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秦州区黑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2021-09-27 00:53董新全卜晓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7期
关键词:黑麦西农秦州

王 芳,董新全,丁 炜,雍 芳,杨 帆,卜晓霞

(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农村局,甘肃天水741000)

天水市秦州区自2015 年引进西农黑大穗以来,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有望成为当地增收的另一产业。但近年来在生产中存在品种退化、单一,越冬性不强,产量较低等问题。为了确保天水市秦州区黑小麦产业发展的连续性,天水市秦州区农业农村局从全国各个农业科研院(所)引进5 个黑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宜天水市秦州区种植的高产、高效、优质黑小麦新品种,并为其进一步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选择在天水市秦州区畅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海拔1 870 m,试验年份年降雨量635.0 mm左右,年均气温8.1℃。年降水量489.0 mm,主要集中在7—9 月,≥10℃活动积温2 340.8~3 122.4℃,无霜期156 d。小麦生育期降水量315.7 mm,属于丰水年份;试验区域属秦州区西部冷凉半干旱丘陵地区,试验地为浅山梯田,土质为黑褐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冬油菜。

1.2 供试品种

供试黑小麦品种共6 个,分别为农大3753(中国农业大学)、黑小麦1 号(张掖农科所)、陇紫麦2号(庆阳农科所)、西黑1 号(山东省农科院)、黑麦75(安徽省农科院)、西农黑大穗(CK)(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3 试验方法

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6 个处理,即处理A:农大3753;处理B:黑小麦1 号;处理C:陇紫麦2 号;处理 D:西黑1 号;处理 E:黑麦75;处理 F:西农黑大穗(CK),3 次重复,小区面积18 m(26 m×3 m)。播前结合整地均匀施入农家肥52 500 kg/hm2、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作基肥,返青期追施尿素 150 kg/hm2。2018 年 9 月 12 日采用人工开沟播种,行距17 cm,区间距30 cm,重复间距50 cm,四周种植保护行,播种量为225 kg/hm2。2019 年4 月16 日人工拔草1 次,5 月26 日小麦抽穗扬花前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 ml 兑水15 kg 再加入1%洗衣粉喷雾防治蚜虫1 次,对病害不喷药防治,其他管理同大田。

1.4 试验记载

出苗、返青、拔节、抽穗等各生育时期进行田间记载,成熟后分小区取样室内考种,各小区7 月3 日统一收获,小区单收、单脱、单晒、单称重记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 可以看出,西农黑大穗(CK)生育期最短,为270 d,农大3753 生育期最长,为276 d,较西农黑大穗(CK)晚熟6 d。

表1 参试黑小麦品种生育期记载

表1 (续)

2.2 主要性状表现

从表2 可以看出,株高黑麦75 最高,为114.3 cm,比西农黑大穗(CK)高51.5 cm;黑小麦1 号最低,为61.5 cm,较西农黑大穗(CK)矮1.3 cm。穗长农大3753 和西黑1 号最长,均为7.3 cm,较西农黑大穗(CK)长0.5 cm;黑小麦1 号最短,较西农黑大穗(CK)短0.2 cm。农大3753、黑小麦1 号、西黑1 号穗形为纺锤型,陇紫麦2 号、西农黑大穗(CK)为长方型,黑麦75 为棍棒型。芒长黑麦75 最长,为7.8 cm,较西农黑大穗(CK)长0.5 cm;西黑1 号最短,为7.0 cm,较西农黑大穗(CK)短0.3 cm;农大3753、黑小麦1 号、西黑1 号、黑麦75 粒色均为紫色,陇紫麦2 号为粉红,西农黑大穗(CK)为紫黑色;穗粒数农大3753 最多,为 34.2 粒,较西农黑大穗(CK)多 0.4 粒;西黑 1号最少,为 31.9 粒,较西农黑大穗(CK)少 1.9 粒;千粒重陇紫麦2 号最重,为43.4 g,较西农黑大穗(CK)重1.9 g;黑小麦1 号最轻,为40.5 g,较西农黑大穗(CK)轻 1.0 g。

表2 参试黑小麦品种经济性状记载

2.3 产量表现

从表3 可以看出,参试的6 个黑小麦品种中,农大3753 产量最高,为7 410.3 kg/hm2,产量居第一位,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 1 172.1 kg/hm2,增产18.79%;其次为陇紫麦2 号,为6 327.15 kg/hm2,居第二位,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88.95 kg/hm2,增幅1.43%;西农黑大穗(CK)产量位居第三,为6 238.2 kg/hm2,其余参试品种较西农黑大穗(CK)分别减产11.13%、12.38%和21.37%。6 个品种的产量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重复间差异不显著(F=0.499 <F0.05=4.459), 处 理 间 差 异 极 显 著(F=10.899>F0.01=5.636)。经多重比较分析可知,农大3753 和陇紫麦2 号、西农黑大穗(CK)差异达显著水平,与西黑1 号、黑小麦1 号、黑麦75 均达极显著水平;陇紫麦2 号与西农黑大穗(CK)之间差异不显著;陇紫麦2 号、西农黑大穗(CK)与黑小麦1 号之间达到了显著水平;陇紫麦2 号、西农黑大穗(CK)与黑麦75 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

表3 参试黑小麦品种产量统计分析

3 结论

通过田间观察记载表明:农大3753、陇紫麦2号抗寒性强,高抗条锈病、白粉病,成熟期田间未发现青干现象和倒伏现象,综合农艺性状优良。

根据产量结果表明:参试的6 个品种中,折合产量以农大3753 最高,为7 410.3 kg/hm2,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18.97%;陇紫麦2 号产量位居第二位,较西农黑大穗(CK)增产1.43%;这2 个品种田间生长表现较好,在当地可进一步多点试验和小面积示范推广,其余参试品种可淘汰。

猜你喜欢
黑麦西农秦州
明代秦州卫考略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黑小麦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
黑麦的历史
小麦品种西农979 的社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