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口风景画研究

2021-10-04 00:06谢蓓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

谢蓓露

摘 要:绘画能够记录当下时代的景象,具有承载着时代发展的记录功能。外销画带有浓厚的中国趣味,深受西方人的喜爱。港口风景画作为外销画中的一种,在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早期油画的发展,其绘画语言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通过分析港口风景画的出现及其绘画表现,探讨广州外销画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港口风景画;艺术语言;《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

一、港口风景画的出现

清代广州外销画是近代美术史上的宝贵财富之一。很多学者认为外销画最早出现于18世纪中期。17至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使得中国艺术品在欧洲成为了热门的时髦商品,而广州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开放口岸,成为了欧洲进行殖民活动和拓展贸易的重要场所。商船在广州口岸进行着频繁的贸易活动,为南方地区提供了更多接触西方艺术的机会。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等人通过传教的方式将西方的艺术文化引入了中国南方的民间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外画家在广州十三行开设了画室,例如乔治·钱纳利、关乔昌等。同时,为了迎合西方商人的审美趣味,满足他们对于中国的猎奇心理,广州地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西风格结合的外销画。其中,描绘广州港口风景的外销画就是各类外销画题材中一种。由于照相技术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很多航海家为了记录航船所到之处的风景和地貌,就会请当地的画家绘制一幅当地的港口风景画,并将其作为以后的海图参考,长期以往,港口风景画就成了广州外销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风景外销画的题材主要是广州城外珠江沿岸的十三行商馆,也包括珠江的沿岸风光,以及黄埔、虎门、澳门等地的风光[1]。

从18世纪中期起,越来越多的中外画家开始绘制以港口风景为题材的画。港口风景画与其他题材的外销画不同,为了能够记录广州港口的全景风貌,画家往往会采用中国长卷式的构图。港口风景画记录了广州口岸曾经的繁荣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面貌,甚至比一般的地图志更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在欧美国家收藏着六幅这种长卷式的广州港口风景画,可见这类外销画的受欢迎程度。此外,这类广州港口风景外销画无论是从历史史料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绘画技术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十分珍贵的研究价值。

二、港口风景画的绘画表现

(一)《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的艺术语言

港口风景画常以油画和水彩画的形式出现。明清时期,“西画东渐”之风盛行,西方传教士将西方绘画艺术技法传入中国。受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外销画融入了西洋画的元素,使用了西洋画中常见的明暗、透视的绘画技法,但还是能从中明显地看出传统中国画的平面感。这使得外销画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绘画风格,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在风景外销画中,较为著名的一幅画是被称为“广州清明上河图”的《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这幅画是由广州著名外销画大师——煜呱所绘制的,目前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据考证,这幅艺术巨作全长约9.2米,高约0.74米,为绢裱本卷轴水粉画。《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描绘的是广州港口、广州城府以及珠江沿岸一带的风景,画面中的岸上有西洋商馆、炮台、停泊的船舶和各国飘扬的旗帜,这幅画也代表着19世纪中期中国油画创作的最高水平。

受林呱绘画风格的影响,煜呱的《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中带有英式海景画的风格。从构图上看,画面继承了英式海景画风格的对角交叉构图法,将天空、沿岸和珠江分割成三个区域,以沿岸地平线为中线。船舶零散地安置在前景,分布疏密有序,空间层次感分明。这幅画运用了中国画中常见的散点透视法,使得远处岸上的商馆、旗帜等景物的形状、质感都清晰可见,整体画面虚实有致。另外,从这幅画中也可以看到西洋画近大远小、前实后虚的透视手法。如图1、图2所示,画面中作为前景的船只体型较大,作为后景的船只体型较小。在图2中,画家并未用明显的线条去勾勒远处的山峦,而是用淡彩去轻轻地描绘山峦的轮廓,同时运用了中西方绘画的透视手法,形成了独特的中西结合的构图方式。

