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方治疗黄褐斑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2021-09-28 02:21徐令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8期
关键词:黑素疏肝解郁黄褐斑

徐令祥

(潜江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湖北 潜江 433100)

黄褐斑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所致。此病的发病因素较多。黄褐斑患者面部的皮肤上可出现褐色斑,其中部分患者的症状不明显。目前,用西医疗法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中医学中,黄褐斑属于“黧黑斑”的范畴[1]。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析用疏肝解郁方治疗黄褐斑对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潜江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66例黄褐斑患者。这些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13例,女20例;其年龄为21~53岁,平均年龄为(35.13±2.49)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4例,女19例;其年龄为21~53岁,平均年龄为(35.11±2.4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潜江市皮肤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为:1)让患者口服维生素E,10 mg/次,3次/d,持续治疗1个月。2)让患者口服维生素C,0.2 g/次,3次/d,持续治疗1个月。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疏肝解郁方进行治疗。疏肝解郁方的药物组成为:郁金15 g、香附12 g、赤芍20 g、白芷15 g、枳壳10 g、当归15 g、柴胡10 g、白术10 g、红花10 g、玫瑰花15 g、凌霄花15 g、茯苓10 g、白芍15 g、桃仁10 g、丹参15 g、桔梗6 g。将上述中药用清水煎煮,每天服用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面部的色斑较治疗前消退>80%,面部色斑的颜色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面部的色斑较治疗前消退50%~80%,面部色斑的颜色明显变淡;无效:治疗后,患者面部的色斑较治疗前消退<50%,面部色斑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blood serum estradiol,E2)的水平、血清促卵泡雌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水平及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的水平。3)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皮肤黑素指数及皮肤红斑指数。用皮肤测试仪对患者进行皮肤黑素指数及皮肤红斑指数测定。4)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皮肤红肿、皮肤疼痛等)的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和Z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2的水平、血清FSH的水平及血清LH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2的水平、血清FSH的水平及血清LH的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水平(±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水平(± s)

组别 血清E2(pg/mL) 血清FSH(mIU/mL) 血清LH(mI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3) 65.12±15.21 23.41±12.70 6.54±1.04 3.36±0.88 8.51±1.70 5.11±1.68参照组(n=33) 65.25±15.41 33.71±13.39 6.53±1.01 24.52±1.01 8.46±1.73 6.89±1.62 t值 0.034 3.206 0.040 90.740 0.118 4.381 P值 0.973 0.002 0.968 0.000 0.906 0.000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皮肤黑素指数及皮肤红斑指数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皮肤黑素指数及皮肤红斑指数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皮肤黑素指数及皮肤红斑指数(±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皮肤黑素指数及皮肤红斑指数(± s)

组别 皮肤黑素指数 皮肤红斑指数治疗前 治疗1次后 治疗2次后 治疗3次后 治疗4次后 治疗前 治疗1次后 治疗2次后 治疗3次后 治疗4次后观察组(n=33)23.51±12.02 21.59±10.37 19.34±10.30 16.44±9.47 13.79±8.27 2.04±0.87 1.91±0.85 1.89±0.67 1.80±0.67 1.79±0.54参照组(n=33)24.26±12.21 22.76±11.39 20.94±10.81 18.91±10.31 16.75±9.80 2.09±1.01 2.01±0.87 2.01±0.82 2.01±0.74 1.85±0.66 t值 0.251 0.436 0.616 1.014 1.326 0.216 0.472 0.651 1.208 0.404 P值 0.802 0.664 0.540 0.315 0.190 0.830 0.638 0.517 0.231 0.687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3 讨论

黄褐斑具有发病部位对称的特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此病患者多为青年女性[2]。黄褐斑的发生与患者的内分泌紊乱、长期遭受日晒等因素有关[3]。有研究资料显示,黄褐斑的发生与患者体内性激素的水平升高有关[4]。此病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水平异常,可导致其发生内分泌紊乱,进而可促使其黑素细胞分泌较多的黑色素体[5]。通过调节黄褐斑患者的内分泌,可改善其病情[6-7]。目前,西医常使用维生素E和维生素C对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维生素E易被氧化。食物中的维生素E经加热其活性可降低。黄褐斑患者长期使用维生素E及维生素C进行治疗,可改善其黄褐斑,但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大量使用维生素E及维生素C进行治疗,可发生不良反应。在中医学中,黄褐斑主要是由于患者肝郁化火、脾运化失调、血瘀气阻所致。中医治疗黄褐斑的主要方法为益气健脾、疏肝解郁及补肝,主要原则为标本兼治。疏肝解郁方中的君药是赤芍、香附、当归及柴胡,可疏肝养血、活血化瘀;臣药是丹参、玫瑰花、红花及凌霄花,可活血化瘀,药效可直达面部;佐药是赤芍、茯苓、桃仁及桔梗,可行气活血、健脾养肾。疏肝解郁方中诸药合用,可活血化瘀、疏肝解郁,进而可改善其面部的斑块。聂云芳等[8]的研究结果证实,用疏肝解郁方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很好,可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水平。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疏肝解郁方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性激素的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黑素疏肝解郁黄褐斑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黑素核在黑素转运与降解中的作用
黑素小体在不同肤色皮肤类型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分布:黑素小体簇不是具有降解功能的细胞器
疏肝解郁趁春天
Fonsecaea monophora黑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合成途径的分析研究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疏肝解郁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与价值
益气养血安神疏肝解郁汤剂治疗中老年功能性失眠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