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 提质增效

2021-10-12 02:08左利陈士海
农民科技培训 2021年10期
关键词:涟水县农广校高素质

左利 陈士海

涟水县农广校作为全县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力量、“三农”政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农村农民服务的有效渠道,积极发挥职能使命,把提质增效作为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要求和农广校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头号任务加以贯彻落实,以“实行三级联动强化组织领导、注重三库建设强化调查研究、开展三分培训强化精准培育、搭建三大平台强化服务引导”四轮驱动,全力提升培育质量,向建机制、定规范、抓考核转变,全面重塑培育理念,注重运用市场办法激发多元主体活力、注重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工作、注重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贡献了力量。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行三级联动

健全完善的层级管理体系是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涟水县以政府主导、部门承办、多方参与、注重实效为原则,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培育管理机制,由县长任组长成立有政府办、财政局、审计局、纪委、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组成的“涟水县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按季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年度规划、组织实施、部门协调、质量监管和考核评比等工作,乡镇成立了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工作小组,每个村居指定一名村干部作为农民培训专职联络员,并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年度目标,制定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实现按月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由涟水县纪委、财政局和农业农村局三个部门成立专班,严格对照项目要求和培训方案,按照训前方案论证-训中推门检查-训后重绩问效的程序对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项目进行全程监管,重点检查培训效果、资金使用、组织管理和培训台帐,努力提升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强化调查研究,做好三库建设

一是建好对象库。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涟水县镇村三级联动,组织人力,保证精力,沉下身子,进村到户,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广泛宣传登记,对农业从业人员产业情况、文化层次、年龄结构、培训意愿、培训需求、培育成效等进行调查摸底,分类统计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和小农户数量及分布,由涟水县农广校统计汇总,将符合条件的培育对象及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培训对象库,为分类分层精准培育夯实了基础。

二是建好师资库。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培育质量的保证,涟水县农广校按照实际需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组建了以农业高等院校教授、农业科研院所专家、农技推广体系骨干、农村优秀乡土人才、农广校教学能手为主体的112人讲师团队伍,承担着全县农民教育培训、技术指导、创业孵化、政策宣讲和跟踪服务等工作,制定了使用、调配、培养、考核管理制度。每年根据上级部门安排与自身需求不定期选派讲师团成员参加中央农广校、省市农广校组织的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同时鼓励支持农广校专兼职教师着力练好内功,在系统化培育、提升教学技能和跟踪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建成有爱农之心、有职业素养、有执教本领、有扎实学识、有创新精神的“五有”农广校师资队伍。2019年,涟水县农广校教师左利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教师。

三是建好基地库。实训基地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有效载体。涟水县按照“有培育场所、有管理机构、有师资团队、有管理制度、有典型示范、有政策扶持”的六有标准,遴选产业特色明显、产业规模较大、产业效益较高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实行统一挂牌、统一管理制度,并推荐创建益农信息社,为周边农户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等信息和实践引领,为就地就近开展培训提供条件和保障。目前已建设国家级农民田间学校1所,省级农民田间学校2个,市级农民田间学校7个,县级农民田间学校17个。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34期,培训学员4362人,在颜家庄家庭农场等3家农民田间学校开办农民中专班,组织学员开展集中授课、实习实践。涟水县先后接待省内外农民培训现场教学和观摩学习4113人次。

三、强化精准培育,开展三分培训

涟水县农广校遵循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律和农民的现实需求,创新培训模式,精心组织实施,抓实落细培训关键环节,采用了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经验交流与专家点评、校地合作与校企联办、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产业小组讨论与分组跟踪指导“五个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实施精准培训。

一是分类培训。对小农户、种养大户、农业经营主体、返乡下乡创业者分别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种养加能手培训、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和创业创新青年培训。二是分层培训。根据乡镇产业发展需要,实行送教下乡进村到社,对小农户开展实用型、技能型、普及型培训。根据种植、养殖、加工等大户分布和产业情况按照片区集中到县农广校开展生产型、融合型、提升型培训。根据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按照类型组织到农业院校开展复合型、拓展型、能力型培训。三是分模块培训,强化培训课程的模块化设计。对经营主体带头人强化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等内容;对创业创新人员强化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科学发展等内容;对专业大户等生产型农民强化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对小农户强化生产技能、农民手机应用、创业意识和安全常识等知识培训。

涟水县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注重小农户与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衔接、注重高素质农民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衔接、注重农民技能培训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努力培育高素质、高技能、高学历的“三高”农民。充分利用新媒体,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等有产业、有规模的参训学员中广泛宣传和引导鼓励他们参加“半农半读”中高职学历教育,促进农民学历提升。三年累计招收现代农艺技术、园艺技术、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等3个专业中专学员1040名,开展蔬菜園艺工、农作物植保员等职业工种鉴定1366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62人;2019年秋依托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开启高职招生,共招收141名大专学员。

四、强化服务引导,搭建三大平台

2019年由涟水县农广校倡导成立了“涟水县新型职业农民协会”,以认定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主要对象,聚集农业产业大户,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目前已发展会员316人,产业经营规模达20多万亩,已逐步延伸成为高素质农民的技术交流平台、合作互助平台、爱心奉献平台。

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产业培训、信息服务、交流参展,对接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企业,通过团购和订单形式洽谈产品及服务,为成员解决卖粮难、粮价低问题,实现企业和大户双赢。协会多次组织成员“走出去”,赴安徽、山东、河南及本省多地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实验实训基地参观考察“三新”技术、农资产品、农业服务及产业发展模式,拓宽视野、开拓思维,聘请专家为成员产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难题。为规范农业经营主体运行管理和节约开支,协会统一安排会计代账,解决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做账难的问题。涟水县通过“农广校+”,组建高素质農民产业在线交流群,成立高素质农民协会,以金融帮办、跟踪服务等形式,在“扶”“育”上下功夫,激发农民自身发展内力,有效促进建立了一支能够适应当地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涟水县《平台“扶育式”农民职业教育案例》在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推出的“十大宣介”活动中,荣获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在抗疫关键时期,协会更是承担起社会责任,发起了“守望相助共抗疫情”倡仪书,在自身效益并不太好的情况下,会员们慷慨解囊、齐心协力为抗疫一线人员捐款捐物,先后捐款4.2万元、捐赠大米2.61万斤、蔬菜1.5万余斤,为抗疫前线送去爱心;2021年7月上旬,河南省遭遇特大洪涝灾害,联合会会员捐赠1万元;7月底本地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协会组织会员采购水果、牛奶、纯净水等价值1.5万元的物品,慰问县境内高速公路、机场等卡口防控人员及县人民医院核酸检测中心医务人员,助力涟水疫情防控工作。

涟水县通过农民教育培训涌现出一大批带头创业致富的优秀典型。王利等8名农广校学员被授予淮安市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标兵;陈俊生等13名农广校学员成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学员乔林中获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学员称号,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突出贡献农民奖”;学员颜刚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农场主”“淮安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淮安市劳动模范”“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称号。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也带动了涟水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品牌意识和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学员陈韦舜的草莓、李明顺的芦笋、吉子勇的豆丹、姜建的西瓜、陈俊生的葡萄、王利的稻鳖等农产品品牌闻名涟水县内外。另据统计,目前农广校参训学员土地流转面积达70万亩,占全县流转土地的90%,申办家庭农场1101个,123个县级以上示范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全部是农广校学员,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作者单位:1.江苏省涟水县农广校

2.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涟水县农广校高素质
涟水县首创“开门审案” 提高执法水平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发展——涟水县应急管理局“首违不罚”典型案例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