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曲红色经典作品在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2021-10-08 16:34王晨曦
音乐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钢琴曲经典作品钢琴伴奏

红色经典作品是中国钢琴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文章基于此,首先从背景分析、艺术鉴赏、演奏教学以及情感体验的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品在教学中的传承,继而提出了红色经典作品在教学中的发展对策,包括在即兴伴奏中、在作品改编中、在演奏表演中发展等。

现代钢琴艺术起源于18世纪的意大利,明清时期传入我国。从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民族化是一条主线,而红色经典作品则是我国钢琴艺术民族化中的一朵奇葩。红色经典作品不仅有一般中国钢琴曲的艺术魅力,更蕴藏着巨大的精神感召力,是我国红色文化与钢琴艺术的完美结合。随着钢琴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红色经典作品被选入钢琴教材,如《思乡曲》《井冈山上太阳红》《苗岭的早晨》等,这些作品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具有艺术、历史、文化、思想等多重教育价值,是当前钢琴民族化教学的重要资源[1]。红色经典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推动了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做好红色经典作品的传承与发展就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一、 中国钢琴曲红色经典作品在教学中的传承

(一)在背景分析中传承

传承红色文化是红色经典作品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对红色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则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有效手段。红色经典作品诞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背景分析作为基础工作,一方面,以背景分析加强对学生的历史教育,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感受红色经典作品的精神力量。以《我的祖国》钢琴曲为例,《我的祖国》钢琴曲改编歌曲《我的祖国》,包括储望华、张朝、蒋泓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均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声乐作品《我的祖国》创作于1955年,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以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表达了对家乡优美景色和志愿军革命乐观主义的赞美。教师可以将上甘岭战役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作为背景分析的内容,借助史料图片、纪录片以及影视作品向学生讲解抗美援朝战争,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作品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情感,传递抗美援朝精神。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曲《我的祖国》,也能实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标。

(二)在艺术鉴赏中传承

作品鉴赏作为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红色经典作品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通过鉴赏红色经典作品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红色经典作品的艺术特征,从而实现传承红色经典的目标。以《我的祖国》储望华改编版为例,该作品为储望华即兴演奏的作品,演奏完后,储望华以《一条大河》作为标题整理记谱。储望华改编版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对乐曲的内部结构做了扩充,以精湛的作曲技法推动音乐的进行,不仅更好地烘托了主题,也使得音乐的情绪更加的饱满、高涨。以主题二为例。主题二为行板,进行曲风格。储望华用柱立式织体加强音乐力度,以低音反向八度进行拉宽音域,极大地提升了音乐的张力,而突强突弱的力度对比则使乐曲具有戏剧性的效果。教师在艺术鉴赏中,既要从作曲技法层面进行分析,也要让学生从音乐欣赏中感受到人民志愿军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抗敌的英雄气概,凸显红色经典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经典作品的精神特质。

(三)在演奏教学中传承

“操千曲而知音”,演奏教学是钢琴教学的核心内容,红色经典作品在教学中的传承要重视演奏教学的作用,强化演奏训练在红色经典作品传承中的作用。以钢琴组曲《红色娘子军》为例,作品由同名舞剧音乐改编而来。作曲家杜鸣心在创作中选择了舞剧音乐中的代表性主题和乐段,因此,作品有着很强的主题性特征。教师在演奏教学中,既要从作品的主题性特征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也要将红色作品的传承融入学生的演奏训练中。以第二首《赤卫队员五寸刀舞》为例,对民族乐器的模仿是该首作品最大的特点,作品中多处出现了对小堂鼓以及小钹等民族乐器的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左右手和弦按一定节奏连接,彰显模仿乐器的节奏特点。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手腕灵活性,提高触键速度,以集中、响亮的声音效果来凸显赤卫队员五寸刀舞的刚劲有力。《红色娘子军》中有不少体现鲜明人物形象的固定主题,演奏处理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让学生感受红色娘子军的英雄形象。

(四)在情感体验中传承

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均以诉诸人的情感为追求,而音乐则是所有艺术中情感最为强烈的一种。创作者将内心的情感熔铸到音乐作品中,演奏者在二次创作中将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出来,而欣赏者则从一度创作、二度创作中深刻地体验作品、作曲家、演奏家的情感。因此,钢琴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在情感体验中传承红色经典作品。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作品改编自同名陕北民歌,以民间小调和钢琴艺术的完美融合表现了陕北群众对共产党的真挚情谊。全曲风格明朗,洋溢着欢乐的氛围,特别是曲引部分,以民族音乐特色的节奏,表现了陕北人民喜悦、激动的心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乐曲欣赏、演奏训练等方式让学生来体验作曲中的情感,借助历史背景的介绍与讲解,强化学生的共鸣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于红色经典作品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钢琴曲红色经典作品在教学中的发展

