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与体验:抖音对在华东南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

2021-10-08 05:11尚媛媛刘沫吴弦李娟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抖音短视频

尚媛媛 刘沫 吴弦 李娟

摘 要 受到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东南亚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象与西方留学生不同,往往更为隐蔽。以在武汉的东南亚留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了解其抖音使用行为的调查,探究短视频社交媒体在其语言、生活和文化适应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抖音短视频中丰富而全面的“平民起居注”為留学生观察、体验中国国情提供了“在场的经验”;在语言适应、生活适应、文化适应上,都能发挥其正面作用;可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判断母国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处理文化冲突。

关键词 跨文化适应;东南亚;留学生;抖音;短视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7-0039-05

基金项目: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级项目“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育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L20201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建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实践型党建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DJB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一带一路”的拓展,东南亚学生来到中国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共有49.22万名外国留学人员来华学习。在来华人数排序前15个国家中,东南亚国家占比1/3[ 1 ]。受到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他们对于中国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早期跨文化研究认为文化距离越大,适应越困难。而近来有学者指出,文化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误解,容易忽略彼此的细节差异导致文化冲突[ 2 ]。相较于西方来华的留学生,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困难往往表现的更为隐蔽,造成了东南亚留学生教育的盲区,也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

数字时代,媒介隐入日常生活的背景之中,在媒介洪流中,人们的生活经验越来越等同于媒介经验。莎琳达·阿迪卡里(Shalinda Adikari)和厄内斯特·夸杜沃·阿杜(Emest Kwadwo Adu)提出,社交网络可以实现留学生的社会化、促进知识交换以及减缓文化适应压力[ 3 ]。

当前,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社交媒体以丰富的影音表现形式直观地书写着国民的生活日志。据2020年抖音数据报告显示,抖音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日均视频搜索次数突破4亿[4],成为当下中国规模最大的短视频平台。受到媒体生态环境的影响,来华留学生也成为短视频社交媒体的特殊用户。短视频重构了人们与媒介互动的基本习惯,同样也极大的影响着留学生群体使用媒介的日常实践,进而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这种通俗易懂的传播形式是否能帮助留学生构筑并扩大自身的社交网络,并以此来克服跨文化适应中面临的困境?在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这种新的媒介形态发挥着何种功能?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重点针对东南亚留学生对抖音短视频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考察东南亚留学生在融入中国的社会、生活、文化的过程中是否观看或使用短视频社交媒体?其使用动机是什么?使用行为有何特点?短视频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过程是否产生影响?有何种影响?

1 文献综述

1.1 跨文化适应

由于跨文化适应(cross-culture adaption)研究对象的不断拓展,学界目前对其具体概念的界定有诸多看法。韩国学者Y.Y.Kim认为“跨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交际者面对陌生文化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做出自我调整,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文化认同的过程”[5]。对此,许多学者将研究集中在移民、留学生、农民工群体、旅居者以及难民等群体上来探究其在跨文化适应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对留学生群体的研究逐年增加。科琳·沃德(Kennedy Ward)曾提出跨文化适应分为心理适应(感情/情绪层面)和社会文化适应(行为层面)[ 3 ]。陈慧、车宏生通过梳理前者研究总结出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有人口学统计,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和文化知识与技能四个内部因素以及居留时间、文化距离、社会支持、歧视与偏见等四个外部因素[ 6 ]。

1.2 社交媒介使用与跨文化适应

媒介使用被视为影响跨文化使用的一大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韩国学者金洋咏就提出了使用当地媒介能帮助移民熟悉和掌握东道国文化[ 3 ]。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学者从不同的媒介形态以及视角来呈现新媒体对跨文化适应产生更大、更深的影响。

