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根下的金印錾刻师

2021-10-06 04:07李光
金秋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印文雕刻师印章

文·图/李光

中国的金印最早出现于汉代,因其选材珍贵和规制严格,为历代封建帝王专用。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金印名章,如西汉南越王金印,龙钮形制,边长3.1厘米,印面刻“文帝行玺”四字,是我国目前考古所见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在清代,还出现过一枚重达10公斤的金印,“和硕智亲王宝”金印。清朝嘉庆皇帝册封儿子旻宁时所赐,现藏南京博物院。金印既是帝王发号施令的凭证,也是尊贵身份的象征。千百年来,围绕金印所发生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也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今,在西安南城墙下一条僻静小巷里,一位雕刻师身居陋室,仍在从事金印制作这一古老行当。

孟昭廷今年5 5 岁,是一位老西安。少年时代,因家族中有长辈收藏了大量的书画印章,耳闻目染,孟昭廷对小巧精致的印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常悄悄“偷”出印章,用泥块模仿刻制。时间一久颇有长进,成了学校里的小名人,经常帮同学刻制印章。初中时,孟昭廷还制作了一本“印谱”,将自己的作品结集成册。

高中毕业后,孟昭廷进入工艺美术厂,学习古代金属工艺品仿制技术,从最基础的钣金学起,进而到复杂的錾刻、掐丝、套接、烧焊等。学艺期间,孟昭廷还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历史、中国工艺美术史,了解金属器制作工艺的发展脉络,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很快,他成长为厂里的技术能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正当孟昭廷准备在青铜工艺领域大干一场的时候,企业却因经营不善宣布倒闭,孟昭廷也被迫离开单位。

离开单位之初,孟昭廷曾有机会进入一家国企,但那样就意味着彻底改行,而他的愿望是想从事与艺术相关的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考虑再三,他放弃了这一机会,开始自主创业。创业时期的孟昭廷先后从事过仿古工艺品制作、书画创作、雕刻印章等工作。到了本世纪初,已经在石刻印章圈里颇有名气的他突发奇想,尝试錾刻金印,即在黄金印坯上,用錾子雕刻印章。当时,孟昭廷是陕西唯一从事金印錾刻的雕刻师。

錾刻金印从制作印钮开始。传统形制的印钮有龟钮、龙钮、鼻钮等。孟昭廷需要提前仿刻出印钮的蜡模,再将蜡模置入耐火土中,对耐火土进行加热,熔化土中的蜡模,排出蜡汁,随即将熔化的金水灌入模具,冷却后便得到一枚黄金印钮。制作一只黄金印钮须经十二道工序,历时3天完成。黄金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孟昭廷每次只能铸造3到5枚印钮,尽量做到随行就市。

由于材料的特殊性,黄金印章比其它金属印章更难刻制。黄金材质较软,“黏刀”,錾刻过程“拖泥带水”,雕刻师下刀须果断利落,才能保持字口的棱角和金石气息。孟昭廷制作的金印严格尊崇汉印法度,布局均衡稳定,疏密有致,文字线条平直中加有少量弧笔、斜笔,笔画转折直角中略带圆意,自然顺和,字里行间都透着浓厚的文人气息。由于原料昂贵,黄金印章大多为1厘米见方的“随身印”,重量约20克,印文以人名或吉祥语为主,如“吉”“顺”“和”等。

錾刻金印为不可逆工序,稍有疏忽即导致前功尽弃。由于印文太小,尽管錾刻时双眼紧盯印面,实际上并不能看清楚笔触细节,更多是凭感觉运刀,刀随心动,刻制一方印文约耗时一天,非常累心。

二十年来,孟昭廷刻制了百余枚金印,作品受到文化和收藏界人士的喜爱。制作金印给孟昭廷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让他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声名鹊起,曾先后30次应中央电视台《鉴宝》《一锤定音》等栏目邀请,现场表演金印制作,让全国观众了解这一传统技艺。

金印,作为古代帝王尊享的物件,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人越来越多,花钱刻制一方金印已不算难事,它既有吉祥富贵的寓意,也具有盖章凭证的实用价值。錾刻金印,是一项辛苦而繁琐的工作,制印师不仅要严谨细致,还要耐得住寂寞。二十载春夏秋冬,孟昭廷在狭小的工作室里,一盏台灯作伴,用手中的刻刀书写着自己的方寸人生。

猜你喜欢
印文雕刻师印章
高仿光敏印章印文鉴定实验研究
我们有印章咯
影响印章印文特征变化的相关因素思考
小雨滴
鬼斧神工!日本雕刻师化果蔬为艺术品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印章
关于光敏印章印文鉴定问题的分析
高明雕刻师
捕捉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