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伟大建党精神

2021-10-11 02:35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自我革命理想信念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实践,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建党“求什么”、立党“为什么”、兴党“凭什么”、强党“靠什么”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治理价值、党建价值。在新征程上,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斗争精神;自我革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21)05-0003-09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根”和“魂”,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的集中体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P8)伟大建党精神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又是指向未来的。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刻,回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廓清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挖掘其价值意蕴,继续践行与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一、追本溯源: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内在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实践,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理论之基、历史之源、文化之脉共同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

(一)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肆意侵略,中国任人宰割,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工团主义等都进行过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都进行过努力,但都没能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都没能阻止中华民族发展的颓势。中国需要新的思想武装起来的新的组织凝聚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人民解放的革命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恩格斯指出,共产党“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2](P599)。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一新的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历史规律,指出人类社会必将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運动。”[2](P42)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3](P213-214)。

马克思主义让陷于彷徨和苦闷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出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助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批青年学生、革命斗士及工农群众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之运用到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同时影响和动员更多仁人志士加入马克思主义的行列,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创建中国共产党作了思想理论准备和干部人才准备。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旗帜下,积极投身群众斗争实践。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应运而生,伟大建党精神从此萌发。

(二)历史之源: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实践

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活动。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以《新青年》《晨报》等为载体积极传播推介马克思主义理论,喊出“试看未来的全球,必将是赤旗的世界”。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作了思想理论准备。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等知识分子的积极撰文与革命宣传下,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就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使其担当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历史重任。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随后,中国共产党迅速领导各地党组织开展劳工运动和党团建设。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通过了第一个党章,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出具体规定,健全了中央领导机构,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不仅是党组织建立的历史过程,更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坚定理想,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前赴后继、砥砺前行,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忘我奉献的英雄模范,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亘古烁今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奇迹,形成了一系列催人奋进、光耀千古的伟大精神,构筑起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性质宗旨、目标使命、风骨特质、品格风貌的精神谱系,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精神支撑,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三)文化之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和“魂”,不仅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构建起巍峨耸立的精神大厦,也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坚定发扬者。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担负“双重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结合的过程。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学习我们的历史遺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4](P533)。1943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必须进一步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5](P318-319)。正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强劲生命力,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与中华文化中“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与尚公精神息息相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汲取了“以百姓心为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所体现的民本思想;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汲取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所蕴含的大无畏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汲取了“天下至德、莫大乎忠”,“精忠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传递的为国为民理念。在百年建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文化底蕴,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是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赓续光大。

二、研机析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内在关系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建党“求什么”、立党“为什么”、兴党“凭什么”、强党“靠什么”四个方面的问题,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精神优势、道德优势。建党“求什么”、立党“为什么”、兴党“凭什么”、强党“靠什么”,四维一体,逻辑严谨,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共同发挥效能,赋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强大精神力量。

(一)建党“求什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建党“求什么”的问题。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党人的真理和理想、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艰辛求索中创建起来的。

近代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哪里?近代中国无数志士仁人东西奔走、上下求索,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正是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正是在追求真理中找到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6](P167),“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7](P71)。

“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来自于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8](P539)。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但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往真理的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新时代,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反对形形色色的对待科学真理的错误倾向、错误解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立党“为什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什么”的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8](P538)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所在。忘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改变味道,就会失去人民、失去血脉、失去未来。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根本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人民心为心,不断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不断改善民生,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过去、现在、未来永远奋斗的主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壮丽的史诗。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胜利,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完成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兴党“凭什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兴党“凭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9]正是凭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强大精神优势,中国共产党从一个50多人的小组织,发展成为由9500多万名党员组成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攻坚克难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取得各种伟大斗争的胜利。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我们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10](P162)。这表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特质和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里,英勇牺牲并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万人[11](P94)

。新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1800余名党员牺牲在了为人民脱贫致富的第一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数人民子弟兵、医护人员,向死而生、不怕牺牲,谱写出人民生命至上的壮丽篇章。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当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

