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发布中的时间延迟策略

2021-10-08 14:06◎陈
新闻前哨 2021年8期
关键词:旧闻新闻宣传舆论

◎陈 凯

2021年2月19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首次披露2020年4月以来边境冲突全过程,报道了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报道发出后,全社会群情激昂,无数读者为之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但也有细心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去年夏天的事情,怎么到今年2月才发布?这算不算迟发的“旧闻”?

应该说,这貌似迟发的“旧闻”,并不违背新闻的及时性原则,全文的新闻根据其实是“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而且,该通讯是新闻的时新性和时宜性辩证统一的经典案例,充分体现了新闻宣传和新闻发布中的时间延迟策略。

一、时间延迟策略的涵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时间的易碎品,新闻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和时间因素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及时性从来就是新闻的基本要求,新闻就是要突出它的“新”和“快”,就是要及时地发现、及时地采写、及时地报道。可以说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文体,一旦“慢”了,新闻就会变成旧闻,大大“贬值”。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闻从来也只是影响舆论的一种手段,新闻除了它的时新性,还有时宜性,不仅要追求时效,更要注重实效。新闻刊发与否,早发还是迟发,既要追求新闻价值,尊重公民大众的知晓权,也要讲求社会效果,遵循“政治家办报”的原则。这里边有着“时”与“效”的辩证关系,有着新闻宣传工作的艺术和策略。

1957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中,就有一段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新闻的快慢问题也是这样。有的消息,我们就不是快登慢登的问题,而是干脆不登。比如土改新闻就是这样,我们在报上不宣传,免得传播一些不成熟、错误的经验。前年年底,北京几天就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宣布进入社会主义,本来对这样的消息就要好好考虑,后来一广播,各地不顾本身具体条件,一下子都干起来,就很被动。”

毛泽东这一时期提出的“新闻、旧闻、不闻”思想是一种新闻舆论策略思想。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对这一思想也有过类似表述,他们的观点和毛泽东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新闻和宣传必须适应政治形势的需要。如1985年2月,胡耀邦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报告,指出“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压则压,有些还要注意内外有别”。1996年9月,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时也曾指出,“登什么,不登什么,怎么登,都要从全局出发”。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则是对新时代新闻宣传、特别是对外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党的历代领导人的系列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时代在发生变化,但新闻媒介“对新闻要有所选择,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斗争需要或急或缓或舍”这样一条新闻纪律、新闻策略始终没变。这也是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一项具体要求。

笔者把这种根据政治形势的需要,有策略地缓发新闻的做法称之为新闻发布中的时间延迟策略。这种策略依据的主要是当时的政治需要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价值,其精神实质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闻”也可以视作一种特殊的时间延迟策略,因为很多“不闻”过后都能以史料等“旧闻”形式见诸于世。

二、时间拼抢策略和时间延迟策略

与时间延迟策略相对应的是时间拼抢策略,即俗称的“抢新闻”。应该说,时间拼抢策略是新闻工作的主体策略,是新闻工作的日常,甚至可以说“抢新闻”是新闻工作的应有之义。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记者“抢新闻”也应该头脑冷静,不能忙中出错、欲速不达。从战术层面、采写技巧上看,“抢新闻”也应该借鉴时间延迟策略的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努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既要“争分夺秒”,有时也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此权威消息由官方新华社报道,举国关注,万民哀痛。但某重要媒体为了“抢新闻”,提前发布了不实消息,而后11点57分,在社交媒体上致歉:“经核实,袁隆平院士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我们对此前报道不慎深表歉意”。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力。和新闻的真实性相比,时间性永远是摆在第二位的。抢红灯错报的代价不仅伤害了受众的感情,也折损了媒体的公信力,教训不可谓不深。

所以,时间拼抢策略和时间延迟策略不仅是对应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关系。“抢”中也有“压”,也要“等”,就是说一定要做好新闻核实,不要“越位”,不能“抢跑”。

一般来讲,这样的经验是可取的:有些新闻需要抢时间,及时地第一时间报道;有些新闻要暂时放一放,有了发表的好时机,再放出去;还有一些新闻,则是不能发表的,不发为好。因为,有些新闻如果当时就报,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那么就得放一放,等待时机成熟再进行报道。而有些事实虽然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若发布出去弊多利少,就只好不报道了。所以说,记者编辑不仅要会“抢”新闻,还要会“压”新闻,关键在于把握好“抢”与“压”的辩证法。

人民日报1997年1月31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呼吁“不能再这样挥霍公款吃喝了”,及时地配合了当时中央领导人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反响十分强烈。此稿就曾被压了5个多月,结果等到了中央领导人讲话的时机,配合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产生了更好的效应。人民日报时任总编辑范敬宜对此评论说:做新闻工作,既要会抢,也要会压。这也是一种编辑艺术。

可见,在新闻工作中,时间拼抢策略和时间延迟策略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运用之当,关键在于讲政治、明大局,因时而变、随事而制。

三、当下舆论环境与时间延迟策略

新闻宣传的时间延迟策略是我党长期以来新闻舆论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毛泽东所主张的“新闻、旧闻、不闻”这一宣传思想是基于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需要,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旧闻”和“不闻”的观点更多的是对于特殊情况的特殊处理。在革命战争年代和阶级矛盾尖锐之时,面临敌我双方殊死搏斗,封锁消息是绝对必要的,这也是世界各国战争中的常见现象。那么时间延迟策略在当下舆论环境中是否还有现实的意义?

笔者认为,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时间延迟策略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占比应当、也已经有大量下降,但它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和技巧、一种宣传思想和策略,不会、也不应当被束之高阁。因为,当今的世界依然不太平,国家安全、舆论斗争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们仍然要坚持“政治家办报”。也就是说,我们依然要讲政治,要注重宣传策略、斗争策略。只是这种策略,在当今的时代与过去的年代相比,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现在的舆论生态、传播条件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任何压制、封锁新闻的想法和行为都更不可取了。所以,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不能再教条地理解、机械地执行时间延迟策略,更不能简单地、模式化地把正面消息作为“新闻”报道,把负面消息进行“不闻”或“旧闻”的处理。这是违背新闻工作规律的,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如一些地方的政府和媒体瞒报、漏报各种灾难事故,打击、压制各种批评意见等,这不是在运用时间延迟策略,这是在违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与时间延迟策略的初衷背道而驰。

2008年6月,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总结了抗震救灾中信息及时、公开传播的经验,要求“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强透明度”,而且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要“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总书记要求宣传方法的创新,以及打造融通中外的新闻宣传形式,不是对原有的新闻思想、宣传策略的否定,而是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对新闻工作的宣传策略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新闻舆论工作、特别是外交和军事舆论攻防要服从政略、把握战略、讲求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新闻宣传的时间延迟策略,或者说当年的“新闻、旧闻、不闻”“或急、或缓、或舍”,与现在的舆论引导“时、度、效”要求,都是一致的,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力戒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既要遵守规矩也要遵循规律,既要提前计划也要着眼变化,既要争取主动也要夺取主导,既要先声夺人也要后发制人,既要掌握敌情也要把握舆情,既要讲求时效更要讲究实效。“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猜你喜欢
旧闻新闻宣传舆论
春日田家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5G不仅仅是快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