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核心价值,强化素养导向

2021-10-04 13:36马叶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情境作文语文

马叶娜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096

一、原题回放

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山东)语文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命题透析

1.坚守“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纵观近两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在内容上,上接国家意志,要求考生有大视野、大格局,关注文化传承、民族复兴、时代发展、人类命运;下联考生生活实践,要求考生感受体验社会生活、关注自己的精神成长。

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语文作文试题沿袭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引领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这一基本导向,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与高考试题相融合,以2020年抗击疫情作为材料背景,关注时事,不回避热点。

第一段材料主要从宏观上表述了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国家和人民的行动,体现了制度优势、国家力量;第二段材料概述了防控措施下的隔离现状,体现了公民素养、行动力量;第三段材料概述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坚守岗位、传递真情、敢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等精神。考生需要在材料基础上,结合个人亲身体验,深入思考“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传递出这些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关联”。

2.注重“情境任务”的应用能力

在《课标》“实施建议”部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的“命题思路和框架”下,有这样的表述:“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又进一步阐述说:“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

本题材料中所指“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的这些现象,考生都是亲历者,切合从考生情景命题的角度,让考生回归现实生活,有话可说,有利于考生发挥。作文时,考生也要以此情景展开联想和思考,不可脱离情境,另起炉灶。

但在典型任務的限制方面,该题并未设定指向明确的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文章体式限制,没有延续近两年全国卷的考法。这在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应用性考查方面(如具体交际情境下的写作能力的考查方面)略显不足。

3.体现“思辨能力”的素养导向

高考书面表达不仅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亦注重思维的独创性、批判性和深刻性。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语文作文试题,是一道兼顾理性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富含哲理意味的“关系型”考题,充分体现思辨性。

考生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再准确捕捉材料中三个段落中的段落中心句:“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通过审读这些关键语句,我们不难发现: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拉开人们的距离”是手段,“密切人们的联系”也是手段,而“呵护生命安全”则是目的。解答这道“关系型”作文题,应充分运用哲学思想和方法,比较其差异,也寻找其共同点。

三、备考启示

2020年是山东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实施之年,作为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2020年新高考卷语文试题备受关注。浙江高中语文于2020年首次启用统编版新教材,浙江语文高考也将于2023年回归全国卷。因此,2020年新高考语文卷是必要的学习和研究范本。这份全新的试题在命题理念、选材思路、题型内容等方面的变化,将为浙江新高考的备考带来新指向和新思考。其中作文作为分值最大的备考题型,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本题作文题的分析,笔者提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关注,引导学生进行备考。

1.文章合为事而做——关心时政,注重积累

浙江卷作文题一贯偏向人文、艺术写作方向,因此学生在实际备考过程中会有意识地、较多地积累文化类的名人名言、事例素材。学生较少关注时事热点,在文辞优美的同时,已经有陷入虚空、造作泥淖的危险。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写作不能脱离当下时代。全国卷作文命题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盲目追求热点,但也不刻意回避热点。本题便是例证。

对此,教师需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关注社会,关注中国与世界,关注当下与未来。教师需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切身的时代感受,去关注我国的新发展,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广泛地阅读重塑个体的精神和意志,笃定思想,坚持文化自信,做出自己的独立判断。学生可利用“学习强国”“作文纸条”等APP,“人民日报评论版”“南方周末”等评论版公众号,丰富日常积累,锻炼思维能力,重点学习时评文的评述角度的多样性和论证思路的深刻性。学生还可以按专题分类建立素材库,充实语料,定期练笔。

2.情境写作锻炼语用实力

《课标》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在体现当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强化了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无论是演讲稿(发言稿)、书信(慰问信)、读后感,还是倡议书、辩论稿、观后感,这些具有特定表达场景的实用性文体,与学生今后实际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也更符合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多文体训练,在熟练把握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强化“情境性”写作。

3.夯实写作基础,提升思维品质

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高中三年应整体建构,坚持作文训练的序列化、训练问题的多样化,坚持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语文组教师需要通力合作,建构完善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学情的校本化课程。各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各类文体写作技法的点拨指导(如记叙文的叙事与描写,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多种论证方法的实践应用等),应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落实。只有真正夯实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切实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就自然景观、社会现象、历史故事、时事热点等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认识,继而抒发真情,表达个性化的见解,这才回归了写作教学的本质,亦能以“思维与表达能力”之“不变”应“考试”之“万变”。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中学311200)

猜你喜欢
情境作文语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