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互设计理念的互动型景观设计研究

2021-10-05 07:39赵若妤张继兰刘柯三
现代园艺 2021年19期
关键词:参与者景观设计要素

赵若妤,张继兰,刘柯三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

近年来,人居环境在不断的发展与更新,但多数景观设计仍存在着形式单一、模式化设计、空间利用不足、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目前,虽然人与景之间的互动形式也逐渐多元化,多体现在视、听、触方面,但对人的真实感受与需求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而众多景观设计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导致其存在并不长久甚至废弃。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日益提升及追求个性化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已不能够满足如今人们的追求,当今新时代下的我们需要更多的参与和交流,不仅是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将交互设计相关理念应用在景观设计中,探究更多样的人与景的互动方式,如运用数字技术中的全息投影、声光感应设备、虚拟现实等,结合景观要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渗入可被参与者所体验、感知、理解的景观内容,进而拉近人与景观的距离与促进交流。

1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概念最初在1984 年由比尔·摩格理吉(Bill Moggridge)提出,但在这之前“交互设计”的行为就已经存在并被使用。有人的地方就有交互,不仅与人,人和物也有交互,远在猿人钻木取火,近及手机浏览页面。

交互设计不仅是物的设计,也是一种行为创造的设计。它以物为媒介,依据使用者的行为作出反应和回馈,从而创造新的一系列行为。交互设计中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行为、内容和形式。其中,行为决定交互的模式,内容是交互过程中所提供或得到的功能与反馈,形式是实现交互的模式与过程[1]。

交互设计就是将某一产品人性化、合理化、智能化,从而增加和丰富人们的体验与参与感。目前对交互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主要是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如用户界面、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环境设计等方面。随着近些年设计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互动型景观逐渐得以发展和推动。本研究将对交互设计在景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2 互动型景观

交互设计是探究人、产品和环境之间的对话,而景观亦是促进人、景观要素、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两者具有一定的共性。将交互设计应用到景观设计中,以景观为载体,以交互为手段,充分调动人的感官、感受,从而使景观更为具象化、形象化和印象化,能给予参与者更直接的感受与启迪。

关于互动型景观的研究,在1960 年末,由加拿大作曲家、环境保护主义者R.Murray Schafer 提出一个相对于“landscape”的新概念“soundscape”,意为“用耳捕捉的景观”。声音可以表达情绪、创造意境,特定时间及地点的声音可以像建筑、文化等一样具有识别和象征意义,使人们对传统的“听觉”行为反应进行反思和再认识[2]。乔治·哈格里夫斯旨在将设计作为一种体验,创造了诗意式体验景观,让人们能在激情和愉悦的过程中体验景观作品[3]。景观设计师约翰·O·西蒙兹提出“人们真正规划的不是场所,也不是功能,而是体验”[4]。

近些年国内关于互动型景观的研究仍处于发展的阶段。俞孔坚首先提出了“新景观”理论,主要是“新”在3 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背景。当今时代下的数字信息化、城市化、生态环境恶化、人地关系的紧张格局、科技高速发展等,我们需要更新的景观观念及设计手段,针对性地去改善甚至创造新人居环境;二是新的景观使用者。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群体也有所区别,旧时文人与新一代的我们所需求的物质及思想境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三是新的景观观念及方法。具体包括审美观、价值观、设计手段等,如利用现代技术解决旧的新的问题,创造新的景观形式与体验感[5]。张唐景观公司提及:参与不仅是指人参与到项目里面,或者是常规所说的项目的参与性,而是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的基础上提倡人与自然的深度参与[6]。国内互动型景观主要是通过感知方面以调动人的感官体验,借助互动装置、数字技术等的行为交互体验,并从中国古典园林的显性互动中汲取灵感,达到人景合一、思与境偕的情感境界。

简而言之,交互景观不同于传统景观,它改变了人与景的关系,借助相关交互理念让环境中的景观要素变得可被理解、感知和体验,给予人多方面的感受与体验,让人与景的距离更近一步甚至融为一体。

3 互动型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3.1 前期准备

3.1.1 场地调研。在对任何一个场地进行设计时都要对其内外部环境、使用人群、场地资源等进行分析,进而对场地进行针对性的景观设计。

3.1.2 景观参与者需求研究。交互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它从人的感受出发,参与者对即时情境作出一系列行为与表现;景观要素接受这些行为后并智能化地给出具体形式的反馈,再根据反馈和对新情境的判断,发出下一个行为,如此循环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行为序列和使用的过程。景观设计中亦是要对目标人群的需求及其行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与研究,进而才能设计出可持续性的适宜的人居环境。

互动型景观主要以参与者体验为主,对场地使用人群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个综合的用户行为分析模型,如用户画像分析、行为事件分析,以及情感化设计模型(如图1),最后依据这些模型了解参与者的需求,进而针对性地进行互动型景观设计。

