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悦纳感心理教育创新与实践

2021-09-30 01:00毛可珍
家长·下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研究

毛可珍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模式和传统的家庭氛围已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也因为这些方面的快速变化,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频发,且孩子由于其年龄和成长制约,无法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在日常与人相处中也常常缺乏自信。本文就上述问题对于如何创新与实践幼儿自我悦纳感心理教育进行了相关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我悦纳;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27-0004-02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or Children's Self-acceptance

(Jihongtan Street Central Kindergarten,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Shandong Province,China) MAO Kezhen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the educational model and the traditional family atmosphere have been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and because of the rapid changes in these aspects,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requently occur, and children due to their age and restricted by growth, unable to discover their own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and often lack self-confidence in daily dealings with othe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researches how to innovate and practice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f children's self-acceptance on the above issues.

【Keywords】 Mental health; Self-acceptance; Research

心理健康与心理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幼儿教育中的热点话题,现代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健康心态。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自我悦纳感能够帮助其接受自身缺陷,变得自信且开朗,能够很好地与他人相处,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培养幼儿自我悦纳感的目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培养幼儿自我悦纳感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来说就是幼儿园的德育。一般来说,幼儿日常言行出现异常还是因为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尚未严重到在其思想和品德上出现了缺陷。对于幼儿自我悦纳感的培养,则可以有效修复这些心理问题,凸显德行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也是基础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基础教育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对于幼儿教育的方式和理念的革新,相较于以往看重知识的培育,现在更注重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唯有立足素质教育,更新观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在幼儿教育中有所突破。

首先,相对来说,幼儿因为其很多观念还在极其容易塑造的阶段,即使有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会更容易逆转,如果出现问题并能够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纠正,就可以有效避免更严重问题的产生。其次,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加强对幼儿的心理保健很重要,教师需要在园内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使其能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去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我悦纳感的教育原则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教师是其除了父母之外的第二位老師,对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平易近人的态度与方式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反之则会伤害幼儿脆弱的心灵。对于幼儿的自我悦纳感培养首先要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其次要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根据幼儿共同的心理状态与特点及社会的背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幼儿能够在自己擅长的方向健康成长,展现自身风采,从而使幼儿园教育变得更具个性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心理健康不受重视

幼儿教育在基础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心理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很多教师对这方面却并没有放在心上,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年纪小,意识和人格尚未完全形成,不适合开展心理教育。很多幼儿园虽然有相关课程开设,但都浮于表面,没有实质性、针对性的内容教学,无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二)教师素质急需提高

在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其相关规范不明确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曾产生许多的问题被报道出来,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教师素质堪忧。有许多幼儿园特别是些民办幼儿园认为幼儿教育难度低,极其容易上手,教师即使不具备专业资质和一流教育水准也可以入职,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幼儿教师只有掌握大量的基础教育知识和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并且具有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够很好地开展教育活动。许多教师虽然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但认识不够深入、全面,没有真正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且在实际的教师人才培养中,许多地区的幼儿教师是职专毕业,综合素质较低,对于幼儿教育的负面影响会很大。

(三)心理教育内容陈旧

目前,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很多教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育内容陈旧,多以说教形式为主,无法满足现阶段幼儿教育的需要,从而无法达成很好的育人效果。并且,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对于实际生活的情境教学,这也导致幼儿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四、培养幼儿自我悦纳感的具体策略

(一)观察幼儿需求,对症下药

在培养幼儿自我悦纳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注意在日常的教学中多观察幼儿、倾听幼儿的心声,知道他们的心理需要、心理特点,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问题的测定,并注意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教育。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还应注意全方位的教育,注重渗透,加强体验,以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帮助认识自我,助其自我悦纳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健康心理的基础,针对幼儿普遍有一些自我意识的偏差,我们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如“夸夸我自己”“我的改变”“大家眼中的我”等专题活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幼儿通过体验认识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表现自我,使其自我意识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一个悦纳自己的人对自己的优点总是充满自信的,对自己的弱点也能够接受、正视并将其改正。幼儿由于刚从家中的一人生活转到群体生活,比较容易产生畏惧以及不敢表现自我的心理。在培养幼儿自信心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鼓励让幼儿主动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幼儿取得成功,并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幼儿的心理具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应寓幼儿自我悦纳感的培养于日常教育的整体运作中,做到学期、月、周目标的层层化解,注意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渗透,并注意随机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

幼儿从打开自己闭锁的内心开始与人交流,到真正产生自我悦纳,是需要在许许多多的实践活动中不断体验才能够逐渐培育的。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根据所定目标开展专门性的教育活动,在互动中引导幼儿多体验,让他们在互动中充分表现自我,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在活动中去体察、领会,从而带动幼儿正确认识自我,能够自我悦纳。

(四)注意个别心理辅导,进行补偿教育

每个幼儿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各有其优势和劣势,不同类型的幼儿有不同的心理需要。为此,教师需要设个案追踪研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进行补偿教育,把整体的健康心理教育目标与个体的心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共性的要求个性化。

(五)家園协调,共同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与家庭的环境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息息相关。通过家长学校讲座、专家咨询活动、家访以及让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和懂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联合家长一起,注重对于幼儿的鼓励,帮助培养幼儿的自我悦纳感,提升教育的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自我悦纳感的培养对于其人格塑造和性格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需要为此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于如何进行相关的心理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才可以提出相关应对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欣蕾.英雄之路,从悦纳自我开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34).

[2]沈丽桃,邓云龙.悦纳进取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03).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研究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公司研究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