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塑造型促进小学泥塑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2021-09-30 23:29张旭婷
下一代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架实效性

张旭婷

摘  要:教具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根据小学泥塑教学中的内容和要求归纳支架的类型,设计支架的造型,帮助学生解决塑造立体造型的困难,改进立体作品的表现力。同时,在对支架应用的教学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泥塑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支架;泥塑教学;实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泥塑是立体造型艺术,进行泥塑创作能促进学生立体知觉的发展和空间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并且在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要求学生能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但在小学泥塑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塑造立体造型时,由于缺少辅助物造成了学生造型上的困难,阻碍了学生的创作。学生制作立体作品时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立体造型站立不稳

学生在创作立体造型的作品时,由于泥较柔软的泥性,用泥做支撑不稳固,在制作人物、动物还有一些需要四脚支撑物体,常常因为缺少支撑站立不稳造成作品倒塌,打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二)动态造型局部断裂

学生在表现人物及动物的动态时由于缺少辅助物,造成四肢、颈部等部位无法支撑而断裂、开裂等情况,影响造型的完整性。

(三)捏塑造型比例失调

在泥塑创作中,学生不易把握造型对象的整体造型,容易发生比例失调的情况。学生在创作时缺少视觉化的辅助材料,直观地呈现造型对象的结构。在创作时掌握不好泥的用量,出现用泥不均,导致人物、动物等造型比例失调。

在上海市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对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支架造型等泥塑技法。我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泥塑教学中学生出现的现状问题,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教具“支架”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泥塑教学的效益。

二、支架开发的路径与方法

(一)整理泥塑教学内容,归纳支架类型

泥塑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一至五年级都有泥塑学习内容。我对上教版美术教材中泥塑内容进行了整理,发现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以浮雕形式居多,但从三年级开始多为立体造型。不仅造型从平面到立体,塑造的题材也更为丰富。為了更好地构建教学内容结构,我对三年级至五年级的泥塑内容进行了梳理(表1),在经过教学实践之后,总结出需要辅助物支撑才能制作的造型对象,并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对这些造型对象进行了分类,归纳出了“人物”、“动物”和“静物”3类(表2),我在对泥塑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的过程中,理清教学中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以归纳的3类造型对象分别设计了人物支架、动物支架和静物支架。

(二)根据泥塑教学要求,设计支架造型

支架不仅解决学生现实创作的困难,也是学生在泥塑学习中要求掌握的技能。在上海市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人物动态捏塑要求学生“学会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泥团捏塑、围卷成型、支架造型等泥塑技法。”我根据教学要求再结合3类造型对象,我设计了人物、动物、静物三种支架。

1.人物支架

通过对教材中泥塑内容的整理,表现立体人物造型的共有3节课。我分析了这3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发现人物造型都要求比例准确并且需要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我从“火柴人”造型得到灵感,用对折铝丝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基本骨架“躯干”和“四肢”(图1),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比例。人物的动态是依靠人体的关节,人物支架能让学生通过弯拗铝丝表现人物的关节,塑造人物的动态造型。除了能表现人物的动态,人物支架的“躯干”是用对折的粗铝丝进行支撑,保证学生不仅能夸张地表现人物动态,还能保持人物的重心,稳定作品。

人物支架不仅解决了学生人物比例掌握不准的问题,还帮助学生表现人物丰富的动态,让人物整体造型更生动形象(图2)。

2.动物支架

从教材中泥塑动物类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动物的造型要概括牢固,动态有变化,并能突出动物的特征。在三年级《恐龙时代》这节课中,学生捏塑的长脖子的恐龙会出现脖子断裂、无法支撑等问题。通过分析恐龙造型结构,发现动物的基本结构是由头、颈、身体、四肢、尾巴组成。我用铝丝表现动物的各个部位,根据动物的结构制作了动物支架(图3)。通过捏塑恐龙形象,我还发现身体是动物体量最的地方,支架中表现身体的部分是承重及稳定作品的关键。在实践中我发现U形弯拗的铝丝不仅可以表现动物的身体和后肢,支撑力也更强。

动物支架能让学生通过弯拗不同部位的铝丝表现动物的动态,既能塑造动物的整体造型又能利用支架的支撑性突出动物的细节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表现自己的创意想法(图4)。

3.静物支架

除了捏塑人物动态,表现动物造型。教学基本要求中还要求学生“能根据物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法和工具进行制作。”如在四年级《青铜古鼎》一课中,要求学生用捏、接、贴、印等泥工综合技能,制作不同形状的鼎。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不管是三足还是四足的鼎,都会出现倾斜、倒塌的现象。为此,我从椅凳造型的支撑原理中汲取方法,设计了静物支架(图5)。使用了支架后学生创作的鼎的造型庄重威严,提升了作品的表现力(图6)。造型静物支架的造型具有可变性,可根据物体的支撑的需求,变化造型。

(三)依据学生实践反馈,优化支架造型

自制教具是具科学性的,教具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改进,在应用中优化。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掌握支架造型的方法,我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改进了支架的造型和制作方法。

在支架的实际操作使用中,由于学生的力量较小,铅丝的硬度让学生制作的支架比较松散。我改进了支架的材料,用铝丝代替铅丝,铝丝易弯拗不易腐蚀的特点更适合学生创作。我还改良了支架的组织结构,强化了支架支撑的牢固性。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支架的造型复杂,不理解支架的制作方法。我对支架造型进行了简化,减少铝丝使用的数量,突出造型对象的结构。

