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斋之“观”——走近艺术家邬浙雷先生

2021-10-08 08:40杨奉润陈学高杨光雄
中国篆刻 2021年9期
关键词:章草古琴篆刻

杨奉润 陈学高 杨光雄

杨奉润:《广元日报》新谋体总编、资深艺术评论家

陈学高:中国书协会员

杨光雄:广元市诗词协会会长

数年之前,书道朋友以珍示人。一帧相片,夺我神思。其上乃二生请益刚田先生。刚田,西泠副社,书界巨擘也。卅年前,物欲横流,竞名逐铜,趋之若鹜,竟有如此淡定之师,笃定之学,不胜钦佩之至!两生皆“方苞方体、维叶泥泥”,乃抱书持印,恭待耳提,克诚克专,不趋时风。噫,此其志不在小也。二生者,正明浙雷是也。

履卅年风霜雨雪,历无数日起日落,有志之士可有得乎?

正明常见,中书协展,凡入廿六,早成国字号会员。然自号观斋主人之邬兄,远居舟山群岛,家环大海五百里,君可占得艺田五百顷乎?

近岁以来,时传浙雷佳音。江浙虽人才济济,书画大师辈出,然高如国展省展,观斋主人数次攀入。网上时见其为印痴狂之状,画案书架,印作成山。日复一日,地上走廊,石渣溅厚。年复一年,皆有书辑问世,或入选,或专卷,印兼书画,悉奉眼前。

时维己丑岁尾,浙广通航。我旋赴舟山,登堂观斋,谋面主人。寒暄之余,茶叙之中,得以饱览观斋之胜。谈书法,言绘画,论篆刻,诚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焉。然始料未及,君竟为太极行家,古琴里手。怎奈跨界太大,信然亮瞎我辈双眼也!伊本行伍,业在银行,艺耕方寸,习书玩画,略略本分也。古琴太极,与刀笔纸墨何干?况生之有涯,一艺之海尚无涯,诸艺缠身,涯涯何处?如此这般,以有涯随无涯,岂非殆而已矣!

邬兄篆刻,受西泠老印家徐银森先生发蒙,主路工稳。以秦汉传统,于方寸之间,求万千气象。主法黄公牧甫,文公彭诸家,兼师赵之谦、乔大壮、罗尗子等家,继请益于余正、张根源、李刚田诸师。作品布局谨严而活泼,呼应紧密而趣妙,刀法娴熟而爽利,线条流畅而多变。所镌“可得永年”,以薄刃冲刀,更显爽健雅逸,光洁沉厚。其余诸作,寓平实于机巧,工写兼备。溯诸源流,自秦汉古玺,至明清近今之流变,莫不沾溉。其取法秦汉之作,皆具其神,又不泥形,大胆创意,于古朴中透拙出谐,妙不可言。

邬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皆能,最是章草出色。其章草,走王遽常一路。多年临池,步王不辍,终得其旨。又遍临古帖,纳今众长,方于高古之中透今意,于绚烂之中显稚拙。其线条如老树枯藤,或枯或湿,或浓或淡,对比强烈,变化万端,独具己貌。章草于王,第三高峰,勃然兴焉。融碑帖,溉学问,超古今,人遵法书。然用笔有实无虚,虚灵不足。邬兄学王,力继金石沉雄,力争虚实相生。斗胆将篆体刀笔,用以章草,中锋起收,似刀砍斧削。又将行书之流畅婉转,间入王氏章草,学王终非王,神近王也。

王兴章草,空前绝后。实乃博取古泽,简陶砖帛,文史哲思,概汲裨益。邬学王,亦步其法。字外之功,拾趣拈来。

夫太极拳术,本武林功夫。文墨如斯,几人偏爱?见面时,君已寒暑不辍,凡十余载。恰我亦习太极多年矣,与推手,莫之能敌。坐问太极争益书艺?答曰:太极精髓,不丢不顶,随曲就伸,粘连相随,方得听劲。书法篆刻同理,不守身中正,无中正之力。不依自然,无巧正之力。既顶又丢,乱用拙力蛮劲,于镌刻书画,则用笔板滞,画面死呆,了无生气。太极气定神闲,久练之,可得专一。此乃王遽常书法六要之首。太极拳架必讲尺寸,临习法帖必究毫厘。太极交流更益身心,捉管擒刀,更添元气。

潮抚小岛,观斋琴悠。一曲《关山月》,兀自伤离别。太极手,篆刻手,柔翰手,轻抚琴弦,便回肠荡气。一番绰注吟猱,勾拂抹挑,我处明月,似照边塞,我等行者,转似征人。我少时读该诗,亦弄琴,仅字句音符耳。然邬兄中年学古琴,竟可引人穿越汉唐,风乎天山几万里,俨然戍客思妇。其音清丽婉转,一咏三叹之。叩其学琴之理,答曰,与国画同一,沐国学光华,涵养书艺也。

琴罢思归,久立于舟山五百里海岸,我以心中绳墨,丈其艺田:书篆画各百,武琴各百,恰恰五百顷焉。

观斋内外,大观是也。

花事

肖形

易水慨古

七弦为益友

游手好弦

猜你喜欢
章草古琴篆刻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飘风忽举 鸷鸟乍飞
章草对联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篆刻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