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策略学习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

2021-10-11 15:18余兰芝郭运动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边长画图正方形

余兰芝 郭运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老师应选择合适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理解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为例,加以论述。

一、抓关键词句,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审题习惯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认真读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习惯,经常通过一些变式练习,帮助学生养成找题目中的重点词句并能准确理解的习惯。

比如,在本单元教学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把正方形的边长增加4厘米,得到一个大正方形,面积比原来增加72平方厘米,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在练习时,往往会因为对“边长增加4厘米”理解不到位而做出错误的解答。针对此问题,我在此题之后又出示以下几道题,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正确审题、理解“边长增加4厘米”的重要性。

补充题1:把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各增加4厘米,面积就比原来增加72平方厘米,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补充题2:一个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荷花池周围有一条宽1米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同样是“边增加4厘米”这个条件,原题是将正方形的边长增加4厘米,增加后还是一个正方形,而补充题1是将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各增加4厘米,增加后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两道题条件不同,增加部分虽然都是“72平方厘米”,但是这“72平方厘米”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最后的解答过程和结果当然也就不一样。而原题与补充题2相比较,增加后都形成了一个正方形,但原题中正方形的边长只是增加了4厘米,而补充题2中正方形的边长却增加了2个1米。

对题目当中的条件做适当改变的题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对题意的辨析和理解。除此之外,看清问题要求的是什么,也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我又增加了补充题3:把正方形的边长增加4厘米,得到一个大正方形,面积比原来增加72平方厘米,现在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将原题当中的问题求“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改成了求“现在”正方形的面积。往往学生在单独解答此类题目时,不注意问题是求“原来”还是求“现在”,通过组题对比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虽然只是简单地将“原来”改成“现在”,但就是这细小的改变,却让学生注意到看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养成细心看题的习惯。

二、数形结合,培养自觉画图整理思维的习惯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很多问题都可以用画图的方法直观、简洁地表达出题意,将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画图作为解决问题最常见的策略之一,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比如,本单元教学中有一道习题:“王叔叔家有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5米,宽16米。因为要建新房,需要将花圃的长缩短5米。如果不改变花圃的面积,王叔叔要将花圃的宽增加多少米?”这道题如果只是凭空想象,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动笔画一画图,就能很快清楚题目当中的数量关系(如下图)。

通过画图,学生很快发现:“长缩短5米”减少的部分是一个“长16米、宽5米的长方形”;“宽增加?米”增加部分的面积正好与这个“长16米、宽5米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其实,画出图后,求“宽增加?米”的问题就已经迎刃而解了。

从此类解题实际练习中,学生体会到画图策略的学习价值,自然产生愿意学习和应用画图策略的心理倾向,从而养成运用画图帮助分析整理难解的问题、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的思维习惯。

三、多种解答,培养多角度思考与检验习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的“问题解决”方面进一步提出:“(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还可以怎样做?”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在平时的练习中,老师一般都会提醒学生做完题目之后检查,最常用到的是“重复计算”“把得数代入原题”进行检验,以及“用另一种方法解答”等检验方法。所以,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用另一种方法解答”进行检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比如,本单元练习中有一道典型的和差问题:“两个小队的少先队员去植树,一共植了34棵。其中第二小队比第一小队多植4棵。两個小队各植树多少棵?”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发现,解答这道题有两种明显的思路:一种是从总棵数里面减去4棵,就得到2个第一小队的植树棵数,先求出的是第一小队的植树棵数;另一种是将总棵数加上4棵,得到的是2个第二小队的植树棵数,先求出的是第二小队的植树棵数。学生不管选择哪种思路解决问题,老师都可以提醒学生先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解答,另一种方法可以在自备本上算一算,看看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是否一样,从而检验自己做得对不对。

当学生用一种方法解答一道题后,进行再思考,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很多学生平时做完题不喜欢检查,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很愿意用另一种方法再算一算,因为这种方法不是机械重复,也不会那么枯燥。当然,在解决问题时,并不是所有的题都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解答,但是,这种检验方法应深植学生心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得到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猜你喜欢
边长画图正方形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怎样画图
剪正方形
画图比多少
剪拼正方形
画图理解“同样多”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画图理解“多多少”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