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联中的重阳节

2021-10-01 08:33张雨
阅读时代 2021年11期
关键词:端阳赏菊解缙

张雨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云:“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重阳诗联,在重阳佳节品赏重阳诗联,别有一番情趣。

重阳登高,自古已然。《风土记》载:“以重阳相会,登高饮酒,可谓高会。”唐代白居易的《九日寄行简》:“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流露出诗人的重阳秋兴和思乡之情。杜甫的《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诗人登高的兴致跃然纸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写的是,自己按重阳的风俗登高时,亲人也在登高远望思念自己呢。一个“独”字,兩个“异”字,打动了无数游子的思乡之心。

重阳赏菊,菊花芬芳馥郁。晋代诗人陶渊明深爱菊,与友人一起赏菊时,脱口而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自有一番情趣。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写的是人老心壮的慨叹。王勃的“九月重阳节,开门有菊花”,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都描写了诗人重阳赏菊的情景。

吟诵重阳节的诗句让人备受鼓舞的,如1929年重阳节时毛泽东写下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诗句写出了秋天的战地风光,天高海阔,气度恢宏,表达了毛泽东的豪迈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读后受到无限鼓舞。

重阳的诗美,联亦佳。相传,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欢,友人出上联:“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解缙马上对出下联:“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上旬上,每月上旬之初;中旬中,每月中旬之中;朔日,每月初一;望日,每月十五。五月五日为端阳,即端午节;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联语复辞迭出、对偶工整、自然成趣,为不可多得的佳对。

纪晓岚曾为清高宗八十大寿撰一寿联:“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联中“十八公”,隐“松”字,为寿征;“介寿”,祝寿;“九重”,指帝王的居所;“重九节”,即“重阳节”,高宗寿日正重九节;“称殇”,举杯祝酒。联中巧用“八十”和“十八”。“九重”和“重九”互换,信手拈来,奇巧绝妙,妙不可言。

清朝北京钦天监的门柱上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戌遇一冬晴”。钦天监为古时封建王朝观天象、推算节气的机关。“酉”指下午五六点时辰。“戌”指下午七八点时辰。此联用“夏至”“重阳”两个节令的交时相对,道出了“伏热”“冬晴”的气候规律,既有知识性,又具趣味性,是一副不可多得的佳联。

责编:何建娇

猜你喜欢
端阳赏菊解缙
神童解缙
《传宋苏焯端阳戏婴图》
庚子端午吟
神童解缙
端阳
锋芒毕露的才子解缙
赏菊
叹流年
欢庆端午
金秋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