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高压车架的同步工程开发

2021-09-29 00:49王飞
汽车工艺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纵梁管材成形

王飞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高强度轻量化是汽车近几年发展的主流趋势,内高压成形技术就是在这种需求下发展起来的轻量化制造方法。液压成形按液体介质不同分为水压成形和油压成形;按坯料状态不同分为管材成形和板材成形,其中内高压技术就属于管材成形。它的原理是使液体压力作用于管坯内部,管壁在液体压力的作用下紧贴模具型腔,由此制造出在轴线方向具有不同截面形状的管状部件。

传统的冲焊方案设计出的零件是两个半圈带法兰结构,通过焊接连接到一起,这种设计和制造方案会导致零件出现材料利用率低、质量大、成形精度差等缺点,且焊接易变形导致总成装配误差等问题。而采用内高压成形的方法减少了零件、模具、焊缝的数量,降低原材料和加工成本,提高了零件的整体性,增大了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及使用寿命,同时零件成形精度高,回弹很小,利于尺寸控制。同时,轻量化效果非常明显。

传统冲焊和内高压成形方案对比

1.传统冲焊方案

传统冲焊方案产品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冲焊方案产品

按照传统冲焊方案设计,一共需要168个零件构成,总质量约为315kg,单台试制费用预计为12.2万元(不包含材料、工装、标准件、型材及包装物流等费用,见表1)。

表1 冲焊方案明细

2.内高压成形方案

内高压成形方案产品如图2所示。

图2 内高压成形方案产品

按照内高压成形方案设计,一共需要138个零件,总质量约为305kg,单台试制费用预计为6.8万元(不包含材料、工装、标准件、型材及包装物流等费用,见表2)。

表2 内高压成形方案明细

由此可见,采用内高压成形方案相较传统冲焊方案,零件数量减少约18%,质量减少约3.2%,试制成本可以节约44.3%。

3.管材焊接成形方案

为了更全面地对比方案的优劣,需考虑在传统冲焊方案基础上的优化性方案,如采用管材焊接成形的方案,明细见表3。

表3 管材焊接成形方案明细

根据表3统计,按照管材焊接成形方案设计,一共需要138个零件,总质量约为320kg,单台试制费用预计为8.2万元(不包含材料、工装、标准件、型材及包装物流等费用)。

相较于传统冲焊方案,管材焊接成形方案在零件数量和费用上有明显优化,但是零件整体增重明显,达不到整车轻量化的要求。

综上所述,最终建议客户按照内高压成形方案设计开发该车架,此方案受到客户认可,后续同步工程均以此方案为基础进行。

车架开发同步工程

1.焊接技术方案

(1)焊接技术方案 焊接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焊接技术方案

考虑到许多位置都是重要安装位置的安装孔,因此决定先焊纵梁和横梁再焊接成整体框架,最后焊接带有安装功能的支架,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焊接应力变形对重要安装点的影响。详细焊接工艺如下。

1)工序件焊接,如图4所示。

图4 部分工序件焊接

2)横梁焊接,如图5所示。

图5 部分横梁焊接

3)纵梁焊接,如图6所示。

图6 部分纵梁焊接

4)框架焊接,如图7所示。

图7 框架焊接

5)总成零件合拼,如图8所示。

图8 总成零件合拼

(2)焊接技术方案主要问题点 具体分析如下:

1)如图9所示,前悬架上安装座组分总成过于复杂,装配子件较多,即使分序也有部分位置难以焊接,建议优化零件结构,优化可焊性,减少焊接工装投入。

2)如图10所示,因为后防撞梁组4个装配孔应为安装挂钩使用,所以中间小件应都使用弧焊连接,双面加强板的结构使部分位置难以焊接,建议优化。

图10 后防撞梁组

3)如图11所示,合拼工序部分区域零件过于密集,按照满焊的思路,很多焊缝会重叠,建议优化零件形状,或者减少部分焊缝。

图11 合拼工序部分区域

(3)焊接技术方案难点及解决措施 技术难点在于由于焊接变形会导致总成尺寸质量不合格。

解决措施如下:

