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之夜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2021-10-11 10:40荣智恩
看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阿富汗人里斯本喀布尔

荣智恩

8月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拜登声称从喀布尔转移难民的行动“特别成功”。实际上,当时成千上万的阿富汗难民挤在美军驻卡塔尔、德国的军事基地。

在多哈,大约1.5 万阿富汗难民挤在乌代德空军基地的机库和帐篷里。这里是美国空军第379 远征联队的驻地,附近还有美军在赛利耶的陆军基地。

德国的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是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美国空军基地。截至9月4日,此处难民数量超过1.7 万,得到临时安置的人数为1.4万。

在拜登宣布“特别成功”一周后,也只有约3万阿富汗人撤到了美国。而联合国难民署的官员预计,最严重的情况下,将会有超过51.5万阿富汗人逃离这个国家。

伊朗和巴基斯坦被动接受了大量难民。不幸的是,阿富汗的北方邻国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拒绝接受越境的难民。

早前,阿富汗国家青年足球队员扎基·安瓦里,在喀布尔机场试图爬上美军飞机逃亡,最终坠落殒命,是流亡者命运的痛苦缩影。在战争和死亡的阴影面前,人如蝼蚁。卷入其中的每个人,都被自己所做的选择折磨。

小说的主人公说“我们是人,一直到1939年9月为止”。

这令人想起德国作家雷马克的《里斯本之夜》,小说的主人公说“我们是人,一直到1939年9月为止”。主人公是德国犹太人,二战爆发后,和妻子走上了流亡之路。二人历经德国、瑞士、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命运的种种捉弄下,最终放弃了去往美国的“得救”机会。

小说既有《北非谍影》的浪漫,也有《永别了,武器》的冷峻。战争会带来一种深切的恐怖,它既能摧毁人的肉体,也能摧毁人的精神。那是“你完全清醒,可是绝对消极”的绝望,也是“我爱你,爱这一瞬间,爱这个即将消逝的夏天”的并不绝对忠诚的爱恋。

个体的悲欢离合、生死爱恨是如此渺小,可是战争投下的影子又是那么悠长。整个20世纪都成了人们永远无法抹去的幽微记忆。

德国作家德里乌斯的小说《杀心萌动那一年》,讲了一个发生于1968年的故事:主人公嬉皮的外表下,藏着复仇的信仰。因为曾经判处230人死刑的纳粹老法官被法庭宣布无罪释放,主人公决定手刃仇人,为好友的父亲报仇。这是来自“全欧洲最为蒙羞的土地”的人所必须面对的生活。

很多時候,那些遵循“客观”的史实描述,和出于义愤的道德审判,并不能真正照亮历史里那些幽暗的角落。对于不幸的人们来说,“里斯本之夜”的记忆还未过去,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也尚待一一迎来光明。

猜你喜欢
阿富汗人里斯本喀布尔
《里斯本条约》有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