(四)强党“靠什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人强党“靠什么”的问题。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2](P295)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忠誠;不负人民,就是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百年来,正是靠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建国、兴国、富国、强国大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格。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认同,遵守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忠诚就要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为党的事业竭尽全力,永不叛党。对党忠诚就要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各项工作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民族复兴事业奉献一生。

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根本政治立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解放而进行英勇的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举全国之力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任务纷繁复杂,但改革目标始终指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与以人民为中心的道德优势。

三、价值意蕴: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建党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彰显了重要理论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治理价值、党建价值。

(一)理论价值:为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精神指引

伟大建党精神是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两个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理论、思想和战略,构建起观点鲜明、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党建理论。这一党建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走好新赶考路等重大问题,拓展和深化、发展和创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

伟大建党精神为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入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作为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一个不断开放、不断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扬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精神,有利于增强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能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二)政治价值: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精神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社会实践取得的宝贵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选择。伟大建党精神为扎实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精神定力,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价值。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前进方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锚定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注入精神动能。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灵活应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新形势下的各种新挑战、新风险、新矛盾、新问题,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顽强精神,勇敢面对并善于解决各种新挑战、新风险、新矛盾、新问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将党的领导和人民立场全面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确保党始终成为带领人民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文化价值: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精神标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关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标志,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方向指引、目标导向与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伟大建党精神指引航向。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系建设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党的初心和使命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要求增强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与低俗、庸俗、媚俗文化作斗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输出、创新发展与成果转化。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要求必须坚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人民的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凝聚精神力量。

(四)治理价值: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精神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伟大建党精神与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内在嵌合性,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精神坐标。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发展方向。与西方国家治理理念不同,中国治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发展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始终惠及中国人民,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服务,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服务。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执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顽强精神,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顽强精神,严格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相关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完善与落地,将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情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五)党建价值:为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精神支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结了以史为鉴、开辟未来的“九个必须”,其中第九个是“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强大的人格力量,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有助于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助于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优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定理想信念宗旨,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有助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与生俱来的历史责任,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谋事干事的精气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要“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伟大建党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担当意识,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员干部队伍质量,有助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气神,有助于解决“四风”问题。

树立正确的共产党人价值观,发扬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强大精神优势,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提高党的作风建设质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锤炼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党性修养,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践行党的指导思想、宗旨、路线,一切按照党的制度办事,有助于提高党的制度的执行力,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减少违反党规党纪行为,提高党的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质量。

四、实践要求: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在新征程上,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保证。

(一)坚定理想信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繼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实践,指导工作。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及时跟进学、入心入脑学,在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保持朴素真挚的人民情怀,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精神力量。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世界,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阶级观、群众观、矛盾观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挑战、风险、阻力。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调查研究,发扬钉钉子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发扬并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加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建设。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共产党人的职责使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创新发展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原创性贡献。

(二)践行初心使命,以更为主动的担当精神,不断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应和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奋斗方向。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狠抓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解决民生难题,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主动担当作为,为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汇聚磅礴伟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历史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必须将更为主动的担当精神融入全面深化改革中,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啃难啃的骨头,敢于涉险滩,攻坚克难,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为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精神保障。“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复杂繁重,必须以更为主动、更为澎湃的担当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部署的各项重点任务,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49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保障。

(三)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应对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各种外部风险挑战积蓄精神能量。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西方敌对势力阻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主义之争、制度之争将长期存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保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斗争,敢于同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敢于同一切损害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作斗争,坚决彻底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使命,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解决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新问题。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一些原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变成了问题,一些过去勉强能够支撑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要求。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深刻认识未来科学技术的强势动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新发展阶段的新矛盾、新挑战、新问题作伟大斗争,坚定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增强斗争艺术,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

(四)勇于自我革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党忠诚,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认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对党忠诚,遵守党的章程、党的纲领、党的制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高压态势,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纪律建设。对党忠诚,锤炼党性,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党性修养,始终用党性原则修身律己,在党性锤炼中,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思想、作风和组织方面提高党自身建设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全面提高党建的幅面与深度,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把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没有中国人民,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是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目标指向。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要坚定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树立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习近平. 在黨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陈文杰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自我革命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