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郑谷3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1-10-12 08:11王彦辉樊永强苗兆丰董亚南刘劲哲韩燕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透光率叶面积谷子

王彦辉,樊永强,苗兆丰,董亚南,刘劲哲,韩燕丽

(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5)

谷子(Setaria italicaBeauv)具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广、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1-2],是我国重要的杂粮,被誉为杂粮之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平衡饮食的追求,谷子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青睐[3-4]。郑谷3号为新推出粮用常规品种,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在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为6 486.3 kg/hm2,适宜在河南省夏谷区种植。种植密度可以影响谷子的产量,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群体内的通风透光情况、增加谷子干物质积累[5-8]。郭瑞锋等[9]研究认为,谷子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刘红霞等[10]研究表明,谷子的产量随密度的上升呈抛物线形态,合理的密度可协调成穗率、穗粒数及千粒质量之间的关系。谢贵宁等[11]研究表明,谷子产量与种植密度关系密切,合理密植能提高谷子光能利用率。目前,针对郑谷3号的种植密度研究较少。

本试验通过研究郑谷3号不同密度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索不同密度条件下夏谷植株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性状、生态性状等变化,旨在为河南夏谷区郑谷3号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谷子品种郑谷3号是2011年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以安10-4172为母本、复532×M24为父本进行杂交,对后代材料进行多年定向选择2018年育成的新品种。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19年6—9月在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试验场进行。前茬为空白地,人工条播。播前旋耕并施基肥,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 m3/hm2,其余田间管理根据当地栽培条件常规进行,各小区的田间管理活动完全一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共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1.40万株/hm2,处理2.50万株/hm2,处理3.60万株/hm2,处 理4.70万株/hm2,处理5.80万株/hm2。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小区种8行,行长5 m,行间距0.4 m,小区面积3.2 m×5.0 m。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谷子开花后7 d,在各个种植小区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5株长势均匀、高度一致的健康植株,晴天10:00—12:00采用HM-GH2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旗叶光合参数;用叶面积测量仪(YMJ-B)测量叶面积,计算得到叶面积指数(LAI);用叶绿素计(SPDA-502Plus)测量植株展开叶的叶绿素值;透光率使用光照度传感器(TP-PT-1)分别测量谷子底部和顶部的光照强度,计算透光率。

在谷子蜡熟末期,每小区按照5点取样法,选取长势均匀、高度一致的5株健康谷子测定株高、茎粗(测量基部第三节)、穗长、穗粗、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将样品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置于烘干箱内烘干,测定茎干质量(测量基部第三节)、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质量;在各试验小区选取中间种植行6行,测定其实际产量,折算成公顷产量。

1.4 数据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试验数据的统计和相关性分析,采用Duncan's检验法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谷3号的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谷3号的茎粗、茎干质量、穗长、穗粗、地下部分干质量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株高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茎粗、茎干质量、地下部分干质量在各处理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处理4、5的穗长与处理1、2、3差异显著(P<0.05),处理3、4、5的穗粗与处理1、2差异显著(P<0.05)。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谷3号的经济性状及倒伏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谷3号的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成穗率等经济性状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其中,成穗率在各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单穗质量和穗粒质量在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P<0.05);倒伏率随着密度的增大逐渐增大,且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P<0.05);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处理3产量最高,达到6 130 kg/hm2。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谷3号叶片的光合参数影响

由表3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谷3号叶片的胞间CO2浓度逐步上升,各处理间的胞间CO2浓度差异显著(P<0.05);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逐步下降,其中,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处理2、3、4间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气孔导度在处理1、2间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处理间差异均显著(P<0.05)。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谷3号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2.4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谷3号生态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知,随着密度的增加,不同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逐步增加,透光率和地上部分干质量逐步下降,叶绿素值先上升后下降。处理1、2、3的叶面积指数与处理4、5的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处理3的叶绿素值最高。处理1、2的透光率与处理3、4、5的透光率差异显著。处理1、2、3的地上部分干质量与处理4、5差异显著。

表4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谷3号生态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种植密度影响了谷子植株个体对水分、营养和光照的吸收与利用[12-17]。庄云等[18]、王显瑞等[19]研究认为,不同种植密度下谷子的株高和密度呈正相关,但颜丽美等[20]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谷子的株高和密度呈负相关。本研究发现,随着密度增大,郑谷3号的株高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密度和生活环境差异对谷子的株高影响不同。另外,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郑谷3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逐渐减小,推测是因为随着密度的增加,叶面积指数上升,植株间的透光性降低,导致叶片光合作用下降,胞间CO2浓度上升。

合理密植是谷子高产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发现,种植密度越大,植株越瘦小,茎粗和茎干质量越小,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也越小,同时倒伏风险上升。当种植密度超过最佳密度后,由于植株群体过大,单株之间出现明显的光、营养、空间的竞争,进一步导致个体的发育受阻,通过增加密度已不能弥补单株产量的减少,因此,总产量降低,这与颜丽美等[20]和倪杏宇[21]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密度为40万~80万株/hm2时,随着密度的上升,郑谷3号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当密度为60万株/hm2时,充分发挥了植株群体和个体的生长潜能,产量达到最大,为6 130 kg/hm2。今后可进一步探索最佳播期、提升田间水肥管理技术并通过喷施生长调节剂等手段获得更高产量。

猜你喜欢
透光率叶面积谷子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干旱胁迫和施钾量对大豆叶片补偿效应影响研究
影响煤制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因素实验分析
打谷子
2种水培观叶植物叶面积回归测定①
基质及遮阴对台湾桤木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国外对汽车车窗玻璃遮阳膜是如何规定的
晒谷子(外一首)
有必要给手机贴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