支架的优化是根据学生的实践进行的反思与改进,在优化支架的过程中,更突出支架的特征,更利于学生捏塑立体造型,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三、支架应用于泥塑教学的实践成效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所谓教育,其实就是为学习提供帮助。”支架帮助学生解决捏塑立体造型困难的学习现状,支架的设计和制作是教师对教学的改进与创新。支架作为泥塑教学的资源,不仅促进教学要求的达成还提高了泥塑教学的效益。

(一)设计制作支架,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对教师而言,教学的研究是从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始的。我从泥塑教学中学生遇到的制作立体作品造型困难这个问题出发,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图7),构建思考路径,通过思考和解答,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制作教具支架。通过对小学美术教材中的泥塑内容进行梳理,确定了需要支架的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分析造型对象的结构和特征,进行选材和制作,并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改进支架造型。最终在实践中解决了塑造立体造型这个教学问题。

我在反思教学——构思教具——制作教具——实践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更明确了泥塑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多地了解,掌握了更有效的泥塑教学方法。著名美术教育专家尹少淳老师在他的著作《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中写道:“美术教师个人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良好素质、丰富学识与高度的专业能力对美术教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设计制作支架不仅发挥了美术学科创造性的学科特性,还展现了当代美术教师的创新能力。在研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运用立体支架,培养学生空间造型能力

泥塑是空间造型艺术,在教学基本要求中写道,进行泥塑创作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心理学家也指出,空间感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平面作品不同,立体作品必须要立的住,并且有一定的牢固度。利用支架的支撑性创作的立体造型作品,在视觉上能360度的进行观赏,学生在进行创作时能增强空间视觉的想象。

例如学生在制作平面的动物造型时,只能表现动物的一个面。但学生利用动物支架创作立体动物的时候,要把动物的左右、前后、上下的整体造型完整地呈现。这不仅增强了学生整体造型的能力,对造型对象的空间感也有更深地体验。在《锻炼的人们》一课中,要求学生创作不同动态的立体人物。在分析人物动态特征之后,利用人物支架表现不同运动的人物动态,再用泥进行包裹,增加人物的体积感。在捏塑的过程中,学生对人物不同部位的体量和整体的形体有了更多地了解,支架让立体人物造型更形象化,使作品在視觉上呈现真实的运动造型。支架是学生创作的助手,帮助展现出丰富的立体动态造型。

学生利用支架捏塑立体造型,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立体造型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变化支架造型,激发学生创意表现能力

创造力是美术课程教育价值的体现,在美术课标中也提到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泥塑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学生学会支架造型之后,根据支架灵活多变的特征,学生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动物一直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表现对象,学生用动物支架根据自己想表现的动物的特征,弯拗支架,表现不同种类的动物的造型。还可以改变人物支架的长度,夸张表现人物的整体比例,用伸长的人物支架制作高大的门神,体现门神的庄严威武的形象特征。用缩短的人物支架制作Q版的戏曲人物,表现戏曲人物精致的装扮和可爱的造型。学生还改变静物支架的造型,表现姿态各异的树的形象。支架让学生的作品造型更整体、细节更丰富、更具表现力。

支架的使用打开了学生们的创作思路,从创作题材、造型对象、创意想象各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创作激情,丰富多样的作品也展示了学生们强大的创造能力(图8)。

(四)以支架为媒介,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科的核心能力。在《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一书中写道:“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程度的表现,就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水平的表现。”在泥塑教学中,聚焦立体作品的支撑问题,设计支架启发学生的思考。

我在泥塑教学中发现,已经有学生发现塑造的立体造型有倒塌、不易支撑等问题。学生们在创作时利用自己的学习用品当做辅助物,如笔杆、自动铅芯、水笔笔芯等。但学生用品并不适合做辅助工具,像自动铅芯很细、很尖锐,支撑性不好的同时也不够安全。支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对象,知道支撑物要用适合、安全的材料制作。在了解支架的作用之后,我请学生在家找一找材料,看看能否自制“支架”,并在课上进行了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你们都找到哪些生活中的材料来做立体作品的支架呢?

生1:老师我发现纸巾中间的纸筒可以做支架,我拿它做支撑,完成了圆柱体的装饰这件作品。

生2:老师我发现可以用报纸做支架,有一次我用报纸做填充做了一个立体的灯泡。

生3:老师我还用纸杯做了人物的头部,把纸杯倒扣过来杯口比杯底大,支撑更稳定了呢!

除了主动寻找适合的材料,学生们在创作中还发现了支架的多种使用方法。比如人物支架除了表现人物之外,也能表现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还可以表现卡通人物、卡通动物等等。在泥塑教学中,支架作为一个媒介,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后积极思考问题,并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支架的设计与开发是教师对泥塑教学中现实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对泥塑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达成。经过实践证明,支架对立体作品的表现,提升学生立体造型的能力,增强泥塑创作的表现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对学生运用支架进行创作的方法进行实践研究,进一步探索支架应用于泥塑教学的方法,提高泥塑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基本要:试验本[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

[3]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易春等.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支架实效性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心脏支架可以被一拳打掉吗
心脏支架可以被一拳打掉吗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