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锂蓄电池处理规范首次发布

2021-09-29 18:31林琪
环境 2021年9期
关键词:湿法技术规范锂离子

林琪

据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3.6亿瓦时。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报废期,全国已投产的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企业已有十余家,集中拆解处理过程的污染防治要求亟待规范。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适应新时期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的环境管理要求,生态环境部制定发布了《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 1186-2021)(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该标准为首次发布,是贯彻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重要举措,也是精准打好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迫切要求。

适用范围

《技术规范》适用于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过程的污染控制,可作为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运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等的技术参考依据。

储能类、消费类等其他类型的废锂离子电池,以及锂离子电池生产废料处理过程的污染控制,可以参照《技术规范》执行。《技术规范》不适用于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在保质期内的返厂故障检测、维修翻新过程。

主要内容

《技术规范》从环境污染防治角度,对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相关的企业建厂选址、设施设备设置、技术工艺选择、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方面的原则性要求做出规范。

在处理过程污染控制技术方面,要求按照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一般性处理流程,对入厂、拆解、焙烧、破碎等不同环节的技术要求做出规范。

在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环境监测方面,要求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等不同方面,对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过程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与环境监测要求做出规范。

在运行环境管理方面,要求从规范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企业运行管理角度出发,对企业的运行条件、人员培训、监测及评估制度进行规范。

技术要求

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入厂前应进行检测,对存在漏液、冒烟、漏电、外壳破损等情形的电池采用专用容器单独存放并及时处理。

根据不同电池产品合理制定拆解流程,分类收集存放拆解产物,拆解過程避免电解质、有机溶剂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

选取的焙烧、破碎、分选等预处理工艺应去除电池单体中的电解质、有机溶剂,使废电池电极材料粉料、集流体和外壳等在后续步骤中得到分离。

材料回收过程按照湿法和火法两种工艺路线分别进行规范。采用湿法工艺进行材料回收前,应当先去除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中的电解质、有机溶剂。

监测要求

废气污染控制——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拆解等相关工序废气排放应满足相关规定。处理过程中,废电池电极材料粉料应采用管道或其他防泄漏、防遗撒措施输送。

废水污染控制——应建有废水收集处理设施,用于收集处理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等。采用湿法工艺的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企业,车间生产废水应单独收集处理或回用。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企业应设置危险废物贮存区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区等,产生的废电路板、废塑料等固体废物,应分类收集、贮存、利用处置。

猜你喜欢
湿法技术规范锂离子
我国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初步研究
为什么天冷手机掉电快
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谈谈高考题中的化学电源
基于热水器除菌技术规范的相关概述与分析
浅谈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硅片清洗技术的研究进展
肉羊饲养管理技术
400kA双钢棒保温型铝电解槽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