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患意识角度浅析底线思维

2021-09-30 23:29孙启航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底线思维

孙启航

摘  要:随着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我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成就与各种矛盾交织,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此大背景下我国的底线思想应运而生。本文从忧患意识的角度深入理解、学习和实践底线思维方法,说明了底线思维的含义,以期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启发,为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关键词:忧患意识;底线思维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錯误。”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党之所以能够在时代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不断前进,始终得益于理论思维的先进性。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底线问题,后又在多个场合对运用和落实底线思维提出具体要求,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彬彬指出,底线就是红线,是指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不可踏破的红线。就底线思维的内涵而言,其起点是从坏处准备、筑牢防线;目标是努力争取最好结果;连接起点与目标的桥梁是积极作为、掌握主动权。底线思维首先是一种危机管理思维,它注重从坏处准备,唯有如此,才能筑牢防线,解除后顾之忧。其次,底线思维的目标在于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概念的三重维度决定了底线思维不是一种故步自封的思维方法,其注重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从坏处准备并不是要守着底线过日子,而是要做足准备、筑牢防线,是为了在此基础上追求最好的结果。再次,底线思维作为打通最坏准备与最好结果的桥梁,是运用正确的方法赢得主动权,蕴含着积极有为的态度,要求人们积极寻求合适的方法,推动目标尽快实现。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的底线是不同的,任何触及或超过底线的言行都是禁忌,都会受到批评;当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易、甚至国家与国家间进行谈判时,双方都会设定双方利益的底线。国际关系中的底线是一个不可交易的原则问题,它关系到各国的战略利益和根本利益,如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等基本权利。由此可见,底线是作为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不可逾越的红线,是作为国家利益不可触动的基本要求,一旦被打破,后果会非常严重。

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令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更加顺利,因为在危难骤降之时少有人能够临事而断,有时你可能会苦思冥想很久,却仍然无法得出结论并采取行动,甚至会方寸大乱,不知所措。这通常是因为我们惧怕未知所造成的后果。生活在当下多变的时代,我们就必须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底线是什么,是否有底线,有什么样的底线,不能算是有底线的思考。

《礼记》讲:“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道理就包含了底线思维的哲学原理。所谓“预”,是指预测、预防和准备。“立”,就是胜利。无论做什么,都要事先知道事物的可能发展前景,预先看到事物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提前为事物发展的最坏成果做好准备。这样,事情就更可能顺利和成功。显然,通过这段话可以以看出,“预”是“立”的成因,而“立”也是“预”的结果。

忧患意识在中华文化的历史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思想自古以来便书写于中国人的著作之中,熔铸于中国人的精神之中。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将一个国家的衰亡或繁盛,将一个人成才与否的结果,与是否存有忧患意识的因素相结合,得出了忧患为生,安乐则死的结论。《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要求我们应该时刻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到了问题就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更好的面对和解决问题,安全的度过祸患。魏征说:“自古失国者,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说明当政者要时常思考国家出现危机和祸乱的原因,及时商讨应对之策,才能保持长治久安。如果统治者满足于维持现状,对眼前的问题小修小补,乃至自高自大,掩盖矛盾,粉饰繁华,根本看不到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性,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在这种状态下不断滋长,日积月累,变小患为大患,一朝爆发,遂致不可收拾。欧阳修言“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吁当政者应该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

毛泽东可以说是最自觉、最杰出的运用底线思维共产党人。他强调,“我们必须预见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种种情况,并从这点出发去克服困难,争取光明、胜利的局面”,“从最坏的角度考虑,总不吃亏”。他称最坏的可能为"极点”,并认为“如果不去想世界上的事情的极点,你就睡不着觉。”他认为任何事情都要"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也不会离开始的估计相差太多,这不是很好吗?”因此,制定决策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他还明确表示决策必须坚持运用底线思维:“我们要把估计放在最困难的基础上,有两种可能性,我们要把政策建立在最坏的可能性上。”

底线思想正是对前人智慧的继承和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变不惊。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进程中,改革开放政策令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 中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然而在这样满意的答卷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不断加强忧患意识, 做到居安思危,不断进行历史反思、以史为鉴,达到了新时代的觉悟和高度。

参考文献:

[1]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3.

[2]徐浩.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9.

[3]杭洁.论中国古代文人的价值观[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猜你喜欢
底线思维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底线
思维总动员(三十)
巧设提问,让思维多走一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