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绘画活动中的幼儿主体性

2021-10-12 07:04许妮娜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简笔画成人蝴蝶

看到案例中教师为幼儿画中的小蝴蝶“一模一样”而困惑,我不禁想起在幼儿园见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在幼儿的画中,房子都有着三角形的房顶,太阳都是画一个圆后在外围画上放射状线条,花朵都是由椭圆形的花瓣、一根花茎外加两片对称的叶子组合成的……这让我产生了一些疑问,并引发了我对美术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再思考。

一问:蝴蝶是幼儿自己想画的吗?

蝴蝶是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内容,那么这个内容是谁选择的呢?案例中,有教师提出疑问:“孩子的画中为什么总是有蝴蝶,我们又为什么要让孩子画蝴蝶呢?”我认为这是本案例非常核心的问题。到底应该是“教师让孩子画”,还是“孩子自己想画才画”?答案不言自明。然而在实践中,教师还是不知不觉地会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前面,牵着幼儿的鼻子走,而忽略了幼儿的意愿。

如果幼儿真的对蝴蝶感兴趣,并且有画蝴蝶的意愿,他们必然会积极地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因此,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幼儿对蝴蝶等各种事物的兴趣,创设支持性的环境保护幼儿的绘画兴趣。只有在幼儿自己真正想画时,美术活动才是有意义的。

二问:蝴蝶是幼儿自己想要观察欣赏的吗?

从案例中看到,有教师想到了要组织幼儿观察真实的蝴蝶,可是又担心幼儿对于动态的蝴蝶观察难以到位,以至于无法体现在作品上。我认为,我们成人可以引导幼儿欣赏周围的事物,但不应对幼儿欣赏后如何来表达表现做预设。我们要做的是相信幼儿,为他们创造充分进行审美体验的机会。蝴蝶可遇而不可求,只要幼儿有兴趣,我们就要抓住机会和他们一起观察和欣赏。幼儿的观察力有别于成人,成人也许觉得舞动的蝴蝶难以进行观察,幼儿却能捕捉其中的美。有的幼儿可能会用流畅的线条表现蝴蝶飞舞的轨迹,有的幼儿可能会用五彩的色块表现蝴蝶的斑斓色彩,这些都是幼儿基于自己审美体验的表达。谁规定画蝴蝶就一定要描绘蝴蝶的外形呢?我们要对美术创作有更宽阔的认识。

更进一步来说,我们应该给幼儿创造更多观察、欣赏的机会。动态的真实的蝴蝶、静态的蝴蝶照片、艺术家创作的蝴蝶作品等,都是可以欣赏的对象;蝴蝶的外形特征、美妙的姿态和五彩的花纹等,都是可以欣赏的部分。另外,我们不能期待幼儿通过一次观察、欣赏就立刻进行创作,不能让幼儿为了画蝴蝶而画蝴蝶。幼儿需要积累丰富的审美表象,在一定的情感激发下,才会产生创作的冲动。我们不妨等一等幼儿,即便他们在观察、欣赏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创作蝴蝶,问题也不大。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幼儿保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保持对艺术的长久兴趣。

三问:蝴蝶是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的吗?

幼兒表现蝴蝶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他们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幼儿可以画蝴蝶,可以泥塑蝴蝶,可以用积木拼搭蝴蝶,甚至可以用肢体动作展现蝴蝶的姿态,或创作诗歌表达对蝴蝶的情感……即便是画蝴蝶,幼儿可以画现实中的蝴蝶,也可以画想象中的蝴蝶。每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留有充分的空间让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呢?我们能否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幼儿创作的过程及作品呢?

案例中的教师们对幼儿笔下千篇一律的简笔画蝴蝶有很多反思,其中就提到了环境中成人提供的简笔画示范。我认为,如果是幼儿自己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了用简笔画的方式表现蝴蝶,那可能是幼儿自己将复杂事物做了化繁为简的思维加工,他们画出了自己心目中蝴蝶最重要的那部分特征。这是幼儿思维和美术创作的特点。但如果是因为成人创设了相对单一的环境,或成人直接完成了将具体事物抽象化的过程给幼儿示范,让幼儿模仿,那是不合适的。我们要把创作加工的过程留给幼儿去完成,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会呈现独特的视角,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这恰恰是儿童美术的魅力所在。

总之,我们要相信幼儿,当我们把绘画活动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幼儿,在内容选择、审美体验、表达创作上都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将会徜徉在艺术的世界里。

(泰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许妮娜)

猜你喜欢
简笔画成人蝴蝶
养大成人
神形兼备的简笔画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
神奇的太阳
找找看
简笔画白鹭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