(一)在即兴伴奏中发展

即兴伴奏在中国钢琴曲红色经典作品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储望华版本的《我的祖国》钢琴曲便源自一次即兴伴奏。即兴伴奏有别于正谱伴奏,正谱伴奏属于常规伴奏,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以及钢琴演奏基础便可以完成,而即兴伴奏则对演奏者的综合音乐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即兴伴奏不仅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演奏功底、曲式分析能力以及和声基础,更需要演奏者熟练地掌握钢琴伴奏的各种织体、音色。教师要让学生对红色音乐即兴伴奏,推动红色经典作品的发展。即兴伴奏要注意以下两点内容。第一,强化即兴伴奏的辅助性。钢琴伴奏作为钢琴演奏的主要形式之一,与钢琴独奏有着很大的区别,而辅助性则是钢琴伴奏最为主要的特点。钢琴独奏以钢琴作品自身艺术魅力的呈现为主要内容,钢琴作品在演奏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无论何种形式的钢琴伴奏,如声乐伴奏、器乐伴奏、舞蹈伴奏等,均有一定的服务对象,钢琴伴奏以烘托、強化服务对象为目标,因此,具有辅助性的特点。第二,凸显钢琴伴奏的协同性。钢琴伴奏与伴奏对象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钢琴伴奏与伴奏对象呈现出合而为一的特点。早期的钢琴伴奏多为点缀式的,多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当前,钢琴伴奏则发挥着引领、指示、强化等多重作用,换言之,脱离了钢琴伴奏,伴奏对象的艺术魅力难以全面地呈现出来,因此,红色音乐的即兴伴奏,既要立足于钢琴伴奏辅助性的地位,也要强化钢琴伴奏协同性的作用。

(二) 在作品改编中发展

民国时期,以赵元任、萧友梅等为代表的、受过西方系统音乐教育训练的留学生纷纷回国,为钢琴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族化是我国钢琴艺术发展的一条主线,而钢琴创作民族化则是钢琴民族化的核心内容。早在1917年,赵元任创作了极具中国风的钢琴作品《偶成》。《偶成》以中国民间小调中常见的五声性旋律为主旋律,并在五声性旋律上增加了颤音作为修饰。钢琴改编曲在中国钢琴曲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一代又一代作曲家的努力下,大量民族音乐经典作品被改编为钢琴曲,如《夕阳箫鼓》《平湖秋月》等。中国钢琴曲红色经典作品更以改编作品为主,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红色经典歌曲钢琴曲集》选编了100首红色歌曲钢琴改编曲。可见改编在中国钢琴曲红色经典作品发展中的作用。因此,要将红歌改编作为红色经典作品在教学中发展的重要对策。红歌,特别是经典红歌,多是千锤百炼的产物,无论是艺术品质,抑或思想内涵,均有着跨越时代的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改编中要尊重原著的艺术特质。同时,钢琴曲改编为红歌提供了创新的路径,学生要从理念、技术、内容、形式等多个层面来进行创新,使改编后的作品既能保留红歌的韵味,又能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三)在演奏表演中发展

钢琴教学中红色经典作品的传承与发展既离不开日常的演奏训练,也要融入舞台表演中。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学生由于舞台经验缺失,在舞台表演中容易出现紧张的现象,影响了红色经典作品传承与发展的效果。对此,教师要着力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首先,以红色经典作品为主题开展校园钢琴比赛。将校园钢琴比赛作为校园文艺节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钢琴活动的扶持力度,积极组织其他院系学生前来观看,以常态化的校园钢琴比赛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临场经验,这对学生日后舞台表演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提升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有效手段。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表演。在文艺市场不断繁荣的今天,各类文艺晚会数量众多,这为学生的红色经典钢琴演奏表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与主办方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并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钢琴演奏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基本的音乐理论素养,特别是钢琴理论素养,是学生完美地呈现出红色经典作品艺术魅力的基本要求。学生除了需要具备钢琴演奏理论的基本知识外,更要广泛涉猎音乐作品分析、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配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三、结语

作为钢琴教学的重要资源,中国钢琴曲红色经典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思想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中国钢琴曲红色经典作品的传承与发展,一方面,围绕背景分析、艺术鉴赏、演奏教学、情感体验推动红色经典作品的传承,另一方面也即兴伴奏、作品改编和演奏表演来推动红色经典作品的发展。

本文系沈阳音乐学院校级一般项目,“中国钢琴曲红色经典作品在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2019YLY14)的研究成果。

注释:

[1]朱虹:《淺析钢琴艺术指导在红色经典小提琴作品中的演绎》,《音乐生活》2021年第5期,33—35页。

王晨曦 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音乐教育系    讲师

猜你喜欢
钢琴曲经典作品钢琴伴奏
论钢琴伴奏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钢琴伴奏在合唱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读经典作品的体会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为什么读经典
夜的钢琴曲(六)
合格钢琴伴奏者基本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强化服务学校音乐教育意识 加大钢琴伴奏能力培养力度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