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立道生: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文本解读

2021-10-11 02:26谢华
关键词:文本解读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谢华

摘   要:文本解读不能是教师对文本内容的解释和发掘,而是借助文本推开语文学习课堂,引导学生展开更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学习,从而建立更完善而系统的阅读认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诵读、解读、研读、读写等呈现了文本解读的不同环节,体现了深度学习的基本路线,所以教师要做好规划,以提升文本解读学习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深度学习;本立道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6-0028-02

古人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本”是指根本,“道”是指治国做人的原则。在语文学科文本解读教学中引入“本立道生”,其目的是先建立解读原则,进而形成规范的解读行为。深度学习被广泛提及,体现了大家都希望延伸学习宽度、提升学习强度、发掘学习深度的教学共识。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科学的见解,对课堂教学有正确的掌控。诵读、解读、研读、读写是最为基本的文本解读方式,体现系统构建意识,与深度学习有更多契合点,教师需要做出精心筛选。

一、诵读文本,建立深度学习机制

诵读是有感情的朗读,在文本解读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诵读学习,这是比较直接的感知体验。说明反复诵读是文本解读的重要手段,教师不妨从文本诵读技巧传授角度展开工作,用诵读促进深度学习机制的建立。

文本解读有很多通道,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文本应该是进入文本核心的最近通道。诵读文本需要与文本作者达成更多情感共鸣,真切理解文本内涵,这样才能做出准确表达。如教学八年級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场面描写极为经典,诵读时需要有强烈的情感赋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要求学生仿读,找到诵读的情感基调。为了给学生提供更清晰的学习路线,教师需要在语气、语调、语速等环节进行设定,在节奏、停顿、音变等技巧方向做出具体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者情感走向,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感知,深度学习自然发生。教师学法指导是“立本”的过程,学生找到诵读操作要领,这自然是“道生”的结果。文本解读有多种通道,诵读是最近距离。

二、解读文本,厘清深度学习思维

文本解读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信息搜集,利用多种辅助手段,掌握更多知识和素材信息,以便为文本解读提供支持。文本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特征、鉴赏方法等,都属于文本解读需要掌握的基础信息,教师要适时作一些补偿性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方面的支持,让其顺利进入文本解读环节。

教师在具体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要从操作方法角度展开干预。如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在文本解读时需要关涉到说明文文体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归纳总结说明顺序、找到说明方法运用例句、确定说明对象、感受说明语言特点,文本解读顺利展开。《大自然的语言》属于科学知识传播范围,选择的说明顺序有逻辑属性,因为是科普小品文,其语言更为灵动,属于文艺性说明文。教师组织学生展开阅读交流活动,从说明文体角度进行更多提示和归纳总结,其学习自然进入到深度发掘环节。教师方法传授是建立解读规则,与本立道生有直接关联。

三、研读文本,构建深度学习认知

语言鉴赏是文本解读的核心内容,学生在鉴赏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认知短板,教师要有矫正意识,从方法传授角度展开对应设计,促使学生丰厚学法基础,确保深度学习顺利推进。典词、佳句、修辞、结构、色彩、主旨、情感等,都属于鉴赏需要关注的角度,教师要做出针对性推介。

在教学《壶口瀑布》时,教师找出典型语段,要求学生展开语言鉴赏学习:语言鉴赏有更多关注角度,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要确定鉴赏角度,其次是联系语境展开深入辨析,说明其表现方法的表达效果,最后要关联分析,升华解读品质。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具体操作情况做监控,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从学法上做更多指导。如这样一段话:“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这段话以拟人的手法展开描写,将水写活了,赋予其更丰富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壶口瀑布强大动力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学生鉴赏中规中矩,体现本立道生特点,其深度学习价值极高。

四、读写文本,强化深度学习体验

读写结合是文本解读的内化环节,学生充分地“读”,才能深刻地“写”,有感而发是读写操作的基础和前提。学生解读文本过程中会产生的感知和体验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深潜文本之中,为学生设计书写表达的任务,以提升阅读训练的品质。读写训练中也需要强调本立道生,读得深刻才能写得精彩。

《一滴水经过丽江》以一滴水的视角展开描写,对丽江的风景进行欣赏与赞美,这样的设计很有创意,教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推出读写操作任务:仿照这样的写法,选择你最熟悉的一处景色,展开个性描述,表达特定情愫。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快速给予回馈。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不时做出些学法指导,确保仿写训练顺利推进。经过一番操作,学生仿写顺利完成。课堂展示阶段,教师挑选仿写佳作,进行集体展示,组织学生展开互评活动,将学习推向高潮。读写结合是文本解读的内化环节,属于深度学习范畴,教师从学法上做出更多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训练帮助,能促使学生在具体训练体验中形成学科基本认知。读写结合符合本立道生原则,教师进行学法传授,为学生规划学习之道,确保文本解读学习获得圆满结果。

文本解读是一项系统性学习任务,教师需要以深度学习标准来要求和组织,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本立而道生是文本解读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师借助文本解读原则设计契机,为学生输入更多学法信息,促使学生顺利进入到深度学习环节,在更广泛探究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本立道生视域下的文本解读,与深度学习形成对接和呼应,教师需要做出准确应对,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