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价指南》为指引,开展小班幼儿看图讲述活动

2021-10-04 23:24张明芳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老鼠指南小班

张明芳

2020年4月,《上海市幼兒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正式推出(以下简称《评价指南》),幼儿园通过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共同学习。该指导性文件对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幼儿发展提供了合理诠释和价值指引,体现了崭新的课程理念,对我原来的一些教育观念提起了挑战。

看图讲述活动是幼儿园常用的一种语言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指在教师启发幼儿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运用恰当的词句和完整、连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图意。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国内不少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教师能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正确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指标的内涵,有针对性地设计看图讲述活动,对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好奇、好问、好模仿,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充满兴趣。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小班孩子已经能够认识到画面里许多神奇、有趣的东西。但是小班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表述能力弱,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往往还存在表述不完整或不清楚等问题。

看图讲述活动中的“看图”和“讲述”,启发我进一步深思:小班幼儿看什么,怎样看?直接影响到他们会说什么,怎么说?小班孩子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是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于是,我尝试以看图讲述活动为载体开展了多次的现场实践活动,依据《评价指南》对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一、以《评价指南》为指引,合理选择小班看图讲述活动内容

小班幼儿已经开始从喜欢看单一画面发展到喜欢看连续画面,尤其喜欢看内容熟悉,有重复情节的简短画面。《评价指南》领域四“语言与交流”子领域2:前阅读与前书写,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中,表现行为1中的2.2.2“能通过观察图书画面,说出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和事件”,表现行为3中的2.2.2“能通过观察图书的连续画面,大致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通过幼儿的表现行为,合理的选择小班看图讲述活动内容,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画面主体凸显,主题清晰有趣

例如:小班看图讲述活动《青蛙鼓》,就是以在荷叶上飘荡的青蛙乐队为主线,通过不同背景的变化(经过大熊的窗户前,经过睡在床上的小鹿家门口),最后到小舞台表演,来贯穿整个故事。整个活动只有四幅图,但是主角清晰(青蛙乐队),他们反复出现在不同场景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画面简单清晰,便于幼儿更细致地观察,通过画面场景的变化,鼓励幼儿合理地猜测并表述故事的内容。因此,在最后的环节中,有个别孩子能达到表现行为3中的2.2.2“能通过观察图书的连续画面,大致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的水平。可见,以《评价指南》为指引,合理选择看图讲述活动内容,引导孩子发现画面的关联性,建立讲述的简单逻辑,能提升幼儿表达的完整性。

(二)难易程度适中,促进幼儿观察

例如:小班看图讲述活动《青蛙鼓》,教师在准备时,对画面内容进行了反复筛选,从原有的十多幅图精选到最终的四张图片,分别是:1.三只青蛙在荷叶上打鼓;2.三只青蛙在荷叶上打鼓,吵到大熊在窗边伸出脑袋;3.三只青蛙在荷叶上打鼓,吵到在卧室里睡觉的梅花鹿从房子里走了出来;4.三只青蛙高兴地在大舞台上打鼓,小动物都来开心地来看表演。

这四张图片的精选减少了阅读中的干扰,符合小班幼儿观察的特点,保证他们自主阅读的质量。其中图1是帮助幼儿认识故事主角;图2和图3是鼓励幼儿观察,三只青蛙在不同地点打鼓,对小动物们产生的影响和情绪(逐步加深的讨厌);图4则是帮助幼儿发现,寻找到合适的舞台后,三只青蛙打鼓的表现和小动物们的情绪变化(开心鼓舞的)。

合理地运用四张图片,小班幼儿的观察也会层层递进。图1当三只青蛙在荷叶上打鼓时,幼儿观察他们的动作。图2当三只青蛙遇到大熊时,幼儿观察的是画面中动物的表情变化。图3当三只青蛙遇到梅花鹿的时候,幼儿不仅关注了动物的表情,还发现了画面上的其他信息(梅花鹿身后的房间里的床),对于画面细节开始关注。图4当三只青蛙想出办法去大舞台表演的画面中,幼儿不仅观察到了三只青蛙表情动作的变化,还仔细地发现了其他动物在看他们表演时的动作表情变化等。四张图片有效地帮助幼儿完成了从单一画面到连续画面观察,不仅激发了小班幼儿观察兴趣,也激发了他们大胆讲述的欲望。

二、以《评价指南》为指引,仔细分析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

小班幼儿虽已能简单讲述自己的想法,但由于词汇贫乏,在看图讲述中往往会出现表达不流畅或表述不清的情况。《评价指南》领域四:“语言与交流”的子领域1.“理解与表达”,2.“愿意用语言进行交流并能清楚地表达”中,表现行为1中的1.2.3“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辅以简单的动作和表情”;1.2.4“能较清楚地念儿歌、童谣或讲述短小的故事”;表现行为3中的1.2.3“能较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1.2.4“能使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通过幼儿的表现行为,合理地分析小班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现场活动中让孩子有话可说。

(一)分析表现行为,合理设计活动

同为小班幼儿,由于环境、家庭、遗传、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一年龄的幼儿对于看图讲述活动中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呈现的情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幼儿对于画面线索把握,讲述情节的情况,大胆推测、改编和续编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这些不仅存在于同一年龄阶段各班的不同,也存在于整体幼儿和个别幼儿发展中的不同。因此,要开展小班看图讲述活动,仔细分析幼儿水平,合理地设计活动,来促进幼儿语言与交流的水平提高,提升整体质量,减少差距。

