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美援朝铁道兵的黄埔人生
—— 记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吴弘毅

2021-10-09 10:14高林
黄埔 2021年5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

□ 高林

作为一名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工作人员,近20年时间里,我有幸接触了数百位黄埔同学,用文字把他们的故事或简或详地记录下来的也有近百人,我为有这段特殊而难得的经历和际遇深感自豪。今天,我记录的这位黄埔同学叫吴弘毅。吴弘毅是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不久就将步入百岁高龄。他曾是国民政府贵阳防空兵学校的士兵,就读过黄埔军校第19期辎重科,后来成为解放军铁6师的一名铁道兵;他当过黄埔军校的教官,担任过解放军第18兵团随营学校文化教员;他还是一名技术骨干,抗美援朝期间入朝作战且荣立三等功,后来又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并多次被评为 先进工作者”。他既是一名农工党党员,更是贵州省目前健在黄埔同学中的唯一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切,像一串串音符组成了吴弘毅跌宕起伏的人生乐章。

/ 吴弘毅近照。

/ 1956年的吴弘毅。

苦难岁月

1922年农历八月初七,吴弘毅出生在湖南华容县的一个乡村农家,家中兄妹5人,他排行第二。3岁时,家乡遭受水灾,吴弘毅不得不跟着母亲四处乞讨 艰难困苦的年少生活在吴弘毅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当说起自己读私塾的经历时,吴弘毅顿时来了兴致。由于家境贫困,他上了一年的小学便不得不退学。后来,靠家里人省吃俭用,用从牙缝里挤出的大米换成学费进了私塾就读。私塾里条件不好,学科单一,但吴弘毅庆幸在其间学习了大量国学著作:《三字经》《弟子规》“四书 五经 六艺”《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这样的学习一直持续到17岁。正是这段时间的国学浸染,让勤学奋进的种子在吴弘毅心中生根发芽。

1939年,正值抗战艰苦岁月,听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在湖北武汉招生,17岁的吴弘毅毫不犹豫地和5个同乡相约前往。到达湖北沙市,他和流亡学生一起参加了抗日宣传队,每天负责送《武汉日报》,勉强维持生活的同时积极为报考抗大做准备,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半年。不久,得知日军进攻沙市,吴弘毅被迫朝家乡的方向撤离。记得离开沙市是上午9时左右,沿途遇见日本兵用机关枪扫射,头上不时还有日军飞机投下炸弹,到处都有死伤的百姓。一次,吴弘毅刚躲进一座庙里避难,就看见日机投下的炸弹在不远处爆炸。后来听说就在他离开的当天下午3点,日军占领了沙市。

报考抗大成了泡影,自然不免心生遗憾,但躲过一劫的吴弘毅总算安全回到了湖南华容老家。

黄埔生涯

吴弘毅不甘心待在家中。不久,他打听到就读私塾的同窗刘德海在贵阳防空炮校读书。与刘德海联系后,准备步行前往贵阳找他。1939年9月,途径湖南沅陵时,正好遇见贵阳防空炮校41团驻防沅陵,吴弘毅便于湖南沅陵入伍,成为国民党防空学校高射炮41团5营一名士兵。

1940年,吴弘毅随部队前往贵州,驻贵阳照壁山国民党防空学校高射炮41团留守处。因写得一手好字,吴弘毅成为该团5营的一名文书。其间,吴弘毅不忘学习文化知识。他平日执行公务,每逢周日就到离驻地不远的红边门补习功课,学习英语、物理、化学、数学,为后来报考军校打下了坚实基础。

/ 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杨震环秘书长(右四)看望吴弘毅(左四)。

1942年2月,黄埔军校19期到贵阳招生。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层层选拔,吴弘毅顺利考入黄埔军校。经过一个多月的步行,吴弘毅如愿走进成都黄埔军校的大门,成为19期辎重科2总队的一名学生,开启了一段在西较场的3年军校时光。在校期间,吴弘毅刻苦学习军事本领,荣获 勤学奖章”。

1945年4月,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吴弘毅留校担任教官,先后担任少尉、中尉区队附和上尉区队长。这期间,吴弘毅继续坚持自学,1948年考入四川大学夜校班中文专业,同时攻读俄语课程。他至今还清楚记得那段难忘的学习经历,记得四川大学当时的校徽,以及自己的学号342004。不久,他又考入汉口运输学校学习。1949年12月,时任副营长的吴弘毅随军校起义,进入解放军第18兵团随营学校学习,后来担任学校文化教员。

抗美援朝

1950年,吴弘毅参加修建成渝铁路。由于在黄埔军校就读辎重科学习了不少专业知识,于是在四川简阳铁路工程段负责管理工作,并担任技术小组组长。1951年,调到川西兵工指挥部,后来又调到成都铁路局工程总队工作。此后的20多年时间,吴弘毅一直倾情于他所钟爱的铁路建设事业。

