不同侧卧体位在胸外科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2021-09-26 10:38宋方丽
循证护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胸外科体位上肢

宋方丽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江苏221006

合理的手术体位对于手术治疗结果及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合理手术体位不仅可提高病人手术舒适度,并且可扩大手术视野,利于医护人员观察,从而确保手术安全[1]。目前,胸外科手术主要采用侧卧位,但因为胸外科手术时间长、术中操作繁琐,且病人上肢被过度牵拉,因而易发生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3]。有调查结果显示,约15%的麻醉索赔原因为病人神经损伤[4]。为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对我院行胸外科手术病人实施不同手术体位,旨在寻找合适的手术体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行胸外科手术病人14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9例。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晰;②具有语言沟通能力;③上肢活动正常;④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②存在肢体残疾或活动受限或偏瘫;③存在慢性运动性损伤;④合并严重循环系统疾病;⑤具有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A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8~80(58.83±9.42)岁;手术时间2~7(3.28±0.91)h;肺叶切除术34例,食管癌根治术15例。B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26~78(58.91±9.55)岁;手术时间2~7(3.22±0.86)h;肺叶切除术36例,食管癌根治术13例。C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9~80(59.02±9.16)岁;手术时间2~7(3.30±0.95)h;肺叶切除术37例,食管癌根治术12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干预方法

研究人员在手术前1 d观察病人皮肤状况,包括弹性程度、完善度等。并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手术及术中体位相关知识、模拟摆放手术体位的方法,使病人熟悉。手术时,A组实施“抱球式”体位。病人取健侧卧位,将软垫垫于病人腋下,圆柱垫固定背部和胸腹部,大软垫垫于双腿、两膝间及骨盆处,小方垫垫于其内踝间。术中病人双手手臂向前伸展,置于托手架上,保持双臂与肩同宽,手臂与身体呈90°。B组实施侧卧架固定体位。病人双手手臂放置于侧卧架凹槽中,依据病人身高调节侧卧架拖手板至相应高度,并旋转侧卧架托手板方向,病人上侧手臂稍高,肘关节高于肩关节,双手臂似抱球状,下侧手臂前伸并固定于托手板上,下肢与躯干摆放与A组相同。C组行“睡眠式”体位摆放。将病人头部固定于固定架上,上侧的上肢肘关节弯曲90°左右,前臂伸向头侧,用软垫包裹前臂并固定于头架内侧,上臂与身体呈90°,下侧手臂呈“睡眠状”,前伸并固定于托手架上。躯干与下肢摆放方法与A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体位摆放时间:研究人员记录3组体位摆放时间。②并发症:统计3组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手臂酸痛、皮肤压红、针刺感、手臂发麻等。③病人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术后向3组病人发放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个等级。向手术室医生、麻醉师、护士共42人发放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体位摆放时间比较

A组体位摆放时间为(6.02±0.67)min,B组体位摆放时间为(6.53±0.74)min,C组体位摆放时间为(3.94±0.58)min。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体位摆放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5)。

2.2 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2.3 3组病人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3组两两比较,A组与B组病人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表3。

表2 3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表3 3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手术体位的选择要符合手术操作的需求,不能对病人呼吸功能、体液循环造成影响,尽可能降低病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6]。合理摆放手术体位是评估护理操作的关键环节,同时便利的体位摆放也可缩短不必要的手术时间,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7-8]。正确使用凝胶垫可帮助病人尽可能减少肢体局部受压,规范的手术床操作可避免其躯体受压损伤,而科学、合理的体位摆放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步骤[9-10]。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体位摆放时间短于A组、B组(P<0.05)。表明“睡眠式”体位摆放可有效缩短胸外科手术病人术中体位摆放时间。分析原因可能为该体位摆放操作便利,且“睡眠式”前臂伸向头侧可使医护人员操作更为轻便省力[11]。同时能够去除不必要的角度调节,确保病人上肢能够处于自然弯曲功能位,从而有效缩短体位摆放时间[12-13]。本研究结果表明,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A组术中摆放体位时病人双手前伸会造成手臂肌肉过度伸展,对关节和韧带产生牵拉作用,而开胸手术切口通常要求上肢尽可能靠近头部,手术医师在操作时身体可能会挤压到病人上肢,造成肋骨及胸小肌腱受压而损伤[14-15]。B组及C组的体位摆放中,病人手臂均自然弯曲,促进其上肢、肩部放松。但3组病人均出现少量手臂酸痛、皮肤压红及手臂发麻现象,其原因主要与个别手术护士摆放不到位及手术时间过长相关[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与B组病人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A组及B组(P<0.05)。本研究表明实施“睡眠式”体位摆放时,手术医护人员及病人满意度均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为,该体位能够将重量较大的托手架换为较为轻便的头架,使病人双上肢可简单置于软垫内。应用头架时无菌床单下垂至手术床边缘,从而尽可能避免器械、病人等被污染,降低手术风险[18-19]。此外,“睡眠式”体位摆放更利于手术操作,手术室护士更省力,避免重复劳动,利于手术室医护人员间团队合作,因而手术医护人员及病人满意度均较高[20]。

综上所述,“睡眠式”体位摆放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病人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胸外科体位上肢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安徽省胸科医院在国家级比赛中斩获佳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