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研究

2021-10-08 00:46王云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王云

摘  要: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重要表现,心理疏导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构建多维的育人空间,凸显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功能,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咨询室,有计划性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规划。同时,注重参照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育人手段进行丰富和优化,以构建完善和科学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0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育具有極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才的重要措施。关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高校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以此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需在知识教育、情感教育上加强教学设计,在大学生价值塑造和人生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构建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彰显高等教育的人性光辉,以及多样教育手段的价值和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培育出具备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尚道德品质、远大理想和极强社会服务技能的人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关联性

(一)人文关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延伸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塑造,致力于培育具有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才。而人文关怀是以学生的体悟和感受为着眼点,给予学生多层次的心理关照。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通过适当的人文广怀,更易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敞开心扉诉说困扰,以此保证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人文关怀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的手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延伸。

(二)心理疏导是人文关怀的外显行为

心理疏导是基于专业知识提供的心理服务,帮助学生个体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行为,从教育思想本质上来看,体现的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从教育决策和策略上来看,心理疏导是展现人文关怀的外显行为,可对有心理问题和压力的学生给予实际帮助。高校应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经济、心理、学习等实际问题,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心理干预,以此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培育出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大学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策略

(一)构建多维育人空间,凸显思想政治教育隐性功能

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会受到复杂文化和思潮的影响。高校对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优势要建立正确的认知,从各个方面加强学生的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高校需全员、全面、全方位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思维素养、科研素养、创新素养等获得全面培养。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高校需构建多维度的育人空间,以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高校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显性功能,还需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功能。即高校应立足思政课堂,以优质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载体,有效陶冶学生情操和净化心灵。高校需构建健康和多元的校园文化,将民族精神和革命奉献思想等作为学生在校园讨论的话题。高校不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更不要被统一的教材限制,需将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结合、将网络热议话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行对接。高校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度思考,并在学生出现成长困扰和实际困难时,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和正确的心理疏导。在注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助力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高校需在课内和课外积极开展文化和思想交流活动,从不同维度和渠道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育出具有爱国思想、社会责任感、优秀道德品质的大学生。

(二)建设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咨询室,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规划

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中,高校需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科学融合。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弘扬大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能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建立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心。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令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此诉求下,高校若想帮助大学生奠定健康坚实的人生发展基石,应积极建设具有人文关怀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以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大学精神是无形的,必须以学生外显的不良行为作为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或触发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成长问题,有计划地调整思想政治教育规划,不被既往的教育经验和教学规律制约。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生活和学习压力,容易对未来生存产生消极的思想。在此环境下,高校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有形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在诱发心理疾病的初级阶段,能有效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指导。

(三)以学生思想成长情况为参照,设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

高校既要组织学生正确理解先进的马列主义哲学思想,还需动态关注他们的思想成长状态和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思想成长情况为参照,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尤其面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高校应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避免他们因求职受挫而产生严重的消极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基于对自我价值的正确定位,让他们能主动进入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工作。高校应致力于培育出踏实肯干、务实创新的新时代人才,使大学生不被金钱至上的狭隘思想所迷惑和影响。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必须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教师应根据大学生就业心理,以及他们当前的思想问题等,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合理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思想,让他们对眼前的就业或创业困难保持端正的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教师需时刻关注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各种问题,基于完善的心理疏通机制,使他们顺利和有序地融入社会生活。高校需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属性,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避免他们被高压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所影响。高校致力于创建丰富和优质的大学生精神家园,将红色文化科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令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成为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献和牺牲的时代所需的人才。

(四)以新媒体为媒介,疏通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闭塞认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嵌入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对传统教育空间进行多维延伸,既要发挥传统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还需加强大学生的社会教育。面对当前大学生缺乏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高校应以新媒体为媒介,引导教育对象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辩证和深度的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真正展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困扰、价值定位等进行全面了解。当学生对社会阶层价值定位缺乏正确认知时,高校应以思想政治课堂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升级进行正确理解。关于新媒体平台中对现实社会贫富差距话题延伸出的偏激言论和思潮,高校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使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找出诱发原因和影响要素,以此使大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认知进行正确定位,并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活动。高校应基于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要素进行正确判断,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就业观、文化观和价值观。避免学生受不良思想和言论的影响而产生反社会等偏激心理,应通过更加具有人文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促使他们建立健康和完整的人格。发挥新媒体平台积极影响,疏通大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闭塞认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工具,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令他们积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改变生活困境,而不是埋怨社会的不公平。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互联网平台的诸多言论,针对学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科学干预,全面提高他们的逆商和抗压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改革,利用人性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心理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心理服务方案,以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高校需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属性,在学生思想成长的各个阶段给予人文关怀,令他们在健康环境中成才。

参考文献:

[1]胡红茜.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入[J].长江丛刊,2020(35):193-194.

[2]李淼.基于目标管理理论运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品位经典,2020(12):91-92+108.

[3]季昌勇.人文關怀和心理疏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J].长江丛刊,2020(32):168-169.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