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及教学设计的思考

2021-10-04 02:33王双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教学设计

王双梅

摘要: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OBE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但是落实到具体一门课、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还是需要具体的教学方法和举措的,没有具体的方法与举措就无法真正落实理念,如教学设计上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问题。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本文以中国文化概论的混合课程建设为例,谈谈一点教学实践的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185-002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斌就提出:“越是技术层面的改革,越容易迷失方向;越是价值层面的改革,越容易失去方法。仔细分析教育领域中的两大改革:一是课程改革。这些年的课程改革重在教育理念的引领,问题是没有找到落实这些理念的方法。二是课堂教学改革。每个区域、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或多或少都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但同样困惑的是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了这么多年,方法与模式层出不穷,但其结果却不甚理想。[1]”就课堂教学改革而言,以往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教育部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推动,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改革更牵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

一、因线上线下混合而倒逼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的调整

由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必然倒逼教师对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等的重新思考、调整。以中国文化概论为例,从教学模式、学情两方面都需要在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做出调整。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占据主导,教师以讲授是否精彩为主要评价方式,最终的结果成就了教师,是教师单边的成长,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主体地位被更多忽视了。教师讲,学生听、记、考试背,学生是被灌输者,这势必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深度参与等在内的针对一个学习主题的集体构建,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制约了课程目标的达成。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思考的是怎样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动建构者,強化学生深度参与、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同时,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复杂而深奥,课时有限,随着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变化,在内容上需要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等,又能够体现当下时代的实践意义,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就显得很重要。学情方面,当代大学生随着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技术、生活水平等的提高,特别是教育技术的普及、学生对网络的普遍使用、对知识获取极大便利性,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上课期待、学习观念等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我校是地方民族综合院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少”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这也构成了以班级为单位授课的学情特殊性。另外,本专业从学生毕业考研的趋向来看,也要求课程需兼学术性。如何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建构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独立判断思考能力是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程从2015年开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改。线上建设主要使用优慕课平台,线上内容包括大纲、进度、单元导学、教案、课件、微课、音频视频、网络优质课程资源等学习资源,线上结构包括答疑讨论、线上作业、在线测试、项目化学习、学习笔记、课程资源等,这样更便于实现课程内容线上体系的完善化、教学过程的公开化、教学活动的便捷。线下建设主要着手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建设和优化适合学情、时代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2)为混合课改的需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建设题库,以及必读书目。优化教学设计,制作PPT,录制微课等。(3)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经典共读”,组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的人文知识学科竞赛、本科生导师组学习等活动,以辅助、延伸课程的实践性。

二、教学设计应注意线上、线下的结合

线上、线下混合课程,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衔接,课程教学设计需体现与课程目标、学情相结合的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关系。针对线上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师在课前及时上传导学材料、学习任务、课程资源等,包括相关的单元导学、单元学习任务、阅读资料、线上测验等。这样能够较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规划、执行力度等的习惯养成,提高学习能力。根据线上学生学习的反馈和测评结果,教师调整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在汇报、测评、讨论或项目式研究等基础上,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知识点讲授、梳理拓展,并通过提问、讨论、项目研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思维品质,引导其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构建教师引导、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线上的测试、讨论、课堂表现等,落实课堂评价、教学反思、课后跟踪,实现课程学习的巩固和拓展。

教学设计原则:第一,不论是教学设计本身,还是线上线下教学活动,都紧密贴近学情、课程目标,形成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第二,线上、线下需紧密结合。“宗法制”是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一章中的一节,我们以这一主题的混合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

学习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及宗法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课时45分钟。

(一)线上教学设计

1.教师在课前发布线上学习任务(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学习和完成任务的时间)。

(1)阅读:教材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第43-56页,要求学生整理这部分框架和主要内容。

(2)阅读并尝试解读顾准《希腊城邦制度》第60-62页、以及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殷周制度论》一段、严复《社会通诠》译序等内容。

2.完成线上测试和讨论:教师依此能了解学生对内容自主学习的情况。

测验:以教材相关知识点为主,主要为客观题。

讨论的话题,以主观探讨为主,为:

