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商洛市红色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2021-10-09 07:34武婷婷杜琳楠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商洛市红色旅游景区

武婷婷,董 朕,杜琳楠

(1.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2.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继续推进红色旅游健康稳步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凝聚奋进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刘晓伟等[1]针对江西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通过全方位立体手段,合理地传承和发展红色基因,确保红色文化不断流的同时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谢莉莉[2]以“英雄金砂”为例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依托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发展途径。范正平等[3]通过挖掘泸州市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探索红色旅游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廖咏絮等[4]以湘鄂赣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将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文化融合,实现山区乡村振兴的目标。尹建强[5]以河池市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河池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路径。曹珺[6]通过对关中革命老区传统村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调查,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关中革命老区传统村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思路和建议。

陕西省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商洛市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有山阳县漫川关等六大战斗遗址、丹凤县竹林关六大会议遗址、徐宝山、唐澍等著名烈士故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商洛市连续3次建立革命根据地,解放后被批准为革命老区。研究开发如何充分利用商洛市红色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总结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结合SWOT分析法研究商洛市红色旅游发展状况,提出商洛市红色旅游开发策略。

1 红色旅游开发模式

1.1 传统型开发模式

传统型开发模式是整合当地红色旅游资源,使人们进行游览、观光等旅游活动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建设各类有过光荣革命历史的纪念馆、博物馆等,开发历史名人的故居、纪念广场等,展览历史文件、遗址等。其主要利用历史名人的故居、历史事件的具体物件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该模式代表了开发红色旅游的传统模式,主要针对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下一代的教育意义进行宣传。

1.2 体验互动型开发模式

体验互动型开发模式顾名思义,一定要与游客息息相关。该模式通过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使游客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地探索红色文化的意义,同时提升游客的爱国主义情怀。该模式有利于丰富红色景区的娱乐项目,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该模式具有代入互动感强、过程体验感优等特点。

1.3 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为了加强景点的竞争力,大多数红色景区都依靠周边资源重新开辟新的旅游路线,将红色旅游与“古色旅游”“绿色旅游”等新型旅游资源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区特色、有代表性的旅游项目,优化旅游项目的类别,增加新旅游路线的吸引力,并保持新线路的可持续发展。井冈山景区旅游开发就是典型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该景区拥有独具特色的景观,同时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井冈山景区在发展特色红色景区时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建设“红”“绿”“古”产业的配套设施,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与其他红色景区形成鲜明对比,最后成为独具特色的红色景区。

1.4 跨区域开发模式

跨区域开发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空间规划开发红色旅游的模式,主要是指红色旅游地跨越行政边界的限制与周边的红色旅游景区合作,签订协议以达到游客资源共享的目的,使红色旅游景区间互相宣传,从而在各区域间互惠互利的前提下设计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该模式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和客源市场的扩大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1.5 营销型开发模式

营销型开发模式是指以红色文化为背景,选取多个红色纪念日,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为目标开发的模式。该模式通过规划以红色文化纪念日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节,激发人们对节日的期盼与爱国主义情怀,吸引游客前往旅游景区,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极大地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营销型开发模式既能宣传红色旅游景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又能吸引大量游客,增加城市旅游收入。延安的红色旅游开发是典型的营销型开发模式,它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基础,开发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为主题的一系列爱国节日活动。2016年5月,延安市启动了“中国·延安首届红色文化旅游季”,该活动持续至当年10月,期间举办了多场红色演出、以红色为主题的旅游节、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创造了新型的红色旅游模式,吸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延安市的经济发展。

比较上述5种红色旅游开发模式可知(表1),传统型开发模式有利于保护红色文化遗址,但缺乏体验感;体验互动型开发模式参与度高,但对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可以通过整合多种旅游资源发挥特色优势,但不适用于旅游资源单一地区;跨区域开发模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品牌效应,但对景区间的合作要求较高;营销型开发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周期性明显,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营销策划水平。因此,红色旅游在开发模式选择上各区域要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表1 5种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分析

2 商洛市红色旅游开发SWOT分析

2.1 优势(S)

1)区位优势独一无二。商洛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已全面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随着西武、西渝高铁的建设开通,高铁时代的到来使商洛与西安的交流更加便捷,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商洛市是秦岭惟一的腹地城镇,位于秦岭南麓,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具有自然资源的天然性和原始性、景观资源的珍稀性和独特性,素有“西安后花园”美誉,在民众心中树立了“秦岭最美是商洛”的鲜明形象和旅游文化品牌。

2)旅游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商洛市发挥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15年商洛市全年共接待游客3 362.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4.87亿元;2019年全年共接待游客6 556.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26亿元;2015—2019年,旅游业综合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8.12%上升到45.42%,旅游业已经迅速发展成为商洛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型支柱性产业。

