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策略

2021-10-11 01:52施建军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意识培养史料实证初中历史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及唯物史观。其中,史料实证意识是最为重要的,如何对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进行培养是目前教学的重点。初中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阐述了史料实证概念,分析了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的原则,并提出了培养策略,以期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意识培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7-0072-02

引  言

在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史料实证的概念不了解,未能按照有效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导致培养效果不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端正自己的史料观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应意识到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并基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培养效果,并根据相应的结果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史料实证概念的界定

史料实证是指人们对已经获取的史料进行分析和探究,并运用可信度相对比较高的史料将历史事件进行重现的一种方法[1]。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只能结合现有的历史史料加以推论并进行考证。在考证分析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应逐渐认识到历史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历史时空观。所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重视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辨析,提高自身对史料的选择能力,这是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前提[2]。

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应建立在可信度较高的历史史料基础上。利用证据进行推论,总结历史规律是当前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目前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能力[3]。史料不仅包括文献记载,还包括相应的文物及器具。文献记载是记录人们以往的言行和相关事件的,而相应的文物和器具是前人的生活用品、生产资料和社会交际工具的遗存,是对人们行为轨迹的一种记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历史是一个凸显人文性的学科,学习历史应有所依据,而史料实证是培养人们证据意识的最佳方式[4]。

二、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的原则

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也应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真实性原则。教师所选取的史料应真实可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不问史料的出处,而是要保证史料的真实性,从而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开放性原则。在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不能只为印证教材观点选择史料,要多层次、全方位、辩证地选择史料。再次,适用性原则。教师所选择的史料还应基于教学内容,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否则无法达成教学目标。最后,可读性原则。教师选择的史料要具备一定的可读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提供便利,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5]。本文依据这些教学原则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三、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策略

(一)端正自身史料实证观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初中阶段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端正自身的史料实证观念,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也会采用史料,但是史料的选择过于单一,只是为了论证教材内容,容易限制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新时期,首先,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问题进行相应的历史探究,提升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辨意识和思维品质。

其次,历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学能力。要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教师本身就要具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做到史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6]。

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纪录片、图片、地图及古书等讲述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历史实证的重要性,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史料分辨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史料的价值

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白,若想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史料分辨能力[7]。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归纳,就相应的历史问题进行史料区分,确定其来源和性质,使学生在探究和应用史料的过程中,认识史料的价值,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述“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的相关内容时,为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抗日战争中日本人的侵略行径,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史料,这些史料可以是老照片,可以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的回忆录,也可以是当时中国新闻、报纸的报道,逐渐引导学生意识到史料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分辨能力,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奠定基础。

(三)基于内容选择正确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在进行史料实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基于教材内容选择正确的史料,并采用多种史料论证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8]。

例如,在讲授“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分析相关事件,例如,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在如火如荼地搞改革,为什么最终却以失败收场?为什么甲午海战的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中国只沦为“半殖民地”,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进行问卷调查以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认识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也不同,所以在进行史料论证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9]。

例如,教师在讲授初中历史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分析,以学生更加喜欢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史料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加深对历史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庄华观.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106.

尹丹.浅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7):98.

王树威,王福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1):56-57.

錢少珍.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J].学园,2018,11(20):99-100.

张骏.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3):21.

李枝花.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38-39.

倪菊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教育界,2020(23):47-48.

罗柏林.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0):98.

庄华观.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106.

作者简介:施建军(1981.5-),男,福建晋江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意识培养史料实证初中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安全生产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