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循环配合旋挖钻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2021-10-11 03:40徐毅韩鹏飞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16期
关键词:方量清孔进尺

徐毅,韩鹏飞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71)

1 引言

中山东路道路桥梁工程路线途经汕头市龙湖区新溪镇、澄海区坝头镇和莲下镇,为2021年汕头亚青会主场馆与城市区的主干道,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中砂大桥为该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桥梁桩基的顺利施工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对桩基成孔工艺、清孔工艺等方面已展开了较多的探讨。裴迎春[1]介绍了旋挖钻的技术优劣及注意事项,并与反循环工艺进行对比分析。雷斌[2]分析了旋挖钻孔工艺桩底沉渣过厚的原因,介绍了6种清孔工艺,并对比分析了各种工艺的特点,提出旋挖桩清孔工艺的优化选择方法。单慧川[3]对比分析了正循环冲击钻和反循环回旋钻的钻孔工艺及施工效果,就成孔质量、成孔效率、成本消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对比。

目前,对桩基钻孔工艺及清孔工艺的研究较多,但对不同钻机结合使用的研究较少,本文着重分析反循环配合旋挖钻工艺的应用,该工艺较常规施工工艺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成桩质量,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2 工程概况

中砂大桥全长1.325 km,主桥为80m+180m+80 m跨径布置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全桥桩基共212根,其中,φ1.2 m桩基28根,φ1.8 m桩基48根,φ2m桩基112根,φ2.5 m桩基24根(主墩桩基),基础形式均为群桩,桩基类型以嵌岩桩为主。

3 方案比选

桩基钻进方案主要有3种:冲击钻进、旋挖钻进、反循环钻进;清孔方案主要有4种:泥浆正循环、泵吸反循环、气举反循环、无泥浆循环。上述工艺优缺点见表1。

表1 桩基钻进及清孔优缺点一览表

因旋挖钻进尺速度最快,反循环钻机自带有气举反循环清孔设备,经综合考虑工程的工期、造价要求,最终采用反循环配合旋挖钻的施工工艺,由反循环钻进土层、旋挖钻进岩层、再由反循环清孔。

4 施工工艺

4.1 施工流程

桩基施工流程图如图1所示。

4.1.1 施工准备

由于主墩桩基位于河道中,需在桩基施工前进行钢平台搭设,钢平台钢管桩采用钓鱼法打设,钢平台为上承式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花纹钢板面板、纵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321型贝雷梁、主梁、钢管桩基础。

图1 桩基施工流程图

4.1.2 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确定桩中心位置,为后续钢护筒打设提供依据。

4.1.3 钢护筒打设

主墩桩基直径为2 500 mm,采用外径2 800 mm、壁厚22mm、长度30m的钢护筒,通过打桩船进行打设。

4.1.4 钻机就位

受现场条件影响,钢护筒定位时存在误差,钻机就位前需重新复核桩中心位置,及时做好标记,保证钻头中心与桩中心重合。

4.1.5 泥浆制备

桩基施工采用轻质环保化学泥浆,泥浆制备采用原状土,适量添加纯碱及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以提高泥浆化学性能,不同土质应采用不同性能指标的泥浆,泥浆比重、黏度应随土样大颗粒的增多而增加。

4.1.6 反循环钻进

钻机安装就位后,调整底座并保持平稳,钻孔作业采用减压钻进,根据不同土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进尺和转速,每钻进2m或地层变化时,在泥浆池中捞取钻渣样品,查明渣样并记录,以便与地质剖面图核对,钻进过程中需关注护筒内水位的变化,随时准备泥浆泵进行补浆,保持护筒内水位高出自然水位的1~2m,以保持孔内水压,稳定孔壁。

当反循环钻进至强风化岩层时,进行钻机设备的更换,采用旋挖钻继续钻进,反循环设备进行下一桩位的钻进。

4.1.7 旋挖钻入岩

由现场实践可知,对于中风化岩层,同设备进尺效率比约为:旋挖钻∶反循环∶冲击钻=1∶0.33 ∶0.25 ;3种设备每米进尺的单价比约为:旋挖钻∶反循环∶冲击钻=1∶1.15 ∶0.39 ;反循环扩孔系数最小,约为1.04 ;旋挖钻次之,约为1.06 ;冲击钻最大,约为1.16 。

考虑工期的影响,优先采用旋挖钻钻进岩层。旋挖钻采用牙轮或截齿筒钻取芯钻进成孔,由于主墩桩径为2.5 m,需采取分级扩孔,扩孔级数为2级,按φ1m、φ2m和φ2.5 m分级成孔。钻进过程中需保持钻杆垂直,严格控制钻头在孔内的升降速度,避免塌孔。

4.1.8 终孔、反循环清孔

经实践证明,相同条件下,正循环清孔时间约为反循环清孔时间的4倍。另由于旋挖钻钻进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颗粒,采用泥浆正循环清孔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气举反循环进行清孔。