3.1.3 互动型景观构成要素研究。在掌握场地基本资料及参与者需求后,进而对景观中的人-景观要素-媒介-景之间的交互关系作进一步研究。其中,人主要是指场地的参与者,互动型景观以人的需求和体验为根本,并强调公众的参与性,而景观要素及媒介则都依据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和反馈。景观要素是指构成互动型景观的个体成分,包括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等。媒介即实现交互的手段与实现工具,其可以是装置小品、植物、空间形态、道路引导等,通过一系列形式引起人们与环境的情感共鸣。景是包含前3 个要素的整体背景。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例如,受到整体环境的氛围营造与情景衬托等,做出相应交互行为及举动。

对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研究与设计后,才能提升参与者的综合景观体验。

3.1.4 情景建模。在了解参与者的需求,确立相关设计概念、主题设定、空间分区等,利用Sketchup 进行建模,然后结合Dsketch 插件和VR 眼镜预先体验,判断场地设计的可行性及改进处,尽可能满足和提升参与者的景观体验。

3.2 交互方法

人与环境的交互方法可分为3 种,分别是五觉感知、行为互动、情感交流。

图2 3 种交互方法

3.2.1 五觉感知。人们借由感官来获取环境信息,如通过人的五感:视、嗅、触、味、听与环境进行互动,大脑再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理解,并在大脑中建立对环境的初步认知。其中,视觉可以是环境中的空间尺度、色彩、形态、动静景观等;嗅觉可以是有四季变化的植物、泥土芳香等,甚至是参与者在某个时刻留下的独特回忆的味道;触觉可以是装置、植物或者其他景观要素的质感、材料、肌理、线条等,甚至是气流、流水、光温等;味觉可以是场地所提供的特色饮品、小吃,或是劳作果实、可食用性的景观植物;听觉可以是借助装置放大自然中的声音:水流、风动、鸟鸣,也可以是人为的音乐播放等。单一的感官感受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运用多感官结合的方式营造互动景观,创造更为丰富的景观体验,促使人们由被动的观赏转化为主动的参与,除了感官欣赏还有与景观的情感互动。

3.2.2 行为互动。人与景的交互行为,可以从场地的空间布局、空间形态、互动装置等实现。在一个空间中,人们愿意产生互动的空间往往是易靠近且自我感觉安全的,例如合理的步道宽度、人车分行、围合性空间等。其中,空间布局主要是空间构成分布、场地易达性等。空间形态主要是多样的尺度空间,包括开阔与紧凑的空间、利用场地地形高差营造的上升与下降空间、对景借景障景、步移景异等。互动装置主要是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手段,提升参与者对于环境的认知与景观体验。例如,通过利用传感器、全息投影、VR 等,能根据参与者的个体需要,对输入的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并与人产生积极的互动反馈,创造更多积极的活动机会,使景观空间作品具有拟人化的智慧。

3.2.3 情感交流。互动型景观有着非物质设计的特点,是一种与人在精神领域互动的设计。不仅注重人的体验,也需重视意境的营造,主要可以通过场地的主题氛围营造、情景演绎、景观隐喻等。其中,主题营造是将特定的主题内容注入到环境中,场地是表达主题的载体,景观要素是实现工具。通过相关要素使参与者对环境有初步的情感认知,再结合相关技术手段加深其身临其境的体验,进一步认知与理解景观主题,最后情感升华,人景合一。情景演绎主要是在环境中创造一个故事与情节,并通过空间中种种诱导因素,使参与者产生不同的行为与选择,产生不一样的景观体验与感受,最后都是为了建立起参与者与环境的联系,使参与者对环境的短暂感知变为深刻经历以及对环境的反思。景观隐喻是指运用隐喻或转喻等手法,赋予景观以历史、文脉、人文等内涵,便于参与者理解和融入。

三层交互层次是相互联系又递进的层级关系,让参与者对景观环境的联系层层增进,让景观有了生命力,也丰富了参与者的情感与体验。

3.3 后期完善

3.3.1 体验反馈。互动性景观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展开的,在场地完成设计后要定时接受体验者的用户反馈,不断提升和满足参与者的需求。其过程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环形设计流程,需具有预见性与可持续性。

3.3.2 管理。在后期景观参与者的反馈以及场地管理中,积极地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定期加强及维护基础设施,做到既要重建设,也要重管理。

4 总结及意义

针对目前大环境背景下及传统景观设计的问题,景观环境需要思考注入新的手段、新的方式、新的内涵,利用交互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实现和丰富人与景观的双向互动,可促进人与景的广泛联系。

景观设计师重整山河,社会需要重整人心。如果重整了山河也无人欣赏和爱护,景观就没有意义[6]。设计师旨在将生态意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交互景观则是更好地传递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新的景观空间能够让人们对身边环境空间产生新的思考。人景交互的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景观空间的价值才能得以延续,人与自然才能得以和谐共生。

交互设计在景观中应用研究,弥补了现代景观设计的不足。互动型景观通过对交互设计理念下的互动型景观设计研究,论证互动型景观设计的可行性,拓展新的景观设计思路,提升景观环境体验,延伸景观空间价值。

猜你喜欢
参与者景观设计要素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