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21-09-30 05:48陆经秀
审计与理财 2021年9期
关键词:战略监督

■陆经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审计监督推动政策落实、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综合经济监督部门的基层审计机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统筹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结合实际抓住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摆正位置,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一、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审计监督推动政策落实、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1.突出重点,推进审计全覆盖。乡村振兴审计领域较广,涉及的部门多,各基层审计机关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围绕本地农业农村工作特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安排部署,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的审计监督,推进审计全覆盖。一是重点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开展审计,检查规划编制、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着力反映规划目标任务不明确,政策措施不实不细,缺少科学明确的约束性指标,缺乏可操作性,各类规划之间统筹衔接不够,未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以及未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把握节奏力度、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等问题。二是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审计。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繁荣乡村文化、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和投入保障等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各类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持续开展跟踪审计,着力揭示责任不落实、机制不完善、方法不恰当、弄虚作假等影响政策措施落实的问题,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不断完善。三是重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投入保障情况开展审计。加强财政预算安排的审计,着力反映公共财政支出有无按要求向“三农”倾斜,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是否相适应,有无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盲目上项目搞建设、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刮风搞运动等劳民伤财问题。四是重点围绕乡村振兴资金安全和绩效情况开展审计。持续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涉农专项转移补助资金、涉农基建投资、农村基础设施资金等各类涉农资金的审计监督,着力揭示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骗取套取、侵占挪用、贪污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雁过拔毛、借机牟利等问题。

2.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审计质效。一是要创新审计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三农”工作的每一项具体内容,都与其他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紧密相联。在审计立项上,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要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审计任务,要将乡村振兴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统筹纳入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以及财政、金融、企业、民生、资源环境、经济责任等各项审计,树立“大农业”审计理念,实现各专项审计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做到深度协同,形成审计监督合力。二是创新审计方法。乡村振兴审计领域较广,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基层审计部门要注重统筹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现有人员,积极做好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实现市县融合、上下联动,最大限度发挥审计整体效能。要创新审计组织方式,采取“上审下”“同级审”“交叉审”相结合方式,凝聚“一盘棋”合力,构建乡村振兴审计大格局;要加强审计项目统筹,加强乡村振兴审计与政策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扶贫审计等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积极探索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做到凡是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内容,都必须开展审计监督,有效扩大乡村振兴审计覆盖面,促进重大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使用,最大限度扩展审计覆盖面。三是创新审计手段。各级审计机关应根据农业农村工作特点和乡村振兴审计特点,进一步探索“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创新大数据环境下的乡村振兴审计思路和技术方法,提高运用大数据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不断加大计算机审计应用力度,提高涉农资金审计工作效率。

3.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促进建立乡村振兴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机关每年初制定审计计划时,要进行认真细致地调查研究,主动与农口部门沟通情况,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保证选定的审计项目真正贴紧领导所想、部门所需、乡镇所求、农民所盼,有利于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建设性作用。实施审计过程中,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的原则,既坚持真实、合法性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大胆揭露损害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的现象,又坚持效益分析和效果评价,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促进各单位建立健全涉农资金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建设性作用。三是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的预警机制。根据乡村振兴审计领域较广,涉及的部门多特点,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各级、各部门使用的涉农资金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管理的预警机制。通过前移审计关口,使事后审计监督向事前、事中审计监督转变,从体制机制上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从源头防范问题发生,进而发挥更大审计价值,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

4.改进工作,提升乡村振兴审计能力。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二个维护”,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强化责任担当,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贡献审计力量,奉献审计智慧。一是客观求实,注重激励。尊重基层和群众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首创精神,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坚持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推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二是要规范审计执法行为。要严格执行审计操作程序,建立适合实务要求的质量控制办法,努力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实行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审计监督水平,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能力。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激发审计干部珍惜时代、珍惜职业、珍惜团队的自豪感。培养审计干部吃苦耐劳、敬业奉献、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经济卫士;要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激发广大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

猜你喜欢
战略监督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提高审议质量 强化人大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林寨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人大预算监督迎来新时代
人大监督有力量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