在留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中,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发达国家与我国的文化差异现象。仅仅针对欠发达国家留学生的研究则比较少[ 7 ]。付晓燕对在华留学的35名美国留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经验进行收集,认为留学生早期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使用经验与海外互联网文化形成新的“数字文化冲突”[ 8 ]。芮晟豪对韩国留学生进行关注,提出中韩两个虽在空间距离上近,但两国人们的交际距离还是很遥远[ 9 ]。杨恬基于使用社交的媒体的呈现动机及其强弱排序,比较了在美中国旅居者在使用中美两国社交媒体上呈现自我动机的差异[10]。王逊通过在德国的中国旅居群体的新媒体使用过程,研究其文化适应的过程、文化身份的认同取向以及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与维护[ 1 1 ]。

此外,有研究表明,母国媒体的使用会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有一定阻碍作用。付晓燕发现在留学生对数字媒介的使用过程中,普遍出现的文化认同的冲突,会加剧“文化休克”现象[ 8 ]。

目前对跨文化适应与社交媒体的研究中,国内媒体以微信、QQ为主,国外以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为主。金恒江、张国良调查了上海五所高校的留学生使用微信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社交媒体在提高留学生认同感和社会关系上有较大正面作用[ 1 2 ]。丁璐以微信和Facebook为例,研究发现在美中国留学生使用媒介的强度与其跨文化适应的程度成正比[ 1 3 ]。

1.3 抖音短视频的发展

短视频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媒体形式,根据CSM发布的《2020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14],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近8亿且“80后”“90后”是其用户主体,对于短视频的社交应用的使用持续集中化,以塑造用户个人形象、加强社交联系的为目的而发布的个性化内容如分享心情、工作、观点和看法内容占比最多。

短视频是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出现的,“短”意味着占用时间少、流量消耗小,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碎片化、移动性的文化习惯[15]。抖音作为短视频行业的标杆,具有碎片化、移动化和互动性强的特性[ 1 6 ],使得移动短视频成了大众参与文化创造的一种动员方式[15]。基于此,本文選取覆盖中国短视频用户半数以上的抖音短视频平台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

目前对于短视频社交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在内容、特点、模式、现状等探究;另一方面是对短视频平台的影响以及发展策略的研究。在短视频与跨文化研究方面,更多是个案研究,如解析某一具体视频或某一小众文化在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留学生尤其是东南亚留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的考察并不多见,仍然有较大的学术探索空间。

综上,本研究调查在武汉的东南亚留学生使用抖音的行为,从语言适应、生活适应和文化适应三个方面解析使用短视频的行为与跨文化适应的关联。

2 研究方法及问题

研究将武汉市高校的东南亚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收集数据。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以杨军红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1 7 ]以及王帆的《在华外国人的媒介使用与效果研究——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路径的再审视》[ 1 8 ]中的问卷调查作为基础,根据研究主题进行调整。问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武汉东南亚留学生性别、年龄,国籍、来华时间,汉语水平,学历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了解武汉东南亚留学生的语言、生活和文化适应情况。第三部分了解武汉东南亚留学生抖音使用情况以及抖音对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化适应的作用。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式来发放问卷,最后共回收26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62份,有效回收率为98.1%。通过使用SPSS 23.0软件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

此外,为了进一步探究武汉东南亚留学生使用短视频的具体行为和原因,研究分别针对不同国别挑选9位东南亚留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详见表1。

3 结果分析

3.1 留学生主动使用抖音App获得“在场”的体验

互联网的发展使媒介渗入了生活的每一个层次,使信息空间变成了日常行为的空间。不同的媒介使用实践也建构了不同的生活方式。根据访谈得知,留学生除了使用抖音之外,还会使用TikTok,但被问到更偏向于使用哪一款App时,更多留学生选择抖音。在使用抖音的留学生中,有51%的留学生表示每天都会使用抖音,观看短视频已经成为留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这一方面是留学生发现身边的中国同学都在使用抖音,从而产生一种媒介使用上的趋同性;另一方面是短视频在内容生产上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呈现,创造了一种“真实感”的体验,通过再现当代社会生活现实的图景,使用户获得一种“现场感”的满足[ 1 9 ]。留学生群体选择使用抖音,反映出他们对当代中国生活场景的好奇和关注,积极主动的使用媒介以获取信息、情感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

