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顶中央旋毛中”考释*

2021-09-28 02:19朱四会牛淑平
中医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耳尖百会发际

朱四会,牛淑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

百会穴位于巅顶,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热病》载:“巅上一”[1]。《素问·气府论》载:“顶中央一穴”[2]。关于百会的具体定位方法有3种:一是“骨度分寸法”,即前发际上5寸头正中线;二是“简便定位法”,即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当前流行的针灸类教材皆重点介绍了这两种定位方法。“简便定位”方法因便捷而被广泛应用。

然而,历代关于百会穴定位的文献记载中,其实还载有第3种“体表标志”定位法,即百会在头旋中。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载:“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3]。”(注:前顶在囟会后一寸五分,囟会在上星后一寸,上星入前发际一寸)

1 百会穴“顶中央旋毛中”定位方法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载:“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4]。”王执中《针灸资生经》言:“百会…在前顶后寸半,顶中央旋毛中,可容豆[5]。”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载:“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直两耳尖,可容豆[6]。”以及之后的《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历代针灸学古籍均记载了百会穴在“顶中央旋毛中”。

明末《循经考穴编》有载:“上巅至百会,穴在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豆,去前顶一寸五分,广注:直两耳尖,略退些子(而)量上折中取之。犹天之极星居北也。再以草度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前五寸后七寸,穴居其中[7]。”(注:天极星即北极星)

历代皆强调了百会穴位于“旋毛中”,说明这是一个不可勿视的定位法。综述古代文献记载,提示了几点问题:第一,古人认为“顶中央”即旋毛处。所以《黄帝内经》强调了百会在“顶中央”,后面历代的“顶中央旋毛中”一文都是对《黄帝内经》的注解。这里的“中央”大概是指前缘至后缘的中间,所以元代《玉龙经》提出:“取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折中是穴[8]。”第二,头顶呈凸起的半球状,犹如天空穹隆,头旋在穹隆的后缘正中,犹天之极星居北端。历代皆强调百会在“旋毛中”,因此说百会并不是人体最高的穴位,真正的最高穴应是前顶穴。第三,历代文献在强调百会穴在“旋毛中”的同时,还说明了在“前顶后一寸五分”的定位尺寸,说明古人认为,入前发际正中五寸与“旋毛中”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头旋是可以做为百会穴简便定位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志。第四,从百会穴的命名似乎也说明了一点,茂密的头发犹如水流形成的旋窝,它是一个醒目的体表标志。

2 头旋简便定位法的初步考证

头旋的数量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头发的生长点有关,如果头发是围绕一个点生长的,那么其生长方向与头皮形成倾斜度后只会形成一个漩涡,即一个头旋;若头发从多个中心开始生长,就会形成多个头旋。此外,头旋的位置即生长点,是由胎儿期的先天发育因素决定的。有研究发现,有一个头旋的人占94.42%,有两个头旋的人占5.40%,有3个头旋的人占0.18%[9]。”有研究指出,男女共调查6 779人,其中男性3 420人,女性3 359人,男女间头旋差别不大,一个者6 552人占96.65%,两个者219人占3.23%,3个者3人占0.12%。顺时针者6 772人占99.89%,逆(反)时针者7人占0.10%[10]。

说明头旋是人人都有的重要体表标志,且大多数都是一个头旋(极少数两个以上者暂且不讨论)。为此,笔者对本校大学生也进行了初步的实际测量。

2.1 测量对象以头正中矢状线为界,筛选了74位头旋在头正中矢状线上的受测者,其中女生48人,体质量(40~68)kg,身高(150~173)cm。男生26人,体质量(47~70)kg,身高(165~183)cm。

2.2 测量方法由一人严格按照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中的测量要求进行统一测量,用软卷尺作为测量工具,数值精确到0.1 cm。其中测量定位的基准点主要有4个。前发际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位于面额部。后发际正中: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位于项部。头旋中点:头发顺着一定的方向在头皮顶部形成的一个或几个毛涡中央。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垂直两耳尖向上连线,与头部正中线的交点。

2.3 测量内容①测量受测者“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的实际长度。②测量“前发际正中”至“头旋中点”的实际长度。③测量“前发际正中”至“两耳尖连线中点”的距离。即分别记录他们“前发际正中”到“后发际正中”的长度、“前发际正中”到“头旋”点及“前发际正中”到“两耳间连线的中点”长的3组数据。把第一组数据折成针灸学特定意义上的1“寸”,然后乘以5,可计算出前发际正中至“百会”穴的长度。

