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Hcy、血脂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2021-10-09 09:26李婷婷吕留强赵立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存活心衰入院

李婷婷,吕留强,赵立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主要临床特点是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的心功能不全[1,2],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到晚期的一种终末表现,其死亡率较高,4年死亡率约50%。目前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应对心衰最好的办法是早期诊断,尽早干预,减少发病率,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因此选择有效的指标预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脑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是临床常见的指标,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都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这3个指标与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3-6],但联合检测用于预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价值尚不明确,缺乏可靠的临床证据,本研究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BNP、Hcy、血脂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将淮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70例为观察组,符合美国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或未按照原定方案治疗和检查;②严重意识障碍、出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③不良反应严重或对研究药物过敏;④重度痴呆或先天性认知障碍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⑤代谢功能紊乱或合并恶性肿瘤;⑥入院时病情可危及生命或预计生存期不足1年。选择30例心功能正常且无其他相关合并症的同期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其中观察组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年龄60~76(68.27±6.29)岁,原发病:瓣膜性心脏病9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高血压心脏病14例,冠心病43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9例,Ⅱ级11例,Ⅲ级26例,Ⅳ级14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0~78(67.14±7.25)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慢性心衰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急性期缓慢静脉推注呋塞米针和西地兰注射液,剂量分别为20~40 mg和0.2~0.4 mg,根据情况可给予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针微泵维持,症状缓解后口服螺内酯和呋塞米片,剂量20~40 mg/d,治疗中患者均需持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2.2 随访出院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随访期间各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状况、死亡及预后,计算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1.2.3 观察及检测方法观察指标包括BNP、Hcy、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量时采集3 ml清晨空腹静脉血,BN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脂4个指标由我院检验科提供,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均分别于入院后次日清晨、出院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各检测一次。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死亡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为因变量,BNP和Hcy为自变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院时两组患者BNP、Hcy、血脂水平比较入院时观察组BNP、Hcy明显高于对照组,TG、TC、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

表1 入院时两组患者BNP、Hcy、血脂水平比较

2.2 入院时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BNP、Hcy、血脂水平比较入院时按照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对观察组患者分组后比较BNP、Hcy、血脂水平,结果发现各组患者BNP、Hcy、TG、TC、H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2),由表2可知随着患者心衰病情的加重,BNP、Hcy逐渐增加,TG、TC、HDL-C逐渐降低。

表2 入院时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BNP、Hcy、血脂水平比较

2.3 入院时和治疗后观察组BNP、Hcy、血脂水平比较经过治疗后心衰患者BNP、Hcy、TG、TC、HDL-C均发生明显变化(死亡患者取死亡前一次检测结果作为治疗后水平),逐渐趋于正常,和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3)。

表3 入院时和治疗后观察组BNP、Hcy、血脂水平比较

2.4 死亡和存活心力衰竭患者BNP、Hcy、血脂水平比较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在住院和随访期间所有心衰患者共死亡31例,均为心源性死亡,存活39例,按照死亡或存活进行分组后比较末次BNP、Hcy、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发现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BNP、Hcy明显升高(P均<0.05,表4)。以死亡作为因变量,将BNP、Hcy两个指标分别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BNP(OR=1.113,95%CI:1.001~1.485)、Hcy(OR=4.313,95%CI:2.178~8.025)均是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表4 死亡和存活心力衰竭患者BNP、Hcy、血脂水平比较

3 讨论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7],老年人所占比例和绝对数量都明显增加,心衰这类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老年人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死亡率很高。研究表明,老年心衰患者病死率超过50%[8],且该病有进行性加重的现象,即使患者免于死亡,病情也会逐渐加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心衰治疗难度大,加上老年人体质弱,合并症多,使得完全康复可能性较小,采取措施提高生存率成为医务工作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寻找可靠的指标准确评估病情,预测患者死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研究显示,BNP、Hcy、血脂水平与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9-14],但这些指标与老年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的关系目前尚缺乏可靠的临床证据,因此我们开展本次研究,探索了老年心衰患者血液BNP、Hcy、TG、TC、HDL-C、LDL-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心衰患者BN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死亡患者高于存活患者,且心功能越差表达量越高,进一步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发现,上述两个指标是老年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机体压力负荷增加时,BNP会由心室大量分泌入血[15,16],BNP是一种具有降低醛固酮、扩张血管的心脏神经激素[17-20],加速心脏疾病的进展,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风险。而Hcy同样是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一种物质,Hcy大量分泌入血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激活体内凝血系统、改变凝血功能、促进载体脂蛋白B与血小板聚形成复合物、增加血栓素A2水平、激活炎症反应。此外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大量过氧化氢和氧自由基,降低一氧化氮水平,导致血流变慢,血管收缩,内皮细胞受损,大量生成泡沫细胞,内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死亡。因此Hcy与老年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血脂水平是心脏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最大的就是冠心病,冠心病又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及死亡密切相关,血脂包括TG、TC、HDL-C和LDL-C。本研究发现,血脂水平不是老年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却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衰患者的TG、TC、HDL-C均明显低于正常体检者,且心脏分级越高含量越低,但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间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血脂水平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老年心衰患者通过检测BNP和Hcy水平来评估预后和死亡风险,同时结合血脂水平来综合判断病情,从而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存活心衰入院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