在访谈中发现,使用抖音的留学生中有61%的人经常会把抖音视频分享给家人和朋友,有63%的留学生还会将抖音推荐给朋友使用。有35%的留学生表示会在抖音上在制作并发布短视频,主要是发布一些日常生活、搞笑恶搞以及旅游风光的内容。这种主动发布影像的媒介实践活动是在公共领域一种“在场”的展示,一种关于“自我的工程”。留学生将短视频作为展示自我生活体验的一种方式,作为影像历史的共同书写者,在网络互动中寻求认同,可以减少因跨文化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沟通焦虑,并获得一种满足感。通过分享视频内容给家人和朋友,留学生也能让他们最亲近的人了解中国,也能起到和家人、朋友沟通情感的作用。

但在日常生活中,留学生一般使用微信和QQ作为跟老师、同学、朋友的交流软件。对他们来说抖音不是社交软件,所以“我与我的中国朋友互相关注”项目选择人数不多。

3.2 抖音短视频作为“生活史博物馆”成为留学生观察中国的窗口

抖音短视频因其创作门槛低、使用简便的优势创造了“全民记录”的奇观。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利用短视频记录下生活的点滴片段,书写了 一部丰富而全面的“平民起居注”,堪称一种“微型史记”[20]。

从东南亚留学生关注抖音内容的类型上可以看出,“搞笑段子”“生活、生活创意类”“学习技能类”“旅游风光”“美食”是他们关注最多的内容(详见表2)。留学生不仅把抖音当作一个休闲娱乐的工具,还把其作为信息获取的平台。通过观看生活类和技能类的视频,留学生可以模仿短视频中的语言和行为,以此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缓解跨文化适应中的压力。但对于专业性强或涉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留学生会有回避倾向。

调查显示,抖音在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基本情况、中国人的行为以及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状况方面起到正向作用。被访者YY在访谈中说道:“第一次在抖音看到中国学生预备高考的视频,再后来看到高考有关的视频一天比一天多,看到中国学生的努力和压力、老师的心血、父母的期待,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中国高考。在越南,高考也很重要,但如果跟中国对比,压力程度没有那么高。”据抖音数据报告,2019年抖音上有46万个家庭拍摄全家福,308万支亲子视频,176万次迎接新生,18万次高考,38万次毕业,709万次分享婚礼等,留学生借助抖音了解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社会现象,极大的开拓了东南亚留学生的视野,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

此外,短视频的评论区为理解生活场景提供了更多详细的解释。有44.8%的被调查留学生选择“通过抖音评论了解更多信息,辨别真假”。看视频后,看评论区可以得到更多视频里面的信息,留学生GG认为:“评论区有时候比视频还要搞笑,有时因为看不懂视频内容可以在评论区看看网友说什么。”留学生会把评论区作为信息的拓展渠道,借助评论判断视频内容是否具有典型性,并通过视频内容之外的信息来理解中国人对各类社会现象的态度和观点。

3.3 抖音使用对留学生在语言、生活、文化上适应有正向影响

旅居者在新的环境使用媒介助于文化适应过程以及维护跟母国的联系,媒体的改变和发展对影响到旅居者在新环境中的文化适应,影响到他们对新文化和东道国的看法[ 2 1 ]。

3.3.1 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学习语言,缓解语言适应压力

1)在休息和闲暇时间主动的、工具性的使用生活类短视频。有研究者指出东南亚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环境、社会公德感觉不适应,在语言方面虽然在考试上达到较高成绩但是口语交流能力不高[ 2 2 ]。对办理入学手续和购物方面遇见困难,也很少跟中国学生交往,对汉语词语和成语感到困扰[ 2 3 ]。访谈显示,在武汉的东南亚留学生通常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有大量中国学生的社交圈中。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口语交流较为有限。而作为大量记录普通人生活视频的抖音,能够使留学生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逐步学习并接受中国的语言文化,提高其处理生活事务的沟通能力。

