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与单元之间教学设计

2021-10-12 22:50谢新元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起因人物描写帽子

谢新元

摘要:义务教育教科书下册语文有两个单元值得研究,,第五单元,第六单元,这两个单元究竟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我们许多老师,根本不明白编排的特点及编者的意图。前者是写人,后者是写事;在我们的教学中,在学生的写作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将写人的作品与叙事作品混为一团,不区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当然教学效果甚微;学生作文时人也写不好,事也写不会。在微观上我们要把握好每个单元的教学特征;在宏观上,要把握好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区分第五单元与第六单元的异同

教学内容;义务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第六单元片段。

教学目的:理解、掌握单元的教学特点及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难点:区分写人作品与叙事作品的异同

片段赏析:

一、(第五单元人物描写13课、14课两篇)赏析:

(课文)品读:13课人物描写一组的“摔跤”本文选自《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这篇选文片段写的是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事,符合儿童好玩好斗的心理特征。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鵮架似的对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跳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

选文里用了哪三种不同的写作方法,“要不———摔跤”,“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通过对话来刻画两孩子;“跳”、“退”、“闪”、“脱”、“叉”是动作描写,把小胖墩儿的喜爱好斗的性格勾勒出来了;“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数,欺负对手傻大黑粗……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既有“实”小嘎子的心计,玩心眼,也有“虚”小胖墩儿,笨、傻。即虚实结合。

人物描写一组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本文选自《骆驼祥子》,作者老舍。

读一读,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这里“计划”,“显出”,“看看”,“露出”,“无疑”,“傻子似的笑”通過心理活动和神态来描写人物的形象。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这里不仅写了外貌,而且用了幽默的笔调,“特别亮的是……被驴啃了一口。”

人物描写一组的“两茎灯草”’,本文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五、六回。

“严禁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了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文中不仅运用了对话,动作,神态,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运用了讽刺的手法,通过这一讽刺,惊醒读者,然严禁生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吝啬、贪婪,守财奴性格刻画的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此外,如14课《刷子李》写了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1、上述文段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的方法或手法?

2、运用你学过的基本方法或手法,写一片段你熟悉的人或事。

二、写事课文(第六单元)

赏析《跳水》,故事的内容: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在往回航行,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船长的儿子才十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桅杆;水手们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攀着绳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猴子爬到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一头,还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他放开了绳子,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即使取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直接摔到甲板上;正在这时,船长从船舱出来,手里拿着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此状,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孩子跳向水中,终于得救了。

1、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和结果是什么?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发展(猴子拿孩子、孩子追)→高潮(追到最高处)→结果(跳下水)。

2叙事作品有那三要素?

①起因、②经过(发展、高潮)、③结局。

三、交流互动:

第五段元人物描写一组,作品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对话、动作、、心理活动,神态、外貌,虚与实,讽刺的手法),第六单元(15课自相矛盾、16课田忌赛马、17课跳水);我是这样问学生,他们各自写了什么事?每课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然后对照两个单元寻找区别。

四、总结感悟

两个单元的相同点:都写了事:

两个单元的不同点:第五单元,通过不同的方法集中笔力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第六单元遵循叙事特点三要素,集中笔力写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

猜你喜欢
起因人物描写帽子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