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际关系靶

2021-09-30 10:59陈静雯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9期
关键词:知心朋友扇门比喻

陈静雯

一、课程目的

1. 认知层面:理解影响自己人际关系状态的是“自我会不会被接纳”,了解当下四种可能的人际关系状态和发展倾向。

2. 能力层面:学会觉察当下自己人际关系的状态。

3. 情感层面:接纳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树立积极面对人际关系变化的信心。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影响自己人际关系状态的是“自我会不会被接纳”。

2. 难点:接纳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靶子比喻心,以镖在靶上的分布和流动比喻每个人与他人的相处,通过“投靶”启动、“画靶”觉察、“造门”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充分觉察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并探究可能存在的原因,逐步认识到“我的靶由我做主”,最终回归自己的“靶”——积极接纳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

四、课程步骤、内容

(一)启动阶段——引出人际关系靶

1. 导入活动:投靶游戏

教师将纸靶挂在黑板上,随机邀请三位学生上前投靶。投掷之前询问学生希望投中几环,最后和学生真实投靶情况进行对比。

2. 引入课题

师:在刚刚的活动中,我们期望打到10环,正中靶心,就像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那个一见如故的、彼此都觉得还不错的朋友可以成为一生的朋友,可是他可能只是我们一个普通的朋友,某一段路上的朋友。今天,我们就用靶子比喻我们的心,用镖在靶上的分布和运动比喻我们每一个人跟朋友的相处。

(二)展开活动——觉察我的人际关系状态

1. 体验活动:书写我的人际关系靶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靶(如图1),自己站在中间10环的位置。0-10环的位置上分别有谁呢?5分钟内,请在学案中的人际关系靶上写下他们的名字(可使用化名)。

2. 案例讨论:高中适应期人际关系状态

刚刚从初中步入高中的小丽不喜欢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不喜欢晚修后一个人回宿舍;常常觉得身边同学的想法很幼稚;非常期待每周五下午發手机的那一刻,可以把第一条信息发给曾经的那些伙伴,但他们回复得越来越慢了……

小丽现在的感受可能是什么?她的人际关系靶上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先回答,教师再用动态图进行总结。)

图2中红色的点代表高中新认识的同学,蓝色的点代表以前的同学。刚刚进入高中,红色的点可能迅速涌入1-3环,渐渐有些同学进入了4-6环,但进入7-9环的少之又少,而且速度变慢。分布在外环的蓝点逐渐向外移动,而分布在内环的蓝点可能在闪烁中逐渐淡去。这时7-9环内的人数可能会变得很少,甚至出现极端的情况——空窗期。

3. 教师总结

有时候,决定我们内心是否孤独的,可能不是靶上有多少人,而是7环以内有没有人,有几个人。7环以内的知心朋友,为什么这么难找呢?

(三)深入阶段——探究人际关系状态的深层原因

1. 体验活动:换个角度看看“靶”

刚才看到的是平面的靶,现在来看看立体的靶(如图3)。当我们从侧面看时,靶上的每一环都变成了一堵墙。引导学生以墙的特点来类比心灵的特点,用“设门”比喻我们和不同朋友交往时设置的条件。

2. 小组活动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外层、中层和内层分别代表1环、4环和7环。

(1)充分发挥想象,设计1、4、7环的三扇门,用彩笔把它们画在卡纸上,并做好标注。

(2)请在每扇门的左边写能让你打开这扇门的人需要具备的条件。

(3)请在每扇门的右边写打开这扇门后,他们将看到的画面。

小组分享完毕后,邀请1-2位学生介绍由外到内三扇门的设置难度、开门条件和开门后对方能看到的画面。

3. 教师总结

原来,我们进入彼此的7环,看重的是自我会不会被接纳。进入彼此的7环前,我们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等待、试探,期待彼此更信任一些。那么最终决定我们与别人成为知心朋友的是什么原因呢?

(四)升华阶段——了解人际关系状态的四种类型,接纳自己的人际关系状态

1. 小组讨论

刚刚进入高中,学生可能有下面四种常见的人际关系状态。

(1)独享型。他们目前没有找到一个适合成为知心朋友的人,同时非常享受独处的状态。

(2)观望型。他们目前没有找到一个适合成为知心朋友的人,但是非常渴望能有这样的一个朋友,让自己不那么孤独。

(3)酝酿型。他们目前已经有想深入交往的人,但是还没有行动,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4)试探型。他们目前已经有想深入交往的人,而且已经开始行动,或者正在交往中。

请小组讨论分享,你是如何理解他们现在的状态?他们接下来可能会怎么做?我们身边还有同学处于其他的状态吗?(学生讨论、分享,本环节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觉察、反思和感悟。)

2. 个人反思:我的靶由我做主

请同学们回到自己最初写的人际关系靶上,想想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更接近哪一种或者哪几种状态,接下来准备怎么做呢?(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3. 教师总结

每个人的人际关系靶由自己做主,在什么时间,以什么节奏和方式去寻找知心好友,由你自己决定。

(五)课程总结

1. 三句话总结:“有时候决定我们内心是否孤独的不是靶上有多少人,而是7环之内有没有人,有几个人。”“原来,我们进入彼此的7环,看重的是自我会不会被接纳。”“在什么时间,以什么节奏和方式去寻找知心好友,由你自己决定。”

2. 布置家庭作业:下课后,请同学们在一周内,尝试在生活中实践“个人反思”环节中的想法,并记录感悟和收获,字数不限。

五、课程效果与反思

学生对课程选题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课堂氛围和效果都很好。授课结束后,学生普遍认为对自己及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了解了。

本节课很符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不仅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主动性,也能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课程目标基本达到。

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除了要觉察接纳、建立合理认知,也需要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因此,后续课程可以从积极人际交往情绪体验和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角度来选题备课。

猜你喜欢
知心朋友扇门比喻
这扇门
比喻
第8扇门
第八扇门
比喻最爱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什么是比喻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组织不能完全代替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