大部分被访留学生喜欢通过抖音学习汉语。有41.4%的留学生曾在抖音关注学习汉语账号,55.8%的留学生更愿意通过在短视频展示的日常生活场景学习汉语。留学生GG表示:“我喜欢看抖音的视频,但不是教学的视频,而是普通的,这样一边能学习汉语,一边能解压,因为每天在课堂上老师会教汉语,在家想换一个学习方法。抖音内容大多是接近生活日常,抖音里的汉语是中国人日常使用的,所以可以提高我的汉语水平。”

2)短视频能作为汉语课程学习的有效补充。访谈者提到学习和考试使用的汉语和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汉语有脱节现象。74%的留学生表示不确定或完全听不懂专业课上老师教授的内容,汉语课程学习的内容与专业课堂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留学生ST表示:“在学习汉语和考试的时候,我都得到较高的分数,但刚开始进入专业课都听不懂老师说是什么,课堂以外要认真看书才懂课程内容。”这种脱节还体现在汉语课程学习与应对日常较复杂的生活场景上,留学生MY提及她去医院的一次经历:“在中国第一次生病的時候,我不敢一个人去医院,所以麻烦了我的同胞带我去医院,他在中国比我时间长,医生说什么我也不懂,吃什么药,怎么吃都是我的同胞给我翻译。”而抖音展现的都是生活化的场景,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留学生观看之后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更恰当地在生活中运用汉语。调查也显示,文化适应性高的留学生有更高的主动性和使用的获得感,更愿意利用抖音去了解汉语、当地社会和文化。

3.3.2 短视频为留学生的生活适应提供了信息支持

东南亚留学生在来华初期遇到很多不适应或者对当地的饮食、文化不习惯和汉语水平不高,或者是生活方方面面都遇到困难,再加上思乡所以造成社会和心理适应都遇到困难[24]。梁泽鸿的研究表示东南亚留学生初期在华对冬天寒冷的天气、气候变化很难适应、文化习俗、中国的快速生活节奏也未能适应[25]。调查显示,大部分留学生认为抖音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日常行为、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提高来华后的生活适应程度(详见表3)。整体上看,使用抖音的留学生在住宿、饮食、交通、生活节奏方面比不使用抖音的留学生的适应情况要好,这说明抖音能在留学生生活适应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问卷针对留学生在武汉的生活适应设置了10个具体的问题,发现使用抖音可以帮助留学生提高在“住宿”“交通”方面的适应程度,但在“气候”“饮食”“在商店购物”方面效果不明显。

在网购兴盛的当下,留学生对抖音“带货”的态度较为谨慎。在留学生群体中有66%的人不太会选择在抖音上购买商品,更多会在商店、超市购买东西。留学生TH说道:“很多食品和日用品我必须要自己去在商店去挑选,衣服我也要自己去试一试才行。”少部分留学生在抖音上购买东西是因为对某样商品有需求,而且他们会通过抖音评论区看其他人对产品的评价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功效。

3.3.3 东南亚留学生通过抖音加深文化融入的程度有限

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留学生会通过抖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流行事项、了解中国网络文化。(详见表4)访谈中留学生表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好奇心,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中国的传统风俗。抖音的搜索功能和个性化推送可以及时把相关信息送达使用者,这种媒介使用的便利性也成为了留学生使用抖音的原因之一。留学生NN提及:“比如在中秋节,除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官方账号发布假期、交通安全的通告,还有一些中秋节习俗之类的信息,网红账号和普通用户也会发布中秋节活动、饮食等消息。”有留学生在观看文化习俗后会选择“跟风”模仿,这正是他们进行文化适应的尝试性行为。

抖音对用户所在地的相关内容推送,使得东南亚留学生对武汉旅游景点、人文地理有所了解。留学生表示乐意去游玩武汉的景点,以此作为体验和适应当地文化的一种的方式。但由于文字不通、对历史知之甚少等原因,对蕴含历史文化背景的旅游景点,更多只是作为观赏景点进行游玩。