2.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u)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进行比较;服从正态分布,方差不齐则采用两独立样本校正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统计结果①“前发际”到“头旋”长度与“前发际”到“百会”长度均值的t检验结果:男生组t=-6.729,P<0.0001<0.05,女生组t′=-2.054,P=0.045<0.05,在α=0.05的检验水准下,男女生两组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前发际”到”两耳尖连线中点”的长度与“前发际线”到“百会穴”长度均值的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组t′=-4.004,P<0.000<0.05,女生组t′=-4.266,P<0.000<0.01在α=0.05的检验水准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前发际”到“两耳尖连线中点”的长度,男生为(12.942±0.420)cm,女生为(11.875±0.444)cm。“前发际”到“百会穴”距离:男生为(14.936±0.266)cm,女生为(13.863±0.139)cm。“前发际”到“头旋”的长度:男生为(18.884±0.522)cm,女生为(14.824±0.446)cm。男女生组的“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的位置均较“百会穴”偏前(1~2)cm,而“头旋”的位置则偏于“百会穴”后方(3~6)cm。

表1 采用头旋简便定位法测量结果 (x¯±s,cm)

3 百会穴3种定位方法存在的问题

理论上说,一个穴位如果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定位法,其定位结果应该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说明需要取舍。原则上,各种定位方法中,骨度分寸法最科学,因为它是以同身寸原理为基础的。所以当几种方法取穴不一致时,当以骨度分寸法为主。然而,由于头部的不规则圆球体、头发覆盖的不方便性以及头发发际的不明确性等问题,使得头部骨度法定位操作变得相对复杂,所以临床上简便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因便捷而被广泛地使用。这就提示我们,简便取穴法和体表定位法的准确性与否十分重要,需要谨慎。

关于百会穴的简便定位法,即取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定位法。百会穴简便取穴法的最早提出是依据《窦太师秘传》所载:“穴在顶心旋中。取法,自两耳尖量当中是穴[11]。”滑寿《十四经发挥》载称:“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直两耳尖可容豆[6]。”《针灸聚英》《针灸大成》《循经考穴编》等书还引用了“性理北溪陈氏曰:略退些子,犹天之极星居北”的内容。

有学者指出:现在流行的取穴法采用“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或“两耳尖直上联线与前后正中线之交点”,仅用此取穴法,常会偏离《针灸甲乙经》的规定位置[12]。有学者通过对40位在校大学生的实际身体测量数据显示:“两耳尖连线垂直向上的中点,只可能在百会穴前2.5~3.0 cm处,大约相当于一个同身寸值,所以应在近前顶穴处”。至于所谓简便取穴法的提出,有学者认为是对古人原文的误解:“滑寿提出‘直两耳尖’,并不是描述简便取穴法,而是要说明百会穴的位置不在顶部水平线上,其直刺穴位状态下,针尖垂直正对着两耳尖”[13]。说明百会穴取两耳尖连线中点的简便定位法是有待于进一步商讨研究的。

有学者认为,百会穴是在距前发际五寸,后发际前七寸处。如旋毛居中者则此处恰当旋毛中央,该处之颅骨凹陷在头部最为突出,亦与“陷可容指”的记载相符[14]。有学者认为,不难看出古人文献记载的百会穴多与发旋在定位有密切的关系,可能两者本来就是一个穴位,也或许取发旋作为百会穴用作临床治疗,可能疗效会更好[15]。

4 结语

《太平圣惠方》言:“穴点以差讹,治病全然纰缪。”取穴方法的不同,导致百会穴的定位偏离原旨,针刺治疗将很难达到《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效之信,若风之吹云”的效果,鉴于本次测量结果显示在头正中矢状线上的“头旋”与骨度分寸法定位的“百会穴”并不在同一位置上,所以将头旋作为百会的简便定位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推测,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应该有几种可能:一是头旋与百会穴确实不在同一个位置,百会穴在“顶中央旋毛中”应另有所指。二是古今的头部骨度分寸值发生了变异,这需要进一步的对比研究。三是今天教材所介绍的骨度分寸方法是否已篡改了古人的分寸值,导致违背了同身寸原理。这些也是需要进一步论证的。四是具体的测量方法存在问题,诸如每个人的测量方法不够标准规范,所取的数值可信度就存在问题等。这些都需要今后研究过程中的严谨设计和进一步论证。

猜你喜欢
耳尖百会发际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耳尖放血治疗麦粒肿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