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惠僧与黄埔军校

2021-10-09 10:14陈予欢
黄埔 2021年5期
关键词:政治部黄埔军校武汉

□ 陈予欢

包惠僧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参加者,参与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许多重要活动,受党委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后又参与筹备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先后任筹备处主任、政治教官和政治部主任并主持校务,对于黄埔军校在广州、武汉时期的政治部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均有过贡献。

传播倡导新文化,参与创建党团初期活动

/ 包惠僧。

包惠僧(1894—1979)原名包道亭,亦名桂酸,曾用化名包一宇、包悔生、包晦生、包亦生、包一德、鲍一德、鲍怀珠、弁有德,笔名僧、雷、鸣、亦愚,晚年号栖梧老人,湖北黄冈人。早年在家乡私塾就读,1909年入黄冈县高等小学堂读书,受熊十力、李仲揆、刘子通、吴昆等黄冈县晚清四杰影响,崇拜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辛亥首义后于重阳节回家祭祖,因受到不平等待遇,怒杖房长,愤然而去,流浪武汉。1915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7年夏,由于各科成绩优秀,提前毕业前往湖北省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任教。同年冬,回到上巴河小学教书,因思想激进,被地方恶霸撵走,再次出走武汉,以写稿谋生。曾任《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等报社记者,撰写了大量宣传爱国主义工农运动,反映社会各阶层民众呼声以及时政评论和宣传新文化学风文章。其中较有影响的文章有:《可惊可骇之退伍军》《武汉学生团关于外交问题大会议》《各界之爱国热情》《风起云涌之爱国热》《鄂西军事之状况》《鄂西军事之变迁》《鄂西南军事暗潮》《湘鄂南军组织联军之传述》等。

1919年春,包惠僧到北京大学文学系旁听学习,同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采访到武汉讲学的陈独秀,二人建立通信联系。同年秋,由刘伯垂介绍加入共产党早期组织。其间受刘伯垂影响,开始接触和阅读马克思主义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积极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由于曾经做过记者,间或被组织上委以编辑任务。9月,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在武昌与董必武、陈潭秋等组织共产党临时支部,并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武汉支部书记。11月7日,与董必武、陈潭秋等举行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会议,并当选为书记。1921年1月,离职赴上海与李汉俊组建教育委员会,担任主任,参与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活动,而后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各地。同年春,在陈独秀倡导下,广东党组织在广州高第街素波巷19号广州宣传员养成所成立,广东最早的一批进步青年加入中共早期组织,包惠僧名列其中。5月10日,包惠僧代表中共上海党组织负责人李汉俊到广州向陈独秀汇报工作。7月,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27岁的包惠僧和28岁的毛泽东很快结识。交谈中,包惠僧发现毛泽东知识渊博、思想敏锐、抱负远大,两人一见如故,遂成为好友,中共一大散会后,两人多有书信来往。

包惠僧待人热情、工作积极,敢于直言,但不计后果,因此党内人士送他一个绰号,叫 包大炮”。一大会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劳动周刊》编辑,并负责收件与发行工作。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及长江支部主任。9月返回武汉,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1922年5月免职)、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1922年春免职)。后来与陈独秀、高君曼、杨明斋、柯庆施等在上海被法国巡捕逮捕入狱,5天后经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资保释营救出狱。12月,再任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1922年4月免职)。1922年1月,包惠僧返回武汉,适逢毛泽东遭到湖南军阀政府通缉,避居武昌黄土坡,他邀请毛泽东到他在中共武汉区委员会的办公室兼卧室住了20余天。其间,他与毛泽东朝夕相处,一起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后来,包惠僧收到武昌模范大工厂纺织工人项德隆(后改名项英)寻求革命真理的来信,与陈潭秋立即回信,并约项英到中共武汉区执委机关面谈,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并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初夏,出任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此期间,包惠僧积极发展工会组织,在徐家棚建立了工人运动的据点,兴办了工人补习学校,还组织和领导了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人同盟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经过努力,武汉的党团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各种工会组织也随之组建起来。同年,中共党组织通过李大钊与孙丹林(北洋政府内务总长)、高恩洪(交通总长)的关系,介绍包惠僧(化名包一宇)等人到北京交通部工作。5月,包惠僧被北京政府交通部派为京汉铁路 交通密查员”。此后,包惠僧便以此为掩护,秘密组织京汉铁路工人运动。

