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衣服小常识

2021-09-29 16:04李传鹏山东省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
课外语文 2021年26期
关键词:庶人佩玉古代人

⊙李传鹏(山东省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

衣,一般人认为就是衣服,从上衣尤其是与裳一起说的时候;但从有广义上来讲就是所有能遮蔽身体的织品。所以大家不要搞混哦。

古代统治阶级的头饰主要有冠、冕、弁三种。

冠主要是贵族男子戴的,样式与后世的帽子不同,古代人留长发,用发笄(簪)绾住头发后再用“冠”。并不像是后世的帽子那样将头发全部盖住。冠的两边有两根小丝带,可以在下巴的位置打结。古代的冠不止一种,用料和颜色也都不一样。

冠又是冕和弁的总名。“冕”是黑色的最尊贵的礼冠。天子和诸侯等在祭祀等重大场合都戴冕。“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称。冕和一般的冠不同:上方长方形的板叫延,前沿挂着一串串的玉,叫旒。天子和诸侯的旒数不同,后来只有皇帝才可以戴冕。“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分爵弁和皮弁。爵弁据说就是没有旒的冕。皮弁是白鹿皮做的,类似瓜皮帽,各个缝合的地方缀有小玉石,看上去和星星一样。

至于庶人,不但没有财力购置冠冕,而且还没有权利戴。庶人只能戴巾,一般是劳动时擦汗的布。直到汉代,头巾仍用于庶人和隐士。

古代衣裳一起说的时候,衣只指上衣,下衣叫做裳。但是裳并不是裤子,而是裙子(古代人男女都穿裙)。上下衣连在一起的叫做深衣。

古代人衣襟向右掩(右衽,左衽不是中原的习俗,死者才左衽),在腰间束带。带分两种,丝织的大带和皮做的革带。大带是束衣的,革带是悬佩玉饰的。古代人非常重视玉,玉器不但用于祭祀、社交等方面,还用于服饰。佩玉是贵族非常看重的衣饰。

裘和袍是用来御寒的衣服。古代人穿裘,毛是向外的。会见宾客时,需要在外面加一件罩衣,叫做裼衣,否则被认为不敬。庶人穿犬羊的裘,也不加裼衣。袍是长袄,一般来说,穿不起裘的人才穿袍。后来到了汉朝才成为朝服,有绛纱袍和皂纱袍等。

古时候,男女服装的差别不是很大,应该说名称差别不是很大。襦裙并不单指妇女的服装,也指男性。唐宋以后,女性穿裙子,男性穿袍。

古代的鞋大体分为屦、履和屐等。屦有麻屦、葛屦等,葛屦是夏天穿的,冬天穿皮屦。一般的屦是用麻绳编成的。履本是动词,战国以后渐渐成为名词。屐是木头鞋,底下是厚板,前后有齿。上山去前齿,下山去后齿。至于靴,是少数民族传入的。

我们最好奇的大概就是皇帝的龙袍。当然,皇帝不会就只有一件衣服,龙袍也不止一两种。从一件龙袍上可以大概判断出穿着的具体季节和场合。

清代只有皇帝和皇后穿的是龙袍,太子也只能穿蟒袍。清代的龙和蟒非常接近,通常区别在于龙为五爪(爪子上五根指头,而不是五根爪子),蟒为四爪。但是,皇子、亲王等穿的虽然是蟒袍,绣的却是五爪蟒。在形状上几乎无法区分,主要以颜色作为区分,皇帝和皇后穿的为明黄色,太子为杏黄色,皇子为金黄色,亲王等只能用蓝色或石青色。

猜你喜欢
庶人佩玉古代人
礼节感满满的古代人
盘点古代人的“劳动节”
秦汉“庶人”考
姜永满
古代人的冰窖
爱“晒”的古代人
花椒树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解
佩玉琼琚,洵美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