当孔深达到设计标高后,旋挖钻继续进行下一桩位钻进,更换反循环进行清孔(见图2),下放反循环钻杆,同时,在反循环钻头上加设4根钢绞线,以发挥扫渣的作用,保证清孔效果良好。当沉渣厚度及泥浆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撤出反循环设备进行钻孔复测。

图2 反循环清孔

4.1.9 孔径、孔深、倾斜度复核

清孔完成后,需对孔深、孔径、钻孔倾斜度进行再次复核(见图3),采用专用勘探设备进行检测,检测无误后进行钢筋笼下放。

图3 桩基孔检复核

4.1.10 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采用长线法加工制作,分节倒运至施工现场。钢筋笼下放前需再次复核桩中心,并通过桩基中心坐标反算桩顶钢筋笼定位筋的长度,确保钢筋笼安装时,钢筋笼中心与桩中心重合。

4.1.11 安装导管

导管安装前,需进行泌水性试验,保证导管止水性良好;为保证首灌混凝土的密实性,要求导管底至桩底间距约为0.4 m。安装导管后进行二次清孔,保证泥浆指标及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4.1.12 灌注水下混凝土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方量(以下简称“首灌方量”)应能满足首次埋深(≥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所需方量可依据JTG/T F50—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4]中的首灌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V为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D为桩孔直径,m;H1为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 m;H2为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d为导管内径,m;h1为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经计算,首灌方量约为8m3。

为保证首灌方量,首次灌注混凝土时,采用2辆罐车同时灌注,单罐车放料速度为4m3/min;经现场实践,当灌注1m in时,料斗内混凝土不再满布料斗底,料斗尺寸为5m3。经计算可知,采用两罐车同时灌注时,当料斗内混凝土不再满布料斗底时,所灌注方量总为5+4×2=13m3,满足首灌方量要求。

首次灌注完成后,按照导管埋深2~6m的要求继续灌注混凝土,需保证混凝土灌注的连续性,直至灌注超出桩顶标高0.5 ~1m,此时完成桩基施工。

5 施工中的创新点

桩基础系桥梁结构的隐蔽性工程,且是桥梁的主要受力结构,其高质量对整个桥梁工程尤为重要,本桥梁主桥桩基通过优化钻孔、清孔工艺,保证了成桩质量及工程进度,改进首灌方式,提高了灌注混凝土的灵活性:

1)对于中风化岩层,旋挖进尺效率为反循环的3倍,故采用反循环配合旋挖的钻进工艺,由反循环钻进桩基上部的软弱土层,旋挖钻进以中风化为代表的坚硬岩层,保证进尺效率,提供进度保障。

2)旋挖终孔后,采用反循环钻机并于钻头加钢绞线的方式对桩底进行扫孔清孔,以控制沉渣厚度,保证成桩质量。

3)采用两罐车同时放料的方式保证首灌方量,间接地减小了料斗的体积,提高了混凝土灌注的灵活性。

4)采用旋挖钻进中风化,进尺深度5m需要约27 h;采用反循环钻机中风化层,进尺深度5m需要约76 h。对于主桥桩基,采用旋挖钻替代反循环钻进中风化层,可节约工期约25 d。

6 工艺实施效果

采用旋挖钻配合反循环的施工工艺,提高了钻进速度,为工程进度提供了保障。采用灵活的清孔方式及首灌方式,保证了桩基质量。经检测,桩基合格率为100%,减少了钻孔平台等临措的租赁时间,降低了成本,为后续分项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

7 效益评估

对于中风化岩层,旋挖钻进尺速度约为反循环的3倍,采用旋挖钻进硬质岩层,反循环钻进软弱岩层,能极大地发挥钻机的优势,节约工期约25 d。

较快的钻进速度减少了钻孔平台的租赁时间,节约租赁费用约10万元。

通过灵活的清孔方式及首灌方式能极大地保证了桩基质量,为后续分项的顺利施工提供了保障。

8 结语

桩基础是桥梁工程的承重部位,其施工工艺的优质、高效十分重要。本工程通过采用反循环配合旋挖钻的施工工艺,对桩基钻进及清孔进行优化,同时,改进了首次灌注混凝土的方式,提高了混凝土灌注的灵活性,保证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方量清孔进尺
基于BIM的三维方量计算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研究
基于极限分析的进尺对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影响
浅谈旋挖机成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桩中二次清孔的重要性
开挖进尺对竖井开挖影响研究
钻孔灌注桩泥浆上返流速对清孔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隧道循环进尺的极限平衡分析*
建筑旋挖桩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探讨
方格网法在南昌象湖清淤方量计算中的应用
小方量搅拌车 大企业之阵痛——对小方量搅拌车市场现状的思考
考虑钻头进尺影响的深水钻井水力参数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