1)借鉴以往成功的焊接经验,科学设计成形件尺寸公差,督促公差设计要求落实到模具设计。同时精准控制生产过程,以确保得到较为理想的焊件接头装配间隙。

2)合理设计焊接工装,增加必要的辅助功能(如液压缸强力装夹和水冷块的布置)。应用焊接装备仿真手段,指导焊装布局,及时发现工装夹具存在的问题并优化。

3)正确布置定位焊点,合理制定焊接工艺顺序,两人同时对称施焊,尽量采用横焊接或船形焊。开展焊接仿真和疲劳仿真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4)成形件到焊装调试现场时,安排具有钣金成形丰富经验的人员到现场指导,提供技术保障。

5)总成专用检具提前精准测量,发现问题及时调校。

2.成形技术方案

(1)成形技术方案介绍 冲压成形技术方案见表4。内高压成形技术方案见表5。

表4 冲压成形技术方案

表5 内高压成形技术方案

(2)成形技术方案主要问题点及解决措施 具体分析如下:

1)如图12所示,红色箭头所指示重点零件需开成形软模,以确保零件尺寸,其他小支架零件需要激光切割加折弯成形。

图12 需开软模零件示意

2)如图13所示,电池包安装支架零件型面及孔的要求高,但是零件本身存在成形性差的问题,需要增加拔模角。另外8个面的共面和孔的位置度要求无法保证,建议改为4个件或者2个件。

图13 电池包安装支架

3)如图14a所示,左右后纵梁局部区域减薄严重,建议优化R角,红色圆弧R650mm调整为R720mm,黄色圆角R30mm区域加大,更改后成形状态如图14b所示。

图14 左右后纵梁更改前后产品成形状态对比

4)如图15所示,左右前纵梁红框处截面周长(496.3mm)与管坯周长(433.6mm)相差太大,成形开裂,需要将截面周长至少调整到470mm以下。

图15 左右前纵梁截面周长

5)如图16所示,左右前纵梁局部减薄严重,建议将局部圆角R20mm调整为R25mm,更改后成形状态如图16所示。

图16 左右前纵梁更改前后产品形态对比

3.检测技术方案

(1)检测技术方案介绍 具体介绍如下:

1)成形单件检测技术方案如图17所示,红色箭头指示的单件需要开发检具来保证尺寸的监控。

图17 成形单件检测技术方案

2)总成检测技术方案如图18所示,在焊接成品工序后增加一序在线接触式自动检测设备(检测关键尺寸,且可读数)。

图18 总成检测技术方案

(2)检测技术方案主要问题点 具体分析如下:

1)如图19所示,14个电池安装支架组孔与电池包的14个孔同时安装,并且同时通过,孔相对位置度要求较高。而且14个孔所在零件都是焊接上去的,会存在焊接变形,孔的相对位置尺寸很难保证,建议调整需求。

图19 电池安装支架组孔

2)如图20所示,后悬架前横梁组装为前后板周边全贴设计,中间穿套筒装配,套筒与零件单边间隙只有0.5mm。装配零件后前后板的6个同轴很难同时保证,存在装件困难,建议调整结构。

图20 后悬架前横梁组

3)很多单件设计无工业化定位孔,或者是有孔但是不能作为定位孔使用,建议增加相应定位孔。

结语

综上所述,内高压成形方案无论是从成本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零件质量的角度出发都相对于传统冲焊方案更有优势,在此基础上完善焊接与检测工艺方案,能确保最终成品零件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同时产品采用内高压成形技术整车轻量化效果明显,符合国家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理念。

该产品作为某车企第一款使用内高压成形技术的车架,对于后期其他平台的研发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经验积累与技术储备。

猜你喜欢
纵梁管材成形
新型给排水管材的应用及施工注意要点分析
给水工程中供水管材的选用方式分析
市政给水管道施工中管材的选择研究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用塑基喂料研制及应用
基于多品种混流生产的商用车车架纵梁自动化上线装置研究
邯郸新兴特种管材有限公司
MFC2019首届汽车冷弯(滚压与拉弯)成形技术论坛成功举办
人生若只如初见
汽车发舱纵梁前端板结构设计
一种SUV车型发舱纵梁后段加强板的优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