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邓小平相互评价述略

2021-10-07 06:26史坤坤闻敬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执政党评价

史坤坤 闻敬

[摘要]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领袖之间的评价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历程。站在历史长河之中,梳理他们对彼此的评价论述,分析人物评价背后的历史机制,对于进一步深化执政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执政党;现实维度;历史维度;政治逻辑;评价

[作者简介]史坤坤(1989-),男,汉族,安徽怀远人,南京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高校党建。闻敬(1989-),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南京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A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9-0004-03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与邓小平曾长期共事,相继领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共同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立下了不朽功勋。巧合的是,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彼此有过多次评价。从这些历史评价中可以了解领袖人物的思想历程,进而认识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史。

一、现实的维度:毛泽东论邓小平

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成员,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与毛泽东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曾在多个场合对邓小平进行点评。今天看来,这些评价虽然较为零散,但通过细致的梳理,还是基本能够了解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

(一)理想信念坚定

理想信念是党员的政治灵魂,也是评价干部的首要标准。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将理想信念视为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1956年9月,在筹备党的八大人事安排时,毛泽东曾积极推举邓小平担任总书记一职:“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①“文革”时,毛泽东虽然对邓小平消极表现不满,但对他的政治思想仍然加以肯定,这也是后来邓小平能够重新恢复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1974年12月,在确定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毛泽东评价他“政治思想强”②,革命立场坚定。1975年4月,金日成率朝鲜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毛泽东在向客人介绍邓小平时说道:“我不谈政治,由他来跟你谈了。此人叫邓小平。他会打仗,还会反修正主义。”③不难看出,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政治信仰的判断始终如一,对他的政治立场始终坚信。因此,领袖人物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追求,是党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虽有分歧,但最终能够实现党的团结统一,进而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二)治国才干杰出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有着主持地方和中央工作的经历,积累了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綜合性人才。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梁漱溟称赞邓小平主政西南的政绩时,毛泽东立即答道:“梁先生看得蛮准,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④1956年9月,在党的七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推荐邓小平为党的总书记时说:“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⑤1957年11月,毛泽东在与赫鲁晓夫谈论接班人的问题时,曾评价邓小平说:“这个人不简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个难得的人才呢。”⑥即使在“文革”期间,毛泽东虽不满邓小平消极对待“文革”的态度,但对他的工作能力仍是加以肯定。1974年12月,在确定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毛泽东称赞他“人才难得”⑦。可见,毛泽东总是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肯定邓小平卓越的领导才华,并几度视为未来接班人培养。这样中肯的评价,也为邓小平后来能够重新走上政治舞台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三七开”的功过评价

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对于党内人物的评价,既按照实事求是的准则,也符合人才发展的规律。在他看来,评价人物主要是看主流,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1956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七中全会上说:“你说邓小平没有得罪过人?我不相信,但大体说来,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他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⑧此外,毛泽东还坚持全面辩证地看待干部,不仅重视干部的选拨任用,而且关心干部的教育培养。1973年12月,在与政治局有关同志和几个大区负责人谈话时,毛泽东对邓小平进行了总体评价:“他一生大概是三七开。”⑨总之,在毛泽东看来,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邓小平,虽然工作中也存在些许不足,但是总的来说是党内不可多得的一位人才,是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领导干部。因此,在一定意义上,邓小平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取得不凡成就,与党的领袖毛泽东的重视关心有着重要的联系。

二、历史的维度:邓小平论毛泽东

在党的历史上,如果说毛泽东是把邓小平当做重要助手和接班人来评价的话,那么邓小平则是把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袖来评价的。这是因为,对毛泽东的历史评价不仅关系他本人,还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走向。因而,如何评价毛泽东考验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历史担当和政治智慧。

