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在重症狼疮中的临床研究

2021-10-04 04:01贾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3期
关键词:狼疮红斑狼疮单克隆

贾伟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0)

0 引言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好发于15~40 岁的女性,男性较少,其影响因素一般可见遗传因素、性激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等导致。红斑狼疮通常具有家族聚集倾向,部分患者的直系亲属也患有红斑狼疮或是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妊娠还会加重患者的红斑狼疮症状[1]。重症狼疮用普通药物治疗疗效差,本研究结合小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在重症狼疮疗效中的观察与分析,详情见于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1 日于我院就诊的重症狼疮患者20 例进行观察研究,女性18 例,男性2 例,年龄为18~40 岁,平均(33.56±5.71)岁,病程6 个月至6 年,平均(36.26±30.17)个月,所有患者均经由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血细胞减少,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患者均予以美罗华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19),在无菌条件下抽取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0.9% 生理盐水或5% 葡萄糖溶液的输液袋中,稀释到浓度为1 mg/mL,静脉滴注,首次500 mg/ 次,1 周后予以200 mg/ 次;或是首次200 mg/ 次,1 周后予以200 mg/ 次,1 次/ 周,输注之前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甲强龙(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19),30 mg/kg,静脉注射,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半年后巩固。

1.3 疗效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B 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患者经由治疗后临床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2.2 治疗前后外周B 淋巴细胞的计数变化情况

患者经由治疗后外周B 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优于治疗前,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外周B 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109/L)

表2 治疗前后外周B 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109/L)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几乎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多数患者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少数患者可以突然出现病情短期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更多数患者是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也有少数患者起病即累及多个系统。当主要脏器受累并影响其功能或广泛的非主要脏器(皮肤)受累且常规治疗无效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称之为重症狼疮[2-5]。

血液系统异常在红斑狼疮中很常见,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凝血系统异常。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溶血危象,其症状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当发生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腰痛及血红蛋白尿。白细胞减少是病情活动的证据之一,如发生粒细胞缺乏则易发生感染。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重度血小板减少并不少见。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可有较明显的出血倾向或胃肠道、泌尿道出血,一旦并发颅内出血,往往危及生命。临床对患者的检查一般以血、尿常规检查、免疫学检查、皮损、肾脏病理检查等为主,并结合对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予以确诊。

临床对于患者的治疗,在心理、精神支持、避免日晒或紫外线照射、预防和治疗感染或其他合并症及依据病情选用适当的锻炼方式等一般治疗之外,予以患者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往往可控制病情,但继发血液系统受累,免疫抑制剂使用受限。近年来,生物制剂为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已开发出针对不同位点的药物,由于SLE 是B 细胞高度活化并产生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的疾病,针对B 细胞的选择性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针对CD20的单克隆抗体,CD20是前体B 细胞和成熟B 细胞的表面标记,通过影响B 淋巴细胞Ca2+的跨膜传导而调节B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抗CD20单抗可选择性结合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引发B 细胞溶解,诱导外周循环B 细胞清除。由于浆细胞不表达CD20,因此,抗CD20单抗不能直接清除浆细胞。CD20单抗主要活性成分为重组利妥昔单抗,辅料则为枸橼酸钠、聚山梨醇酯80 以及氯化钠,临床应用时需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所需剂量的利妥昔单抗,并在无菌无致热源的情况下与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混合稀释,稀释完成之后可轻柔颠倒注射袋,避免出现气泡,注意预防过敏反应。总体而言,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诱发感染、严重黏膜皮肤反应、严重输液反应等,临床用药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审慎选择,另外在应用本品时需禁止心衰以及妊娠期,甲强龙则是一种辅助治疗药物,能够用作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重期应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时予以辅助[6-7]。

结合本次临床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对重症红斑狼疮患者予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水平,其单克隆抗体还能够对于特异性的结合B细胞起到良好的清除作用,使得患者经由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重症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治疗时予以小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还能够显著清除外周B 淋巴细胞含量,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狼疮红斑狼疮单克隆
全球首款用于治疗狼疮肾炎的生物制剂倍力腾在中国获批
FDA批准紧急使用授权礼来新冠抗体Bebtelovimab对Omicron有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携IL-6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在兔MI/RI损伤中的应用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与市场动态分析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他克莫司对难治性狼疮肾炎不同病理类型诱导治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