1922年春,包惠僧到武汉,与项英、林祥谦、施洋等组织租界人力车夫成立江岸工人俱乐部、徐家棚工人补习学校、码头工会等。1923年,参加了 二七大罢工 的领导工作,事后返回北京从事中共党组织建设。7月,再任中共北京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兼秘书(10月免职)。中共三大后,包惠僧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参与国共合作时期两党武汉地方组织组建工作,其间与夏松云(到广州后曾任广东妇女协会主任)结婚。1924年2月,任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初夏,中共武汉区委机关遭到破坏,包惠僧等人遭吴佩孚、萧耀南通缉。6月,到广州参加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曾任中央党部宣传部干事。后受戴季陶委托,负责党员干部训练班训育工作,兼任教材委员会委员,曾负责主讲《中国劳工运动》《各派社会主义》等课程,其间还兼任广东大学师范部教员。8月,被调到苏俄代表团资料室工作,为广东革命政府高级顾问鲍罗廷、加伦等搜集、翻译和整理资料,并任广州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政治教官、滇军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

致力黄埔军校政治教育

1925年2、3月间,因周恩来随军参加第一次东征,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工作缺位,廖仲恺向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求助,广东区委决定由包惠僧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职。包惠僧赴任前,廖仲恺找他谈了两个小时。廖仲恺指出,黄埔军校的同学,都是革命的同志,要加强政治工作的作用,把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团结起来。廖仲恺还向他明确指示,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有权代行党代表的职权,先处理再报告。就这样,黄埔军校同一个时期有了两位政治部主任,前方是周恩来,后方是包惠僧。此时,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矛盾激化,包惠僧上任后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缓和两派冲突。他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增加政治课程,使学员终日忙于听课、阅读书籍、整理笔记和完成作业,尽量减少集中讨论和开会次数,将学员情绪平稳下来。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校风潮得以暂时平静。

其间,包惠僧为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会刊《中国军人》撰文《善后会议中革命军人应有之准备》,在文中称:“我们革命军人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准备向军阀的执政政府进攻,必要彻底的革命然后才可以自救救国。”6月,再为《青年军人》撰文《哭中山忆列宁》,指出:“所以我们革命党人和革命军人深信中山主义不死与列宁主义不死是同一的理论。”6月,黄埔军校参加东征的学生全部回校复课,蒋介石返回广州听取了包惠僧汇报工作。不久,周恩来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党代表。这段时间,包惠僧不但负责整个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而且还兼任黄埔军校高级政治训练班主任。

7月,撰文《第一次东征》。不久,在广州市长堤八旗会馆遇到周恩来,周恩来告诉他,钱大钧希望他到党军第3团担任党代表。8月,被任命为黄埔军校党军第3团(团长钱大钧)党代表,后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8月中旬,以党军第3团党代表名义向廖仲恺先生敬挽长联:“是中山后身是党国柱石忆今春河婆誓师管教逆贼逃亡三军猛进,真革命先锋真农工慈母哭此日羊城遇害直使风云变色万众同悲!”表达对廖仲恺的无比崇敬与深切悼念。9月21日,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征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前方政治部主任。

10月,率部抵达潮梅不久,又奉蒋介石委任返回广州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政治部主任,未及到职,改任黄埔军校教导师第1团党代表。12月29日,被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部(主任方鼎英兼)第1团代理团党代表。1926年1月,以建国鄂军代表身份出席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向大会递交《改良士兵经济生活的提案》(与邵力子、蒋先云等16人联名)。1月21日,被任命为教导师党代表,后兼政治部主任。3月,改任第20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中山舰事件后被撤销此职。5月,中共人员集中广州市大佛寺兴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高级政治训练班,包惠僧被周恩来分派担任主任政治教官。同年夏,还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战时政治训练班主任,为北伐战争培训了一批政治工作骨干力量。7月,包惠僧与张治中等人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8月31日,被广州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任命为国民政府特派委员,陪同西北军冯玉祥的代表刘骥到前方会商军务。

随北伐军到达武汉后,包惠僧先任武汉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10月16日,武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成立政治训练班筹备处,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因公务繁忙,便委派包惠僧为筹备处主任,并代理校务。10月27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筹备工作开始,包惠僧被任命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筹备主任。12月1日,成立招考委员会,邓演达为主席,包惠僧为14人组成的招考委员会委员之一。12月9日,出席邓演达主持召开的军校政治科教务会议,被确定为14名聘任政治教官之一。12月13日,被正式聘任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12月中旬,包惠僧给沈雁冰(时为上海特别市党部负责人)发电报并汇去经费,邀请沈雁冰在上海主持招生事宜。1927年1月9日,出席由政治总教官恽代英主持召开的政治教官第三次会议。1月下旬,调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师(师长夏斗寅)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4月调回武汉,准备参加西北军工作。5月,被谭延闿派往沙市视察夏斗寅师,夏斗寅叛变后一度被夏部扣留,后回武汉。7月20日左右,根据周恩来指示到南昌筹备接收中共江西省委军委工作。八一起义时,因患疟疾病未能参加,经治疗月余病愈,从亲戚家化装逃出南昌,后化装回到黄冈原籍乡间躲避追捕。这段时间里,继上海大屠杀后,广州发生了反革命事变,熊雄、李启汉等相继被害。苏浙闽赣桂川等省也相应发生 清党 与屠杀,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壮烈牺牲。在武汉的包惠僧得到消息,受到极大刺激,举止完全不知所措,在讨论形势时,他时而冲动,时而沮丧,乱了章法。这时,白色恐怖笼罩了他的家乡,无处栖身继转赴武昌,寻找党组织未果,于是带着妻子夏松云逃往江苏高邮岳父家避难。两个月后又逃往上海,遂脱离了中共党组织关系。