4 结论

首先,总体而言,使用抖音的留学生能更好判断母国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并且更能分辨两者有冲突的地方。在武汉的东南亚留学生主要将抖音短视频作为观察中国、提升跨文化适应的一种信息渠道。他们在选择媒介方面“从众”,但在媒介内容的选择和使用上却“独身”,有59%的留学生表示在使用抖音时较少参与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方式,无法扩展自己的虚拟关系社群,更无法将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社交圈,对于抖音的使用,仍以娱乐性为主要使用动机。

其次,对于在武汉的留学生来说,抖音是一个可以帮助他们跨越武汉地理界限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有助于他们认知中国、减少文化冲突,减少对东道国的隔离感。

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不断推进,来华留学生归国后会成为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对本土媒体的接触与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中国的认知偏差。基于此,我们希望能够借助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传播影响力。

最后,研究虽已完成,但留学生群体由于国别和自身的性格、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与研究对象的接触有限制,导致调查样本以及收回问卷量少,可能会影响到数据分析的准确。此外,对于变量的讨论可以在后续研究中酌情加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20-04-09].http://www.moe.gov.cn/jyb_xwfb/ 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李臻怡.同文同种理解难—从跨文化交际看同胞沟通[EB/OL].[2020-03-17].http://www.oc.org/gb_txt/ oc3806.htm.

[3]周丽玲,拉因戈妮瑞娜·弗朗西亚·加尔文.媒介使用与跨文化适应研究述评[J].教育传媒研究,2016(2):92-95.

[4]2020抖音数据报告(完整版)[EB/OL].[2021-04-11]. https://www.sohu.com/a/444630236_120543798.

[5]Hall,Bradford 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mong Cultures:the Challenge of Communication[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54.

[6]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704-780.

[7]刘宇涵.发展中国家在华留学生媒介适用与社会融入度研究:以南昌大学为例[D].南昌:南昌大學,2018.

[8]付晓燕.网络空间的“文化休克”与文化认同:基于中国留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的生命故事[J].国际新闻界,2018,40(3):63-82.

[9]芮晟豪.跨文化传播:韩国留学生在上海的人际网络分析[J].现代传播,2008(3):165-166.

[10]杨恬,蒋晓丽.在美中国旅居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动机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8(3):101-113.

[11]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4.

[12]金恒江,张国良.微信使用对在华留学生社会融入的影响:基于上海市五所高校的调查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145-151.

[13]丁璐.在美中国留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与跨文化适应:以Fccebook和微信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14]CSM.2020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EB/OL].(2020-09-08)[2021-04-12].https://mp.weixin.qq.com/s/ Te9AeUYITnhkjhji7gFrEg.

[15]郑宜庸.移动短视频的影像表征和文化革新意义[J].现代传播,2019,41(4):29-33.

[16]陈晨.“使用与满足”视角下短视频平台用户需求研究:以抖音App为例[J].科技传播,2020,12(16):156-157.

[17]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8]王帆.在华外国人的媒介使用与效果研究:中国对外传播研究路径的再审视[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9]李群.“浸入”真实:影像内容新媒体化生存的路径转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11):105-109.

[20]潘祥辉.“无名者”的出场:短视频媒介的历史社会学考察[J].国际新闻界,2020(6):40-54.

[21]Priya Raman,Jake Harwood.Media Usage and Acculturation:Asian Indian Professionals in Silicon Valley[J].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16(45):355-373.

[22]陶燕.广西东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1):39-44.

[23]肖耀科,陈路芳.在中国的东南亚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对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留学生的调查[J].东南亚纵横,2012(5):38-42.

[24]尹湘旭.跨文化适应问题是东盟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J].戏剧之家,2019(35):216.

[25]梁泽鸿.对东盟留学生来华教育中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1):126-128.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抖音短视频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音乐短视频研究
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何以走红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