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在刷短视频的“狂欢”中冷落了读书

2021-10-01 16:45齐正军
阅读时代 2021年11期
关键词:狂欢典籍书香

齐正军

不久前,在央视看到一则关于“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的报道:“2020年中国人每天多了24分钟的休闲时间;在休闲时间里,有大约38%的人在刷手机;而排在手機娱乐前三位的是刷短视频、打游戏和追剧观影。”刷短视频俨然成了“杀时间”的第一利器。

人们的大量业余时间正在被刷短视频所挤占。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鲜有人愿捧起书卷,用阅读丰富闲暇。加之疫情的冲击,一些实体书店的人气也不同往日。此种现象令人担忧。

从整个人类发展史看,书籍和阅读是文明传承的必要条件。人类文明经过口传心授、龟甲刻文、泥板文献、竹简帛书、羊皮卷、活字印刷等绵延至今,尤以文字的出现、典籍的传播功莫大焉。世界思想史上,“轴心时代”、文艺复兴等文化盛世的出现与典籍的传播和阅读亦密不可分。

古代先贤们正是在阅读典籍中格物致知,产生闪耀千古的哲人智慧。反观今人,本已忙碌匆匆,仅有的些许余暇,也被海量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尤其是短视频所消磨掉,甚至有极少数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由此带来的危害无疑类似于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奶头乐理论”。

刷短视频的危害还不止于此。研究表明,人若长时间沉迷视频,长期被动地接收声音、画面、特效等流媒体的单向输出,对人脑,尤其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如果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更可怕的是时间成本。由于短视频的算法和“沉浸式”的代入感,“瀑布流”让人在不停的刷“下一条”中,不知不觉“杀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

诚然,短视频并非一无是处,它直观生动、互动性强,把刷短视频作为一种娱乐和休息的“调味料”未尝不可,但凡事过犹不及,不能“娱乐至死”。人类智慧的学习、思维品质的提升、专业技能的锤炼、文明成果的传承,甚至一个民族教育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也只能依赖于严谨、科学、系统、有深度的学习、阅读和思考。

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民阅读”连续第八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基于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短视频行业的引导,使其平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新闻媒体则应大力宣传读书之风;学校、图书馆、书店、城市书房、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也应组织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吸引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参与其中。

总之,要高度警惕“刷短视频成瘾”的危害,避免落入“奶头乐理论”的陷阱,防止全社会在短视频的集体“狂欢”中迷失了学习和思考。大力倡导读书之风的回归,使之成为人们业余休闲的主要选择。唯其如此,才能早日建成“书香中国”和学习型社会。

(作者系本刊特约记者、湖北省图书馆副研究员)

责编:何建娇

猜你喜欢
狂欢典籍书香
拈花
——鲁迅藏中外美术典籍展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出版的探索与思考
连连看
试论户外真人秀节目中的快感文化传播
缺席本轮楼市“狂欢”,昔日温州炒房团今安在?
书香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