参与政务活动,回归革命队伍

赴上海后,参与编辑贺耀祖主编的《现代中国》刊物,后任国民党湖北省主席兼国民政府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幕僚参议。1930年,曾参与发起成立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脱离第三党恢复国民党党籍。此时,包惠僧收入微薄,生活穷困,为图谋个好职位,便借助黄埔军校的熟人找蒋介石进言。蒋介石知道包惠僧曾在高级政治训练班任过主任政治教官,深知他曾经是 老资格 的共产党员。为了分化共产党,1931年,蒋介石破例任命包惠僧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中将军阶,但无实权。包惠僧欣然上任,一些报纸还做了报道,宣称 共产党元老包惠僧弃暗投明”。其间,还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兼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受邀赴军校讲授课程。1935年,任国民政府防空委员会编审室主任兼第4处副处长。但包惠僧始终不为国民党内部人士所认同,处处受到提防和监视,非常苦恼。1936年,提出退出军界,改作文职官员。4月28日,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参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国民政府迁至武汉、重庆。此时,脱离共产党的陈独秀也辗转来到四川江津。1942年春天,包惠僧前往探望贫病交加的陈独秀,还带去一些钱财接济他,两位中共早期创始人在破屋中谈起往事,感慨不已。抗战期间,包惠僧还曾与周恩来同处重庆。有一次,在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张厉生办公室外与周恩来相遇,周恩来向他打招呼,并表达欢迎归来之意。可是,包惠僧想到国民党特务耳目甚多,没敢多说两句,就匆匆离开。1944年6月19日,任内政部户政司司长。1947年4月4日,改任内政部人口局局长。1948年,国民政府机构缩编被免职,申请遣散后举家迁居澳门。1949年10月下旬,因经济困难生计无着,他给党中央、周恩来总理发出电报,表示愿回到党的领导下,为建设新中国贡献绵薄之力。全文如下:

北京人民政府周总理恩来兄鉴:兄等以廿余年之艰苦奋斗得有今日,良堪佩慰,尚望以胜利争取和平,以和平与民更始,吊民伐罪,天下归仁也。南天引颈,曷胜钦迟,一有便船,当来晤教。弟包惠僧叩。

周恩来接到包惠僧的电报,知道他想回来,便拿电报给毛泽东看。得到毛泽东的同意后,周恩来给包惠僧复电,欢迎他回来,并指示香港的中共组织给予协助。11月26日,包惠僧从澳门回到北京。12月25日,周恩来请包惠僧到家中作客,进行了长谈。周恩来提出:“你过去不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要对党有个交代。”这实际上是让他对自己的变节行为向党组织交代清楚。包惠僧回家后,认真书写了一篇长文,郑重检讨了自己在大革命中立场不坚定,脱离革命,投靠蒋介石的错误,认为自己 罪不可赦”。他的 交代 上报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认为符合实际,同意他重新回到革命队伍中来。1950年1月,包惠僧被安排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12月,毕业分配到国务院内务部研究室任研究员。1952年8月20日,被任命为内务部参事。1953年8月,毛主席亲自提名要包惠僧到上海,参与勘察中共一大会址。从此,他以栖梧老人为笔名,撰写中共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史资料。1957年4月,任国务院参事。1961年1月29日,撰文《关于广东党组织历史情况的回忆》。1978年8月,撰文《回忆陈潭秋》。1979年6月,撰文《回忆马林》《中山舰事件前后》等。他历年撰写的一系列中共党史史料集结出版为《包惠僧回忆录》等。1979年7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9月22日下午4时,包惠僧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结语

包惠僧是新闻记者出身,以其专业知识与视角,留下了许多那个时代的文字记载与真实记忆。中共一大召开前后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包惠僧做了许多实际工作。他还积极参与了广州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与教学,筹备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并任政治教官,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参与军队政治工作的先驱者之一。他脱离中共党组织后,未曾参与 清党 行动和出卖同志的叛逆行为,尚能以平和心态履行政府公务谋求正常生计。晚年勤于撰写的回忆文章,成为中共建党初期活动史迹的重要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政治部黄埔军校武汉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团级以上的黄埔师生 (不完全统计)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师级以上的黄埔师生(不完全统计)
参考资料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发挥政治部平台优势 凝聚最大合力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