在小班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作为幼儿的主要观察者,应该结合《评价指南》中表现行为描述,分析本班整体幼儿和个别幼儿处于表现行为的哪个阶段。若本班幼儿都普遍低于表现行为1时,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以表现行为1为目标,设计符合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活动;若本班幼儿都普遍都能达到表现行为1时,可以适当提升难度,以表现行为3为目标,设计符合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活动。然后结合《评价指南》客观评价本班整体幼儿和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努力通过合理活动设计和目标定位,让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二)根據表现行为,引导幼儿表达

结合《评价指南》合理地分析幼儿的表现行为后,教师就能巧妙地运用了情境设计和实物再现等多种方式,引发幼儿的表达愿望。

例如:小班看图讲述活动《小老鼠做客》中,教师出示了桌子的背景和自制的各种仿真食物,提问:鼠奶奶是怎么招待小老鼠的?

此时,幼儿根据教师直接出示的食物进行回答

幼儿1:“鼠奶奶对小老鼠说‘宝贝,请你吃饼干!”

幼儿2:“鼠奶奶对小老鼠说‘宝贝,请你吃花生!”

此时,老师不再直接出示食物,直接提问:小老鼠还喜欢吃些什么呢?奶奶会什么说呢?

幼儿3:“鼠奶奶对小老鼠说‘请你吃糖果!”

幼儿4:“鼠奶奶对小老鼠说‘请你吃面条!”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根据创设的情景,运用了先出示实物鼓励幼儿模仿语言,再大胆猜测表述语言的方法进行推进。因此,在这个的环节中,当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基本能达到表现行为1中的1.2.3“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辅以简单的动作和表情”,便通过直接提问逐渐推进到了表现行为3中的1.2.3“能较完整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活动的过程不仅充分反应了教师对于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认知规律的了解,更体现教师对本班幼儿现有的语言表现行为的合理分析与有效推进。

三、以《评价指南》为指引,提升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表述能力弱,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我们要合理地设计提问,利用角色扮演,交流分享等多种方法,在鼓励肯定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累讲述的经验。《评价指南》领域四:“语言与交流”的子领域2:“前阅读与前书写”,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中,表现行为1中的2.2.3“能了解图书中的文字是和画面一起表达意义的”;表现行为3中的2.2.3“能随文学作品情节展开的进程,体会作品所表达的各种情绪、情感”。通过幼儿的表现行为,合理地运用各种方法,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效的得到提升。

(一)合理设计提问,启发幼儿表达

小班幼儿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强烈,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随着语言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向成人的提问也会更完整地表述。

例如:小班《青蛙鼓》活动中,当第一幅画面出现时,教师就有一串精彩的提问,启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教师问:画面上有什么?幼1:小青蛙。教师问:小青蛙在做什么?幼儿2:小青蛙在敲鼓。教师问:小青蛙在哪里做什么?幼儿3:小青蛙在荷叶上快乐地敲鼓。教师小结:你们真厉害!仔细观察画面,把话说完整。

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小班实词掌握较好的特点,通过合理的提问,鼓励幼儿观察并表述:谁?在哪里?做什么?有效的追问,层层推进,既帮助幼儿积累观察画面的顺序和方法,又启发幼儿把话说地完整清楚。

(二)运用角色扮演,鼓励幼儿表达

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在语言表达的时候往往会辅以简单的动作和表情,角色扮演不仅有代入感,更能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例如,在小班看图讲述活动《小老鼠做客》中,教师就在老鼠奶奶招待小老鼠环节中,鼓励幼儿两两配对,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当幼儿1戴上老鼠奶奶头饰,拿着盘子说:“小老鼠,请你吃饼干!”戴上小老鼠头饰的幼儿2立刻开心地接过盘子说:“谢谢奶奶!”老鼠奶奶爱护小老鼠的情感,在两个孩子的动作、表情、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角色扮演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画面所展现的情节,更能帮助他们体会其中所表达的各种情绪、情感。当然,通过角色的对话,幼儿的语言表达也会更丰富更有趣。

(三)通过交流分享,支持幼儿表达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律,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也存在着共性规律和个体差异。看图讲述互动中的交流分享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给予幼儿个性化的支持。

在小班看图讲述活动《小老鼠做客》和《青蛙鼓》中,老师结合图画鼓励孩子说说动物的对话,给予每个孩子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机会,通过俯身倾听了解他们的表达情况,通过上台表演支持他们的表达,通过生生互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因此,以《评价指南》为指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幼儿的表现行为,寻找和发现班级中幼儿语言发展的共性问题和优势,也能帮我们分析个别幼儿存在的不足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适当的支持。

四、结论

在以《评价指南》为指引,开展小班幼儿看图讲述活动中,合理选择小班看图讲述活动内容,仔细分析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水平,能有效提升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以《评价指南》为指引,教师充分观察幼儿的表现行为设计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看图讲述活动,在“看图”中让幼儿看清、看懂、看明白,在“讲述”中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通过看图讲述活动给予每个幼儿表达的机会,促进他们语言的能力发展,从而认同自己、找到自信。

猜你喜欢
小老鼠指南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追逐小老鼠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粗和细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