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育视角下中国家校关系的失衡与反思

2021-10-11 00:02陈淑兰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4期
关键词:协同教育

摘 要: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的高效、稳定目标的完成,需要社会、教师、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协同教育则力求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平衡,提倡在三者之间创立起一个互相联结的系统,能够使三者之间实现更加有效的交流,形成一个全新的合作共赢的体系,推动教育的深化改革,逐渐抵达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协同教育;家校关系;反思与调整

家校合作、协同教育的意义简而言之就是在于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能让两者更好地联结起来,那么不仅二者关系会改善,同时也会促进资源的整合,从而使教育的意义最大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和家庭之间必须要强化联系,统一起来行动,向儿童提出一致的问题,且要注意始终坚持同样一种信念,秉持同一种原则。基于此,家校合作才能高效、优质地进行,协同教育的体系才能更快、更好地被构建起来。

一、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的功利化

虽然从长期来看,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追求功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如果一旦对功利的追求超越标杆度,逐渐走向极端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目前,这种思想趋势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冷漠无情,过分追求利益,这一点在教育领域中体现得酣畅淋漓。不单纯的教书育人的方式,变成了家长相互攀比的工具,或者是追求某一目的的方式。在中国,教育的功利化在部分幼儿园就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老师或是家长无意识地向孩子们传达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这种危险的信号必须得到遏制。学校管理者或是学校教师、家长需要从根本上防微杜渐。

(二)个人期望导致

教师和家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联系纽带在于学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方面产生分歧,或是目标的不同,或是价值考量水平的不同。例如,一个老师的终极诉求在于能树立高大的教育形象,因材施教,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口碑。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自然会用这些标准来对合作内容进行修改,对教育价值进行评定和衡量。如果合作只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能力,而教师没有一定物质或是精神上的回报,那么教师就会丧失兴趣,缺乏参与合作的主动性。

(三)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不论是什么方式,不论是谁都避免不了受到整体大环境的影响。文化教育的大环境的走向趋势会直接导致教师和学校的思想观念的改变,随之也会滋生一些低级趣味的教育理念上的价值取向,自然会导致教育中的失衡问题频频出现。

二、解决策略

(一)重新确立合作观

合作观是任何合作的基础,只有双方达成一致的合作观时合作才能顺利地进行。在家校合作中,两者应该以儿童教育为蓝本,将提高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合作的基础和重点,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作为共同应该遵守和执行的合作观。在确立共同的合作观后,家校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同步进行,为儿童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规定合作地位的平等

既然是家校协同合作,那么重点则在于协同合作。双方在这个关系中都是平等的,是不分优劣、相互依附的关系。教师应该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并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而家长则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排。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家庭和学校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合作关系,构建出一种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家庭和学校之间有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了解。同时,双方应该摆正自己的地位,以合作原则为基础,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促进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对自身角色明确定位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教育阶段都扮演着不可被替代的角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认清楚自己的作用和功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在双方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于学校而言,能更为有效、快速地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于家庭而言,加强学生精神、思想方面的教育。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导致这类教育在家庭范围内进行起来相对容易。两者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完全不同的角色,所以要加强两者的合作,明确责任和权利,避免发生权责混淆现象以及矛盾。两者应该始终坚守自己,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以家校无懈可击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家校之间的协同、深度合作已达成一种共识。尽管仍存在一定的潜在问题,但整个社会文化、教育大环境一直在引导正确的家校价值导向。当下,我们既要解决问题,降低合作风险,又要建立起合作机制,搭建起良好的合作平台,重新确立合作观念,明确双方主体的定位和角色,力求实现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柴江.家校合作的本质属性、困境根源与破解思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2-72.

[2]王玉娥.家校合作对小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J].教学与管理,2021(14):15-17.

[3]鞠佳雯,李妍,蒋柳青.促进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5):33-38,62.

[4]唐文琴.協同教育视角下中国家校关系的失衡与反思[D].重庆:西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陈淑兰(1969—),女,汉族,北京人,本科,现为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协同教育
信息技术环境下协同教育现状分析①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同教育对策建议
基于ClassDojo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小学教学与认知心理培育的协同教育思路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协同教育模式构建
谈小学德育协同教育的策略
会计专业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研究
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基于协同教育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策略研究
为了学生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