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涉铅企业遗留场地环境状况调查研究

2021-10-12 01:20琦,徐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监测点用地监测

方 琦,徐 雯

(1.湖北省襄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襄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 襄阳 441021)

随着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企业搬迁、停产,因此遗留了大批场地。这些场地因曾生产、排放、存储过污染物质,土壤和地下水很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1],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但空置又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因此,这些场地的修复和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本文以某涉铅企业遗留场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厂区内土壤及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测定重金属、有机物等,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以了解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企业概况

某涉铅企业始建于2002年,遗留场地占地面积为7 561.7 m2,原有一条年产5 000 t的再生铅生产线,2009年新建一条年产2.5万t再生铅的生产线,主要回收和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生产再生铅,于2012年停产。场地相邻地块以工业企业、农业用地以及山区为主,无特殊敏感目标。

原有再生铅生产项目主要采取将废旧铅蓄电池拆解后的板栅及铅泥等混合物与铁屑、煤、白煤按比例投入熔炼炉中熔炼,在高温条件下以铁屑还原置换出废料中的铅成分。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炉窑烟气,主要污染物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及其化合物等;废水主要为拆除废旧铅蓄电池产生的含酸废水、地面冲洗废水等,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铅等;固体废物主要为燃煤炉渣、熔炼废渣及少量除尘器收集的烟尘等。

2 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及监测项目

2.1 土壤样品

本次土壤监测点位主要布设在具有潜在污染源的区域,共布设8个土壤监测点位。污水处理区土壤监测点位与地下水监测点位相同,采集地下水时同步采集土壤样品。该点位3 m以内采集4个样品(0~0.5 m、0.5~1.0 m、1.0~2.0 m和2.0~3.0 m),3 m以下采集2个样品。其他疑似污染区域铅熔炼区、冷却烟道出口、原辅材料储存区采样深度为3.0 m,分层采集4个土壤样品(0~0.5 m、0.5~1.0 m、1.0~2.0 m和2.0~3.0 m)。其他区域原租赁车间北侧、办公区样品采样深度为2.0 m,分层采集3个土壤样品(0~0.5 m、0.5~1.0 m和1.0~2.0 m)。8个土壤监测点位共计采集土壤样品32个。

根据《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的相关规定,土壤样品监测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土壤样品监测项目

2.2 地下水

本次地下水调查主要在污水处理区和场地北侧现有地下水井各布设1个地下水监测点位,采样深度为监测井水面下0.5 m。监测项目有pH、总硬度(以CaCO3计)、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铝、挥发性酚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法,以O2计)、氨氮、硫化物、钠、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汞、砷、硒、镉、铬(六价)、铅、镍。

3 土壤监测结果及评价

3.1 pH

本场地32个土壤样品pH测试结果范围为3.9~7.9,具体监测结果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本场地土壤样品以中性为主,这类样品占样品总数的68.8%,呈酸及强酸性的样品有1个,为原辅料储存区土壤监测点位的样品。该点位使用期间主要用于堆放回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破损电池废酸的影响,造成表层及中层土壤偏酸性。

表2 土壤pH监测结果

3.2 重金属

本次调查共监测了8种重金属元素,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32个土壤样品中六价铬均未检出,砷和铅各有1个样品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所有样品均未超出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可按第二类用地进行规划。

表3 土壤中重金属监测结果

3.3 有机污染物

本次检测的38项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检测指标中,有32项检测指标均未检出,其余6项指标被不同程度地检出,有检出的指标主要为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四氯乙烯、苯和氯苯,具体监测结果如表4所示,但这6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

表4 有机物检出结果

4 地下水监测结果及评价

本次调查中,该场地共设置2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共测定26种监测项目,有14个项目未检出,其他12个项目的检出结果如表5所示。因为土壤样品测定结果显示可按第二类用地进行规划,所以参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标准限值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检出指标浓度均未超过Ⅳ类标准限值。

表5 地下水监测结果及评价

5 结论

对于本次场地环境调查的8个土壤监测点位,32个土壤样品中仅砷和铅的测定结果超出《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所有项目测定结果未超过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2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地下水样品所有监测因子含量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Ⅳ类标准限值。该场地后期使用过程中可根据第二类用地要求进行规划,但应提高环保意识,严格执行环保措施,加强对区域内土壤和地下水的保护。该场地原辅料储存区部分区域土壤呈酸性,经分析,场地使用期间主要堆放回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堆放过程中可能受到破损电池中废酸的影响,造成表层及中层土壤偏酸性,建议场地在后期利用过程中重点加强土壤保护和风险管控。

猜你喜欢
监测点用地监测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