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提升的“感思反刍”教学策略探析

2021-09-27 14:45朱薇
天津教育·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

朱薇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的颁布实施以及统编教材的使用,带来一系列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笔者试以统编教材编写特色为出发点,探索“感思反刍”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多维度建构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策略,试图形成阶梯式、可操作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统编教材;思维提升;感思反刍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7-0048-02

A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thinking and Ruminating" Based on Thinking Improvement

(Yangcun No.1 Middle School, Wuqing District, Tianjin,China) ZHU Wei

【Abstract】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thinking and Ruminating"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ink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ilation of the unified textbooks, constructing a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strategy for high school Chinese activities, and trying to form a stepped and operable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Compiled textbooks; Thinking improvement; Thoughts and ruminations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对课程目标内容的界定中,明确“思维发展与提升”为要素之一,并细化为“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而思维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前两者的充分结合。笔者试以统编教材的编写特色为出发点,探索“感思反刍”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多维度多层次建构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策略,试图形成阶梯式、可操作的教学成果。

一、统编教材视域下“感思反刍”教学策略在思维提升方面的实践价值

(一)统编教材编写特色及对教学的影响

统编教材编写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为基本依据,精心设计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学习任务,旨在回归语文原生态“读书”。通过学习任务群整合学习内容,从人文素养的提升、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素养的提升等多个方面设计实践活动,还原真实的语文情境。

(二)“感思反刍”策略的提出及名称内涵

统编教材的编写侧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扬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这对或多或少仍存在痼疾与新疮的现今课堂,是排山倒海似的冲击。一方面,拘泥于知识讲解的教学,遏制学习者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各种“改革”耗费精力,让人无所适从。再加上阅读快餐化、碎片化,缺乏深刻的思考;知识、情感、思想的积累不足,对有深刻意义的作品感悟不深,理解浅隘,这些现象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新课标要求的教育结果背道而驰。所以,针对语文学习本质和新课标要求,提出“感思反刍”教学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感”与“思”,即心灵的感受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策略的基础。没有心灵的感受能力,积累怎能丰厚,理解怎会准确?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批判性思维,即便把学生的大脑变成超大的图书馆又有何用?通过阅读获得的思想与自己心中萌发的思想相比,正如史前植物化石遗迹与春天里蓬勃茂盛的植物相比一样。教师旨在唤醒,当学生思想源泉干涸时,再去指导和阅读,并督促学生有了精妙的思想及时写下来。这个过程是一个回环往复的过程,是为“反刍”。统编教材注重情境和活动的创设,在具体活动中凸显学生主体性,在阅读与写作中互动,而这种互动是不断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为“感思—互动—反刍”,简称为“感思反刍”。

(三)“感思反刍”教学策略在思维提升方面的实践价值

1.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梯度发展

统编教材注重真实情境的设置,“感思”环节能激活学生头脑中能引发表达与交流热情的材料,使学生获得对语言或形象最直觉的体验,并经由互动,在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中,运用联想想象,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和理解,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2.避免任务群教学操作的浅表化

课标设置18个学习任务群,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充分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虽有助于摆脱课程技术主义、知识本位、文本为纲等片面做法,但在爆发式的实践热潮中也暴露出认识理解极端化、操作过程简单化的问题。或活动泛化,或过程失衡,或评价失当。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跑偏现象”呢?利用“感思反刍”教学策略,师生共同在活动过程中辨识、分析、比较,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将能有效纠偏。

二、基于思维提升的“感思反刍”教学策略

(一)建构序列化的任务群教学

在准确理解任务群的基础上,发掘教师立足教学实践的课程开发能力。18个任务群并不等于18个教学任务,要实现思维品质的有序提升,必须利用统编教材拆解任务,建立18个任务群的小群或小群的小群,以避免教学过程的泛化、套路化。“感思反刍”的基础,就是任务群教学的序列化,由形象思維到逻辑思维再到思维品质的提升,虽不是与文本体裁一一对应,但毕竟有所侧重。比如,“文学阅读与写作”就对形象思维有更多的培养作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就更多地与逻辑思维培养密切相关。所以,实施“感思反刍”教学策略,首先应基于建构序列化任务群教学。

(二)立足教师的支架作用

统编教材视域下,有效的教学需要情境及活动的预设、学习环境的优化、学习与实践共同体的组建,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都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任务、规划实施任务群流程的过程。哪些可以“感思”,哪些是最适合的情感触发点,哪些是最适合高中生思考的问题点;哪些适合“反刍”,哪些是课堂最好的生发,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思考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这些问题统统离不开教师这个“支架”。

(三)梳理“感思反刍”分类推进策略

1.“感思”阶段。心灵感受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源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的阅读积累。温习旧课、营造氛围、设计导语,是以往教学的常用手段。还需增加自由阅读,让阅读自然化、常态化;主题阅读,将阅读思考主动权还给学生,用专题写作、专项思考,促使学生以思考对象为中心,以相关性为半径,查找资料,学会“提问——探索——发现——整合”资源;师生共读、家庭共读,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读有所得;采用自读、赏读、素读、闪读、辩驳阅读等多种样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阅读的需求,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2.“互动”阶段。形式上,组内互动,组与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上,比较互动,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式、个性化的阅读;读写互动,增强学生对写作的理解,从来不是写作理论或技法,而是模仿,把写作融入阅读,读写互动;感思互动,在阅读中拓展个人视野、丰富生命体验、增加文化積淀,在思辨中质疑、尝试,不断沟通对方,修正自己。

3.“反刍”阶段。这是贯穿于感思、互动过程中,或者说这个教学方法实质上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教与学,教学相长,使教师水平与学生能力不断地螺旋上升,通过理性的“实证、推理、批判、发现”的方式,进而认清事物本质,达到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目的,达到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的最终目的。

语文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体验,积累学生思想,更要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不仅要阅读的数量,更要阅读表达的方法。当阅读成为一种时尚,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表达就会水到渠成,思维品质也会不断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宁.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J].基础教育课程,2018(01).

[2]任伟,译.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
把握好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脱离“拼音”拐杖,突破识字难关
“分角色朗读”的七大策略
基于统编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
谈统编教材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亮点
用德滋润儿童心灵,用法护佑儿童成长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