第一,根据材料,你认为大陆型中国与海洋性古希腊人的血缘纽带解体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第二,你认为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宗法制对中国古代家族、社会政治结构等有哪些影响?线上设计原则:

第一,在学习任务的量上,要适量,让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完成。

第二,在学习任务的质上,要有梯度,能够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且能够体现进阶性的学习目标。这部分以讨论的参与为主。

(二)线下教学活动设计

1.导课。衔接旧识,提出新问,引出第一个主要问题——宗法制。(5分钟)

2.教师结合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讲解,指出内在逻辑。并对主要的关键问题精讲、拓展。(25分钟)

(1)提问:宗法制为什么能够推行得很彻底?与哪些因素有关?

展示资料并要求学生解读:英国文化史家汤因比关于古希腊人的血缘纽带迅速解体的三段内容。指出环海国家与大陆国家血缘纽带解体是否充分的社会条件。中国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后期解体不充分的结果。

(2)提问: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其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的是继承权的问题。两大原则:立子以贵不以长(嫡子先于庶子);立嫡以长不以贤(嫡长子先于嫡次子)。

封邦建国制,直接与强化王权政治相关,解决的是嫡长子与别子的关系。政治上授土授民,宗法上别子为祖。指出:宗法即兄弟之法。

宗教祭祀制度。

宗法制是以严格的血缘亲疏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等级关系,以维系宗族的团结,强调尊祖敬宗。祭祀制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形式。

【设计意图】

问题由教师一个一个逐步提出。这部分以讲解为主,一为节省教学时间,不再提问学生。二为丰富、概括、补充教材内容,延展和提升,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三为君主专制、政治与伦理结合的文化特征内容做铺垫。

4.提问:宗法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有哪些?以讨论互动为主。

(1)教材(43-56页)的汇报。

(2)通过文献资料的解读,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以节录严复《社会通诠》译序内容为例,学生需要解决的是宗法制的评价、影响。

“由唐虞以讫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物穷则必变,商君、始皇帝、李斯起,而郡县封域,阡陌土田,燔诗书,坑儒士。其为法欲国主而外,无咫尺之势。此虽霸朝之事,侵夺民权,而迹其所为,非将转宗法之故,以为军国社会者欤。乃由秦以至于今,又二千余岁矣,君此土者不一家,其中之一治一乱常自若,独至于今,籀其政法,审其風俗,与其秀桀之民所言议思惟者,则犹然一宗法之民而已矣。”

积极影响:尊宗敬祖、家族为重、家国情怀等。

消极影响: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如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代靖难之役等。

【设计意图】

教师进行进阶性问题的设置,根据学生的回答、反馈,一步步设疑、思考、讨论,最后使问题得到解决。主要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析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学术思维和方法。

课后作业:自选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找出其所表现的宗法制的文学描写,从文化视角对文学文本进行阐释。

三、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

混合课程如何考核、测量?考核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OBE理念强调学习成果,我们也用学习成果来考量学习目标的达成分析。学习成果可分为终结性成果与过程性成果。所谓终结性成果,指学生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按照要求形成的成果,成果可以是报告、论文、实践调查等,它必须可用来测量,即可以通过一定的测量标准进行打分。过程性成果,指的是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任务参与、发表言论、汇报成果、实践表现等做出较为公允的评价。当然,对比二者,过程考核教师给分更有弹性。

学生最终的课程得分,即末考成绩50%+平时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的构成主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设定比例。过程测量注重评定形式的灵活性,以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给出评定,也需参考学生评定、小组评定、自我评定等,这样的过程测量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深度参与、自主学习在自我提高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付出多少给与相应的成绩高低的反馈。混合课程实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是较以往更重视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

总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培养机制的创新。教师需要注重将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中心。在课前、课中、课后下功夫,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设置多类型、呈阶梯的任务要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理念、方法,都是以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根基的,教师需以科研促教学内容的优化,增加内容的前沿性、实践性,作为北方民族院校,还可适当体现北方民族文化的内容,依托课题立项促进教学研究和实践反思,注重以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具有综合民族院校的课程特色。

课题基金:本文是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中国文化概论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MGJGH2019081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教学设计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