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矫治系统与传统托槽矫治系统在成人慢性牙周炎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1-09-28 02:19施孟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8期
关键词:矫正器托槽牙周炎

陆 润,段 睿,施孟飞,陈 睿

(1.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建水 654399;2.红河州蒙自市奕度口腔诊所,云南 蒙自 661199)

慢性牙周炎是继龋病之后的第二大口腔疾病。随着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其牙槽骨被逐渐吸收,可发生咬合创伤、牙扇形间隙等错牙合畸形[1-2]。这不仅会降低患者的咀嚼功能,还会影响其口腔的美观度。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可使发生移位的牙齿回到原来的位置,使牙槽骨受到正确方向力量的刺激,有利于牙槽骨的改建。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易影响患者牙周的健康[3-4],故应选择合适的固定矫治器对此病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本次研究主要是比较无托槽矫治系统与传统托槽矫治系统在成人慢性牙周炎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正畸治疗的62例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慢性牙周炎的诊断标准,有患牙及牙菌斑,存在明显牙齿松动的情况;2)年龄为18~70岁。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感染性疾病、白血病、凝血功能障碍;2)患有其他类型的口腔疾病、心脑血管疾病;3)存在牙槽骨异常、颌面部手术史;4)存在正畸治疗史;5)存在内分泌失调、糖尿病、传染病、精神障碍等疾病。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占54.84%),女性患者14例(占45.16%);其年龄为23~62岁,平均年龄为(39.75±10.73)岁;其病程为6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05±0.32)年。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占58.06%),女性患者13例(占41.94%);其年龄为24~63岁,平均年龄为(39.80±10.69)岁;其病程为7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10±0.2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托槽矫治系统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方法是:为患者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上下颌黏结托槽,告知其每个月复诊1次。在患者返院复诊期间,为其更换弓丝,治疗的时间为半年。采用无托槽矫治系统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方法是:为患者拍摄口腔全景片、侧位片,为其制作硅橡胶印模,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作矫正器,为其佩戴矫正器。告知患者每天佩戴矫正器的时间应>20h,每隔2周为其更换1次矫正器。嘱咐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返院复诊,治疗的时间为半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5],具体的疗效评定标准是:(1)显效:在治疗的3个月内,患者的牙列整齐,其牙齿的咬合关系及上下前牙的距离均恢复正常,有中性磨牙。(2)有效:在治疗的5个月内,患者的牙列整齐,牙齿的咬合关系及上下前牙的距离基本恢复正常,有中性磨牙。(3)无效:患者的治疗效果未达到显现及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菌 斑 指 数(Plaqueindex,PLI)、龈沟探诊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index,SBI)及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6]。GI的总分为3分。患者GI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牙龈的炎症反应越严重。PLI的总分为3分。患者PLI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牙菌斑越严重。SBI的总分为5分。患者SBI的评分越高,表示其龈沟出血情况越严重。3)治疗后,使用科室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此调查问卷中包括美观度评分(20分)、舒适度评分(20分)、发音功能评分(20分)三部分内容。总分为6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治疗效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2.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的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I、PLI、SBI、PD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I、PLI、SBI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PD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的比较(± s)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牙周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GI(分)治疗前 治疗后PLI(分)治疗前 治疗后SBI(分)治疗前 治疗后PD(mm)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1) 0.78±0.09 1.62±0.12 1.36±0.12 1.78±0.32 1.58±0.16 2.74±0.20 3.18±1.12 3.86±1.15观察组(n=31) 0.80±0.10 0.84±0.14 1.40±0.10 1.41±0.15 1.62±0.14 1.64±0.16 3.20±1.15 3.20±1.18 t值 0.828 23.552 1.426 5.829 1.048 23.912 0.069 2.230 P值 0.411 0.000 0.159 0.000 0.299 0.000 0.945 0.029

2.3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总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调查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美观度评分、舒适度评分、发音功能评分及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总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 s)

表3 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总满意度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美观度评分 舒适度评分 发音功能评分 总满意度评分对照组(n=31)14.78±1.52 13.65±0.52 14.32±1.45 42.65±1.61观察组(n=31)18.52±0.58 18.36±0.62 17.74±1.61 54.24±1.32 t值 12.799 32.408 8.788 30.99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研究发现,对于处于炎症静止期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对其进行适当的正畸治疗有助于消除其牙合创伤,使其发生移位的牙齿恢复原位,且不会对其牙周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7-8]。临床上常用传统托槽矫治系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此系统能够精确定位牙齿,合理分布矫治力,矫治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需要使用橡皮圈或细钢丝固定弓丝,患者易出现牙面龋坏的情况,从而影响其牙周的健康[9-11]。采用无托槽矫治系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不仅有助于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还有助于增加患者牙齿的美观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使用无托槽矫治系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患者可自行摘戴矫正器,可充分满足患者对清洁牙齿、进食的需求[12]。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采用无托槽矫治系统与传统托槽矫治系统对成人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但采用无托槽矫治系统对此病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对其牙周的影响更小,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猜你喜欢
矫正器托槽牙周炎
教练有了电子小助手——羽毛球初学者姿势矫正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坐姿矫正器
坐姿矫正器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材料矫正器矫治力的测量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