(一)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毛泽东是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在他的一生中,为党和新中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毛泽东同任何别人一样,也有缺点,也犯过错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一生功过,成为“文革”之后摆在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面前的一大难题。关键时刻,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丰富的政治远见,充分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一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不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史人物评价的首要法则。对于毛泽东的历史评价,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⑩二是辩证分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在矛盾的复杂性中把握其主要方面。评价毛泽东这一历史伟人涉及面较广,关键在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和主流。“毛泽东同志在他的一生中,为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三是宏观审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统筹考虑个人功过和国家发展两个维度。毛泽东是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他的一生早已与党和国家的历史紧紧融入一体。因此,“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

(二)理性分析毛泽的晚年错误

评价毛泽东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毛泽东晚年错误。对此,既不能一味地坚持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思路,也不能走完全否定毛泽东的道路。在历史关键时刻,邓小平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任的历史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解决了这一困扰全党全国的重大难题。

一是多维视角。历史是人们集体参与的社会活动,不能把历史发展归于个人行为,由个人来承担集体活动的全部责任。“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二是恰当把握。毛泽东不是普通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涉及到党和国家的历史走向,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的批评不能过分,不能出格,因为否定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意味着否定我们国家的一段重要历史。”?三是历史眼光。历史研究不能纠结于一时的成败得失,只有科学分析问题产生的机制,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三)科学界定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历史过程。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界定,成为今天认识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范式。

一是明确概念。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晚年错误,这是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首要问题。“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应当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二是拨乱反正。准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关键,是把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与他的一贯正确思想区分开来,如此方能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行。“我们现在讲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三是继承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毛泽东思想既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也是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三、政治的逻辑:领袖人物评价与政党国家建设

作为历史伟人,因其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他们对人物的认知往往较为深刻,往往能够触及历史的深层次。毛泽东与邓小平这两位改变20世纪中国命运的历史巨人,就是这样充满历史魅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对彼此的评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建设状况,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一)深化党史人物评价研究,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如何评价领袖人物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因而考验着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群众对毛泽东有着高度的信任感和崇敬感。此后,由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缺乏经验,加之党内“左”倾错误逐渐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全党对毛泽东的评价不断失去理性,最终被狂热的个人崇拜所替代,进而导致“文革”政治悲剧的发生。粉碎“四人帮”后,如何评价毛泽东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进行拨乱反正的关键。此时,邓小平以巨大的历史智慧和理论勇气,科学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问题,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历史契机。因此,党史人物评价集中体现着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执政党在党史人物评价方面不断成熟,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完善党史人物评价机制,健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在党的历史上,领袖人物的评价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观点,也体现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生态和历史环境。建国后的十七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较为实事求是,反映了这一时期执政党建设处于良好的开端,整个国家发展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文革”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虽有中肯之处,但是也受到阶级斗争的思维惯性的影响,反映出这一时期党和国家政治文明和制度建设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毛泽东作出了科学评价,为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在这种氛围下,党史人物评价的标准由阶级斗争回到了唯物史观,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因此,党史人物评价与国家制度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通过社会政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让人们的主观认识最大限度符合客观历史。

(三)重视党史人物评价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作为20世纪的历史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之间的评价论述,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认知,也会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走向。新中国成立以后,正是由于毛泽东对邓小平以及其他领导人正确认识和评价,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党才得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随着党内“左”的错误倾向发展,毛泽东后来对邓小平的评价发生了变化。不过,毛泽东对邓小平虽有不满,但仍把其视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这也决定了中国事业存有新的希望。“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基础上科学评价毛泽东,有力地回击了当时来自“左”、右两方面的错误倾向,进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篇章。因此,党史人物评价与党的事业发展之间存在极其重要的内在关联。这要求执政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原则,把历史人物置于历史语境去加以评论,做到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标准来审视党史人物,进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注释]

①⑤⑧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21.

②⑦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1711.

③余世诚.邓小平和毛泽东[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288.

④汪东林.梁漱溟与毛泽东[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18.

⑥苏台仁.邓小平生平全纪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636.

⑨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674.

⑩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8.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9.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6.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7.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0.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9.

猜你喜欢
执政党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网络反腐: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课题分析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列宁关于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路径思考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