1953年1月,吴弘毅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作为铁道工程第6师(后改为铁道兵第6师)师部工程科参谋,经宝鸡、沈阳、丹东抵达朝鲜清川江,参与新建铁路任务。吴弘毅回忆:他所在的铁6师多为贵州兵,于1952年5月在贵州成立。在朝鲜期间,与铁道兵第5、7、9、10、11师一起主要负责修建铁路,以保障前线部队的物资运输,1954年4月回国。

抗美援朝期间,吴弘毅印象最深的是参加抢修清川江铁路大桥任务。清川江大桥是坐落在龟殷铁路线上的一座重要桥梁,是朝鲜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为了切断这条运输主动脉,美军先后派出数千架次飞机轮番轰炸,大桥数次被美军炸断。除了美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还要面对严酷的施工环境。吴老回忆:冰天雪地是当时施工的又一大困难。当时为了抢修桥基,他亲眼看见一名战士先喝了一大碗白酒,然后直接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当时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图纸等多用俄文等外文标注,懂得英语和俄语两门语言的吴弘毅成了当之无愧的翻译和参谋。他欣喜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为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发挥了重大作用。1953年4、5月间,抢修清川江大桥的任务终于又一次完成。吴弘毅至今还记得那天通车的情景,朝鲜方和志愿军总部专门派车来视察。曾任张学良秘书的郭维城作为新修铁路指挥局局长参加了通车活动。

/ 吴弘毅的抗美援朝立功证书。

/ 吴弘毅的证书。

抗美援朝期间,遭遇美军飞机的轰炸是家常便饭,吴弘毅就曾4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回忆中,吴弘毅数次提起这段经历,这无疑成了他刻骨铭心的记忆。面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吴老多了份淡然。吴老说,当年走出国门保家卫国,铁6师很多贵州的战友都没有能够再回来。回想起自己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捍卫钢铁运输线的艰苦岁月,自己是幸运的,更为此而倍感骄傲和自豪。由于在抗美援朝期间的突出表现,吴弘毅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的 三等功”。回国前,吴弘毅还特意前往志愿军总部参观。

老骥伏枥

回国后,吴弘毅参加了修建宝成铁路,抢建黎(塘)湛(江)、鹰(潭)厦(门)铁路等,工作表现出色,曾被评为铁六师先进工作者”。

1954年,吴弘毅随铁六师到贵州修建滇黔铁路,从此留在了贵州。1959年,吴弘毅被打成右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弘毅恢复工作,回到铁二局担任工程师,再次投入到自己熟悉和热爱的铁路工程技术工作。

对于自己的事业,吴弘毅始终秉承 廉洁奉公、爱岗敬业理念。他积极要求进步,1981年加入农工党。1984年,吴弘毅正式退休。由于专业技术过硬、工作态度严谨,又被多家单位聘为技术顾问。为此,他的人生旅途中多了 20余年退而不休的生活,直到80多岁才离岗回家休息。1986年,吴弘毅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圆了他多年的梦想。

身为一名黄埔同学,吴弘毅始终不忘肩负的使命。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贵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合作拍摄大型抗战纪录片《横空出世üü贵州抗战记忆》,他作为黄埔抗战老兵代表参加开机仪式等社会活动。平日里,他积极与在台黄埔同学广泛联系,促进黔台交流交往。2002年,吴弘毅当选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理事。2015年7月,吴弘毅担任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同年,荣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颁发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20年,荣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颁发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如今,年近百岁、四世同堂的吴弘毅身体健康,生活规律,看书、看报、看电视一样也不落下。天气晴好时,常到户外散步。每日必看《黄埔》《参考消息》,对每期内容都倾情关注并精心收藏。他说,这些都是自己宝贵的精神食粮。吴弘毅还很喜欢历史类特别是有关抗战、抗美援朝题材的电视节目和书籍。他对国学尤其偏爱,认为学习中华文化能修身立性、陶冶情操。不生气、对人和善,成了晚辈对吴弘毅的最深印象,也是他保持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

离开吴弘毅家时,我仿佛看见一位慈祥和善、骨子里透着军人气质的老人,正用坚韧不拔、淡定从容的脚步诠释着自己当年立志从戎就读黄埔、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投身新中国铁路事业的无悔选择,继续书写自己晚年倾情黄埔事业的不老人生。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同学会黄埔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团级以上的黄埔师生 (不完全统计)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师级以上的黄埔师生(不完全统计)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同学会
妈妈的同学会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
何顿《黄埔四期》夺冠
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