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维思与登州果树

2021-10-08 02:23刘恩太张忠臣季兴禄陈少艳李强徐月华
落叶果树 2021年5期
关键词:蓬莱西洋果树

刘恩太,张忠臣,季兴禄,陈少艳,李强,徐月华

(1.烟台市蓬莱区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蓬莱 265600;2.烟台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蓬莱 265600)

中国有着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很早就开始引进外来农作物来改善人们的生活。如,占城稻、玉米、番薯等粮食作物的传入大大缓解了中国因人口多而带来的粮食供应压力;棉花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传统上的穿衣局面,还有油料作物和瓜果蔬菜的引入。这些作物的传入,不但增加了中国作物种类,也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

1861年,倪维思传教来到登州(今蓬莱),美国先进的园艺种植管理技术、优良的果树品种也随之带入中国,他先后从美国搜集了16个西洋苹果品种:早苹果(Early Harvest)、荷花鲜(Sweet Bough)、发客仙(Gravenstein)、万寻(Seek-no-further)、黄钟花(Belleflower)、黄牛敦(Yellow Newtown Pippin)、黄槎皮(Roxberry Russet)、红槎皮(Golden Roxberry)、绿青(Rhode Island Green)、王(King,即Tompkins King)、红端阳(Red June)、早草葛(Early Strawberrg)、秋苹果(Fall Pippin)、花皮(Tompkin′s King)、磅苹果(Wentyownee Pippin)、冬香蕉(Winter Banana);12个葡萄品种:特拉美、迪亚纳、斯威特沃特、布莱克、汉堡等;16个樱桃品种;9个李品种以及日本优良草莓品种,带入山东种植[2]。中国农业的发展得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福赐,倪维思是中国果树良种引进的先驱者。笔者梳理近代西洋果树的引入,分析倪维思能够成功将西洋果树引种的理论依据。

1 农业传教观点的形成

异国风情吸引着倪维思,倪维思大学毕业后于1861年来到山东登州传教[3],他在这里面临的困难是居民不识字和极端贫困。面对这一局面,倪维思意识到,改善中国人的精神状况,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既能解除民众的贫苦,又能消除当地人民对他们的偏见。农业传教,就这样水到渠成地成为倪维思的不二选择[2]。

2 西洋果树引种成功依据

2.1 倪维思成长经历

约翰·利文斯通·倪维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s),1829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大农场主家庭,1893年在中国烟台去世。他跟随祖父母在农场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成长环境使他自幼喜好果树栽培,常在自家农场帮忙,利用假期时间在自家果园里做些果树嫁接工作[3,4]。他不仅自幼热爱园艺,早年还在纽约专业学习过园艺,掌握了果树种植技术,这些为倪维思成功引种西洋果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图1 约翰·利文斯通·倪维思(图片来自网络)

2.2 倪维思对登州气候、地理、环境的认知

来到登州后,倪维思夫妇发现登州当地的地理位置与美国家乡所处纬度相差不多。在倪维思夫人回忆录中曾描述:登州的纬度几乎与耶路撒冷一样,尤其是湛蓝色的天空上,映衬出城墙和山岭醒目的轮廓每每让我想起圣城。倪维思在去往登州的路上对山东地理土壤情况进行的观察:山东的土壤因地而异,山东东部是一个多石的海角,层峦叠嶂。登州的山一般都不太高,几乎都是绵延不断的山丘和峡谷。山谷土地肥沃,受到精耕细作[4]。

气候方面,登州空气清洁,令人心旷神怡,清新的微风从海上吹来,使得夏日不至于过度炎热。如果住的是欧美式的房子,也许根本不会感觉热[4]。登州宜人的气候得到了倪维思及其夫人的肯定。

据倪维思夫人回忆录,倪维思1854年抵达上海,随后赶往宁波,1859年到杭州,1861年到达登州。不同城市的气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登州虽然夏天有几个月天气热,但炎热对身体产生的效果与上海或宁波大不相同。上海或宁波是夏热,四季潮湿,气候多变,在宁波,冬季温度计的水银柱很少降至冰点,低于零下几度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数。而登州的夏天不会太热,一年四季除了夏天有几个礼拜比较潮湿,一年到头都很干燥,冬天不会太冷[4],有时会接近零度。温带落叶果树的各种生理活动、生化反应、生长发育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夏天不太热,冬天接近零度又不太冷的登州,凉爽干燥气候适宜落叶果树的正常生长。

2.3 登州当地农产品

登州当地大量种植小米、高粱、小麦、玉米、甘薯、各种豆类,以及洋葱、芜菁、卷心菜、韭菜、甜瓜、黄瓜、小红萝卜等蔬菜,这些与美国北部和中部各州非常相似[4]。对于登州当地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倪维思给予了肯定,且能种植出与美国当地相似的农产品。虽然登州当地水果种类不少,如平果(中国原产苹果,平果明代以前叫做“奈”,明代以后称为“平果”,果肉绵,结果少,口感差[5])、梨、桃、梅、葡萄、蓬莱杏等,但是果树品种单一,品质差,口味不佳,只有蓬莱杏和葡萄还可以比得上美国的同类水果[4]。

在烟台市蓬莱区刘家沟镇乌沟苗家村山地果园采访,发现十余株百年苹果古树。其中一株最大的果树有130年树龄,主干胸径2.3 m,一个侧枝直径1.3 m,另一侧枝1.1 m,三大侧枝水平向外延伸,树冠东西长9.2 m,南北长11.7 m,树高6 m。由于土壤肥沃,古树侧枝向外扩张,内膛光照充足,主干主枝表皮光滑,根深叶茂,连年硕果累累。这株最大的古树,品种原为大国光,40年前在新枝上嫁接了红富士。这株古树每年套3 000多个果袋,单株产量达到1 600 kg。为了减少树体负荷,增大果个,培育礼品果,2020年套袋减少到2 600个(图2)。

图2 古苹果树

与美国相似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可以种植出和美国极为相似的蔬菜和粮食作物,而水果跟美国相差较大,倪维思推断原因不在于自然条件,问题在于缺乏优良果树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6]。于是,倪维思引种西洋果树,改良山东水果便水到渠成了。

2.4 适应策略,中国人的实用观

登州当地官绅民众有着朴素的理性和宽厚的胸襟,显示出了蓬莱文化的包容性,这也是倪维思能够扩展其事业的根本基础[7]。倪维思也领悟到中国人的实用观,尝试吸收当地的文化,迎合当地人的思想、风俗、习惯。于是,倪维思尝试运用“适应策略”,经世致用,移植西洋果树,从物质实用层面惠及中国百姓[4]。

拥有良好园艺经验的新教牧师倪维思来到和其心中圣城一样美丽气候宜人的登州,再加上这里的物产、人文,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引种西洋果树这一伟大事业理念。倪维思是一个传播火种的人,他是中国农业改良的先驱者,造福了当地百姓,也成就了中西科技交流史上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8]。

猜你喜欢
蓬莱西洋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清代宫廷中式传统玩具与西洋玩具类考
果树夏剪有诀窍
富冈铁斋作品
蔡伟民:首位把气功运用于西洋歌剧的歌唱家
醉蓬莱 秋游九寨沟
李晓伟 于西洋绘画中融入中国精神
老妻
你不知道的蓬莱书法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