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河新城生态水系综合治理规划研究

2021-09-26 08:09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21年2期
关键词:护坡河道水位

王 良

1 区域概况

1.1 流域概况

蒲河发源于铁岭县横道河子乡想儿山,是浑河下游右岸最大的支流,于辽中县老观坨乡黑鱼沟村入浑河,蒲河河道全长205 km,流域面积2 496 km2。蒲河流域在沈北新区的莲花池以上地区多低山,陵高谷深,河床狭窄,比降l/300;自棋盘山水库以下至平罗堡石桥为地下河,河道窄深,比降为l/2 000;平罗堡以下为平原区,河床宽、浅,河道摆幅较大,河道比降为1/4 000。

1.2 流域已建工程概况

蒲河流域建有3座水库,自上而下为棋盘山水库、南沟水库和洋什水库。棋盘山水库位于蒲河上游,总库容8 016万m3,是以防洪为主的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从1980年运行至2015年的36年间,最大下泄流量仅60 m3/s,防洪效益显著;南沟水库、洋什水库分别位于位于蒲河支流上,总库容分别为67万m3和79万m3,其主要功能为向湖泊、水田补水,不向河道泄水。

沈北新区已建成仲官、达连、吴三、孝鲜和道义5座橡胶坝,正常运行时蓄水量约80万m3;两座翻板闸,正常运行时蓄水量达2.4万m3,非汛期橡胶坝抬高到相应设计坝高,满蓄运行,汛期全部塌坝运行,来水自然流通。

2 气象水文

2.1 气象

蒲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西南大风,蒸发量大,易春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风小,天气晴朗;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86.4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 494.6 mm,多年平均风速在3.0 m/s,多年平均气温8.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 508.5 h,最大冻土深度为148 cm。

2.2 水文

蒲河上现有3个水文站,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是棋盘山水库站、裕国站、大河泡站,其控制的流域面积分别是133、566、1 305 km2。采用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法,得到多年平均径流量6 559万m3;采用洪峰流量资料系列进行频率计算,得到P=10%设计洪峰为190 m3/s,P=1%设计洪峰流量为298 m3/s。

2.3 地质

根据地质实测资料分析,规划区内地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部为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在110~220 kPa,适宜修建水工建筑物;区内含水层埋藏较深,分布不稳定,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和风化壳孔隙水,对混凝土基本无侵蚀;规划区冻结深度为1.2 m;闸址区表层多为较厚的粉质黏土,呈微透水,不会产生渗漏或浸没问题,其抗冲流速在0.7~0.95 m/s之间,洪水期局部河段以及河流凹岸侧易受水流冲刷,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3 工程设计

3.1 工程总体布置

蒲河河道干流采用梯级布置方案,拟建7个梯级水闸以壅高河道水位形成景观,利用故旧河道和低洼地带修建人工湖,湖的设计以蒲河干流为主线,其中7个湖以“北斗七星”之势分布其上,统称“七星湖”。由上游至下游依次是:天枢湖、天璇湖、天玑湖、天权湖、玉衡湖、开阳湖、摇光湖,同时根据交通和景观需要新建15座跨河桥。

3.2 工程等别及标准

根据测算,蒲河新城现有人口29万人,5年后总人口将达到100万人以上,结合铁路、公路标准,确定其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拦河闸为Ⅲ级,防洪标准与河道相同;天枢湖和天璇湖建在蒲河河道上,有调蓄供水的作用,考虑其兴利库容仅310万m3,水位在地面高程下,由拦河闸泄洪,因此等级与闸相同;其余各湖为景观湖,本身没有径流或径流很少,蓄水量主要通过涵洞由河道补给,无防洪问题,工程等级为Ⅴ级。

3.3 河道综合整治设计

纵断面设计依据蒲河干流各段现状天然河底比降及地形条件,考虑现有桥梁以及拟建桥、涵、闸等拦、跨河建筑物的节点控制,根据河底高程分段确定设计河底比降。上游干流1#闸至2#闸间河道设计比降为0.33‰;下游孝信至道义段干流河道设计比降为0.38‰;鸭子场—孝信段干流河道设计比降为0.63‰;支流黄泥河上游设计比降2.85‰。

横断面设计满足河道行洪要求的同时,考虑景观水面要求。上游干流0+000—2+155之间河道有蓄水要求,断面底宽为120 m,采用1∶3边坡与地面衔接,河道长2.16 km,景观水面宽度在44~138 m,河道上口宽度在150~180 m;下游道义—鸭子场段河道整治长度为10.9 km,河道横断面底宽60 m(有通航要求),洪水位以下部分采用1∶3边坡、以上采用1∶6缓坡与地面衔接,景观水位以上0.8 m处设3 m宽人行步道,使整治后的河道更具有亲水性。景观水面宽度在70~95 m,河道上口宽度在95~130 m;支流黄泥河子P=1%设计洪峰流量为22 m3/s,渡水槽上游横断面底宽10 m,以1∶3的边坡与地面相接,渡水槽下游是天枢湖的回水区,为增加蓄水量,断面加大为底宽30 m,仍然以1∶3的边坡与地面衔接,河道上口宽度在30~70 m。