在色彩上,该幅画作采用了油彩颜料进行绘制。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中曾说过:“粤人效西洋画法,以五彩油画山水人物或半截小影。”[2]这句话中的“五彩”指的就是西方油画。另外,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的用色理念在传统的中国画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明末清初的文人画多以水墨为主,色彩为辅,且色调多素雅淡泊,所用绘画手法较为注重主观性,因此中国画的绘画风格趋向于平面化、意象化、類型化和装饰化。而到了广州十三行时期,画家开始使用西洋画颜料,不再像传统中国画那样对画面做留白处理,但整体上还是保留了中国画常用的朴素淡雅的色调,并结合了传统中国画所追求的清新素雅的风格。如图1和图2中的海水使用了淡青色来描绘,而远处的山峦则是用淡青色和天蓝色来表现,整体画面的色彩层次丰富,色调统一,给人一种高雅纯净的视觉享受。香港外销画专家丁新豹在《晚清中国外销画》中提到:“煜呱的油画别具一格,特别喜欢把天空和海水染成紫蓝色,并以流畅的笔触描绘出船艇及房屋,以及以白色油彩加强海水和人物的质感。”[3]

在造型上,煜呱吸收了西方油画的绘画技法,运用了光影和色彩来表达画面。他特别擅长用白色来绘制物体的亮部,用深色来绘制物体的暗部,以加强亮暗对比,提升物象的质感和立体感。但与西洋画相比较,整幅画面较为呆板、机械。另外,画家还运用了中国画中的线条语言和色彩语言来勾勒物体的形状,将国画中常见的“点线结构”和西洋画中的“块面结构”结合起来。如图2所示,将画面放大后,我们仍可以清晰地看到画面中有许多线条。画家善于利用灵活生动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运用线条的疏密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如画面中的海水也是由许多虚实有致、排列有序的线条构成的,既体现了海水的质感,又对画面起到了装饰性的作用。

(二)港口外销画的“写实性”

在19世纪初期,随着西方绘画技法的传入并逐渐成熟,以及钱纳利“英式绘画风格”的影响,外销风景画越来越趋向于写实性风格。港口风景画和传统文人画不同。传统文人画重“写意”,港口风景画则更注重“写实”,注重观察物体的光影、明暗、空间和对景物的细节描绘。如图2所示,画面中的色彩、空间、造型都描绘得十分细致、逼真,我们可以看到船舶下有淡淡的倒影,画家通过对光影的描绘将船只的立体感呈现了出来,体现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性。虽然西方绘画追求“写实”,但也很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及画面的生动性,注重对自然的客观再现。但可惜的是,港口风景画的“写实性”主要体现的是绘画的纪实功能,这种写实性油画既缺少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也没有做到西洋画所追求的对“自然”的客观再现,似乎只是为了追求精致的细节描绘而画,显得较为机械、僵硬,拘谨单一,未能将生机勃勃的港口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4],整幅画作就如同照片一般。再加上外销画的创作目的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作品数量较多,使得写实性的港口风景画成为商业性质的艺术产品,呈现出程式化的特点,缺乏创新,绘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到了19世纪后期,外销画的数量开始逐渐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也是其自身的弊端所致。照相技术出现后,这种纪实性的写实油画市场逐渐冷淡,最终被照片所取代。

三、广州外销画对后世的影响

以广州十三行港口为题材的外销风景画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外销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绘画语言来展示当时中国港口的沿海风景,向西方人展现了神秘的中国面貌。同时,外销画家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洋画的绘画技法,丰富和拓展了绘画的媒介材料,使得我国逐渐出现了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等多种多样绘画形式,开阔了中国画家的创作思维,并通过中西艺术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了早期中国油画的发展,为后期中国油画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四、结语

外销画之所以能够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外销画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精神。中国外销画家在学习西方绘画技法的同时,融合了本土的绘画技法和绘画风格,形成了独特鲜明的绘画特色,丰富了我国绘画的风格种类和表现形式。另外,广州外销画还体现了岭南文化的“走向世界,融汇中西”的精神,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可以说,以广州十三行港口为题材的外销风景画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滢河.清代洋画与广州口岸[M].北京:中华书局,2007:186.

[2]李超.中国早期油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284.

[3]白芳.珠江版“清明上河图”回归故里[J].收藏,2009(7):75.

[4]殷洁.雅俗之间:清代广州外销画探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75.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
影视作品中语言的曲指性分析
定格动画艺术语言研究
幼儿园美术活动浅谈
动画中国画符码之运用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动态传承与革新
中国画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核心探索
“窄元音宽发”在播音主持语音基础与发声课程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