3)红色资源丰富。陕西商洛是革命老区,有革命遗址126处,红色资源类型多、数量大、内容丰富。其拥有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会会议旧址、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旧址、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竹林关会议旧址、中原部队与陕南干部联席会议旧址、中共豫鄂陕边区党委扩大会议旧址、中共豫鄂陕边区党委会议等多个重要会议旧址;具有漫川关战斗遗址、庾家河战斗遗址、袁家沟口战斗遗址、前坡岭战斗遗址、口头坪战斗遗址、高桥战斗遗址等诸多较大战斗遗址;同时诸多著名烈士的故居或墓葬地也在商洛,以及商州城、龙驹寨、黑龙口、北宽坪、杨家斜等十余处重要革命活动发生地[7]。

2.2 劣势(W)

1)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重视不够。商洛市整体开放程度不够,红色旅游资源形象识别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大,分布相对分散,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商洛市红色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旅游交通不便,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商洛市红色旅游景点大多分布在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农村,对人们想要了解“红色文化”产生了较大的阻碍。此外,还有很多的革命旧址处于未开发的状态,而且这些资源还没有被保护,亟需开发和完善。

3)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不科学。商洛市的旅游资源绝大多数还在参观旧址、故居、浏览历史物品的阶段,未利用其他开发模式将资源升华到文化方面,也没有推出相应可出售的产品,使游客缺少参与感。此外,当地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相关的专业人才也很缺乏,很多旅游景点甚至都没有讲解员,只凭游客自己去获得信息,这也是商洛市红色旅游的主要劣势之一。

2.3 机会(O)

1)政府扶持消费增长。2010年,商洛市政府对旅游业进行投资,目的是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并以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为目标,此后“秦岭最美是商洛”的旅游品牌深入人心,有利于商洛市红色旅游的发展,并能吸引潜在的红色旅游客源。

2)国家大力扶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2016年12月,国务院颁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完善道路交通和服务设施条件,提升服务水平,选择红色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展陈效果较好、教育功能突出、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景区给予重点支持,将红色旅游打造成常学常新的理想信念教育课堂。同时,要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紧密结合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整合当地资源,拓展红色旅游扶贫富民功能。因此,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的商洛市,红色旅游迎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

2.4 风险(T)

周边开发较早的红色文化资源有可能会造成同质化竞争。陕北的红色革命老区属于开发较早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其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基础再加上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在陕西省甚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此外,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红色旅游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同类红色旅游景点都将与商洛市红色旅游形成竞争。

3 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商洛市红色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得到SWOT分析矩阵(表2)。通过SWOT矩阵分析可知,商洛市红色旅游开发重点是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和机遇,弥补自身的劣势,因此,商洛市红色旅游开发的战略目标定位为优势-机会(SO)战略,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表2 商洛市红色文化旅游开发SWOT矩阵

3.1 制定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商洛市应将红色旅游作为地方产业,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组织文化、城建、民政、教育等机构和有关人员,对商洛市现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陕西省发展红色旅游是大力发展陕北红色旅游,同时摸索出适合陕南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将红色旅游产业作为发展陕西特色的重点产业。在此基础上,商洛市应推出一系列旅游线路,如商山森林公园—会馆—丹江漂流—凤冠山紫阳宫及攀岩—武关胜寨—鄂豫皖省委第18次常委会遗址和庾家河战斗纪念亭—豫鄂陕边区党委成立大会遗址—李先念五渡丹江处。此外,还要积极吸取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教训,开发人们喜爱的旅游景点,确保商洛市红色旅游采取新举措,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2 发挥红色旅游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红色旅游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工程。因此,商洛市要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满足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青少年游览红色旅游景点,学习各种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3 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实现“红”“古”“绿”相结合

商洛市红色旅游资源在陕西省红色旅游目的地数量和质量上均不占主导地位,因此,商洛市红色旅游若仅以“红色”作为宣传点,势必会失去吸引力。然而商洛市拥有丰富多样的绿色生态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因此商洛市红色旅游应以红色历史文化为主导,以绿色生态资源和古老历史文物为补充,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载体,同时还可将红色旅游和人文旅游进行有效整合[8],使商洛市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3.4 加大红色旅游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红色旅游线路建设,注重景区总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景区安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游客在游览时体验方便、愉快且安全。商洛市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可游览程度低,因此,首先要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陕西南北交通线以及铁路网结构,加强商洛市与周边省市互联互通,打造陕南旅游区通畅的交通纽带。同时,还应加大对旅游区水、电、气、卫生的必要投资,加强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信号,提高游客的旅游舒适感,以期将红色旅游打造成最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线路。

猜你喜欢
商洛市红色旅游景区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摘牌”
红色旅游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商洛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