护岸结构设计考虑经济美观并重,根据景观水位与百年洪水位关系,分别举例。23+500—25+048段(景观水位低于百年洪水位)护脚采用干砌石,深度至河床下1.0 m,宽度2.0m;景观水位以下采用干砌石护坡,护坡厚度0.35 m,下设0.15 m厚砂砾石垫层,采用无纺布反滤;人行步道至景观水位之间采用台阶式叠石防护,总高度0.80 m,总宽度2.4 m,叠石采用0.20 m厚、0.60 m长、宽0.50 m规则条石;百年洪水位至人行步道之间采用混凝土格栅防护,混凝土格栅厚0.15 m,宽0.20 m,栅格对角线长0.924 m;百年洪水位以上采用草皮护坡,间种紫穗槐。18+500—19+389段(景观水位高于百年洪水位)护脚采用铅丝石笼护脚,深度至河床下1.0 m,护脚宽度2.0 m;景观水位以下采用干砌石护坡,护坡厚度0.35 m,下设0.15 m厚砂砾石垫层,采用无纺布反滤;人行步道至景观水位之间采用石笼柳条护岸,护岸深度0.80 m,护岸宽度2.4 m;人行步道以上采用草皮护坡,间种连翘等灌木开花类植物。

3.4 拦河闸设计

各拦河闸位置及特性见表1。

表1 各拦河闸位置及特性表

干流拦河闸顺水流方向布置有上游护坦、闸室、消力池、海漫共四部分。上游护坦为混凝土结构,顺水流方向长度为10.0~12.0 m;闸室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底板厚1.0 m;消力池池身段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陡坡段与池身段设有间、排距为2.0 m的排水孔;消力池尾部设消力坎;海漫段上游侧为毛石混凝土结构增加表面糙率,下游侧为铅丝石笼结构。

3.5 人工湖设计

天枢湖、天璇湖为利用现有河道拓宽而成的河道湖,考虑利用天枢湖上游棋盘山水库放流以及天璇湖上游径流量,调节下游河道及湖泊景观用水需求,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根据河道景观需要以及湖区地形条件确定湖泊正常蓄水位。设计正常蓄水位以下采用1∶4缓坡,正常蓄水位以上0.5 m为3.0 m人行步道,人行步道以上以1∶3边坡与地面相接。

其规模及特性见表2。

表2 天枢湖、天璇湖特性表

玉衡湖设计从天权湖引水,水位与天权湖相同;开阳湖与河道梯级水位一致,摇光湖与河道梯级水位一致。湖的断面设计采用梯形断面,边坡采用1∶4,正常蓄水位以上设3 m宽人行步道,玉衡湖人行步道在正常蓄水位以上0.5 m,开阳湖、摇光湖人行步道高度在正常蓄水位以上0.8 m,人行步道以上采用1∶3边坡与地面衔接。玉衡湖引水方式为混凝土方涵,断面形式为1.5 m×1.5 m,总长860 m,天权湖进水口底高程50.5 m,玉衡湖出水口底高程50.2 m,引水路线纵比降1/3 000。玉衡湖P=80%保证率情况下年蒸发渗漏损失量为19.3万m3,开阳湖为23.4万m3,摇光湖为26.7万m3,除了湖本身径流外,所缺水量均由天璇湖补给。

3.6 桥梁选型

根据蒲河新城生态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新建跨河桥梁15座,图1为9#桥2#闸下游沈新路。

图1 9#桥2#闸下游沈新路(河宽150 m)

3.7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按照以下原则,保证蒲河沿线的连贯性、生态的自然性、景观的整体性、局部空间的鲜活性;强调各个区域的地方特征风貌,但确保整体连贯统一;尽可能保留原始绿化带,突出河道原有自然;开放大型的公共活动空间。河堤-护坡-滩地景观设计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河道中保留或人工填筑形成四面环水的小岛,或在河底安放大石,使水流富于变化,为生物创造出富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其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2 河堤-护坡-滩地景观设计示意图

图3 河心岛景观设计示意图

4 结 语

蒲河新城生态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投资16.6亿元,工程年运行费为1 207.3万元,项目的实施可以使蒲河新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根据规划,项目建成5年后,入区企业(投资3 000万元以上)达1 000家,工业总产值实现1 000亿元。从经济评价指标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4.52%,大于国家规定的10%。效益费用比1.35大于1。且项目的实施使蒲河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防洪治涝能力大幅改善。项目实施后,蒲河新城能够吸引商家投资,推动本地区工业、贸易和旅游等经济事业发展。通过生态建设,能够有效拉动人群定居,对新城整体发展具有明显带动效益。

猜你喜欢
护坡河道水位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海堤强化加固工程护坡型式比选及C35混凝土栅栏板质量控制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浅述混凝土护坡心得
七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