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赋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1-10-12 07:06周琴夏友福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党史思想大学生

周琴 夏友福

摘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融媒体具有可视化、个性化、互动化、参与感等优势,能让党史“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因此,高校应当把握媒介环境变革的优势,从学习方式、载体、形式等方面寻求契合00后大学生兴趣的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性、生動性、实效性。

关键词:融媒体环境;00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6-0001-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高校网络育人实效性提升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GX-402;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019—2020年度院级科研项目“融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QY2019SZY0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作为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要充分认识党史的重要价值,清楚党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联,明确融媒体环境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相互作用,从中寻求到契合00后大学生兴趣的党史学习教育创新路径,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00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价值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可借助党史学习教育引导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一)党史学习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持续奋斗,特别是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国共产党以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己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铸就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如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都成了一种文化信仰,引领着一代代中国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因此,要充分运用党史学习教育引导00后大学生,提高该群体对历史知晓度,将历史转化为激励前行的精神力量。

(二)党史学习教育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交织与并存,部分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也呈现出了负面、消极的倾向,如近年来涌现的“佛系青年”“社会巨婴”等,明显与青年人的活力与朝气、激情与梦想不匹配,更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为民族独立、复兴而持续奋斗,他们的事迹彰显了理想信念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因此,要运用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事迹激励00后大学生,让其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融媒体环境下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契机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以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1]。随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以及“四全媒体”的出现,信息呈现出了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态势,传播方式、舆论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传播媒介的变革、传播环境的变化恰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融媒体的可视化、个性化让党史“活”起来

可视化程度高、沉浸感强、精确化、个性化是融媒体的优势[2]。党史学习教育可利用融媒体的表现方式,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展现有时间跨度、历史厚度和现实深度的党史,让党史变得可亲可近、喜闻乐见。例如,新华社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推出的《红色气质》、100周年制作的《28岁的你》《我的微党史日历》等,以“党史+融媒体”的传播方式,以互动化表现形式还原历史,让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也让故事“活”了起来,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鉴于此,融媒体为党史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形态,实现了对静态的历史进行动态的呈现和广泛的传播。因此,高校更应充分借助融媒体可视化、个性化的优势,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使之更契合00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信息接收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二)融媒体的互动性、参与感让学生“动”起来

融媒体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的参与感置于首位,通过互动吸引、转化、沉淀、经营用户。在此过程中,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更加强化,接收者的参与感更加凸显。众所周知,调动受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能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却表现出参与不足、参与无效甚至不参与的现象[3],反映出了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性。00后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热衷于使用数字媒介,当今社会也处于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状态。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教育中可以运用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通过打造互动式虚拟场景,提高00后参与的积极性,真正使得学生能够“动”起来,进而在实践参与过程中深化对党史的认识、理解与感悟。

三、00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路径

党史学习教育是理想信念、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载体,融媒体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高校应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寻求创新路径。

(一)优化教育方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性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受教育者(接受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接受活动[4],教育方式是影响工作实效的重要因素,高校要运用分众化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首先,要善用榜样力量开展正面引导。榜样示范法通过选取和宣传先进案例,榜样自身的先进思想、事迹等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外化为实际行动。党的百年历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看似无声,实则有力,这种力量能够带给青年学生在思想上的震撼。因此,要深挖党史中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尽量选取贴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案例,这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其次,可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当前不少学生对学校教育引导带有抵触、排斥情绪,特别是高职学生对正面宣传的内容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对此,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反面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使之能够引以为戒,做到自警、自省、自律,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创新学习载体,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受教育者能否注意、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5]。首先,要围绕大学生的关注点,打造党史云上课堂。根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个体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用户上网意愿、上网习惯也加速形成。因此,高校应抓住青年学生的上网习惯,将线下课堂转向线上线下课堂有机结合,围绕学生的关注点打造党史学习教育云上课堂,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其次,要契合大学生媒介偏好,打造趣味学习载体。《2019年度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显示,理论性太强、说教味过浓是学生反映的当前思政教育类主题网站或新媒体网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6]。反观00后的媒介使用习惯可以发现,该群体热衷于使用数字媒介,偏好于網络虚拟空间,《Z世代洞察报告》显示,Z世代在移动互联网下的娱乐触媒方式集中于视频娱乐、手机游戏、在线音乐等。因此,高校可以因势利导,以00后大学生的媒介偏好和媒介使用习惯为切入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采用党史学习闯关小游戏、H5趣学党史等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

(三)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沉浸感

当前,由VR、AR、MR等虚拟技术而衍生出一系列新型媒介形态,能在特定场景中形成拟真环境,身处其中的人能够获得真实的视听感和触感,拥有更加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首先,高校要着力借助虚拟技术,打造互动式学习场景。将虚拟技术优势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对0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如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依托“5G+3D+VR”虚拟仿真技术,重点围绕长征精神、红岩精神,打造了红色旅游教育资源平台,还原了党的百年奋斗场景,开展了沉浸式、互动式学习体验。其次,要着力借助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展体验式实景教学。充分发挥革命历史博物馆作用,开展馆校合作,组织学生到革命遗址或陈列馆,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场感知,以增强00后大学生对历史的情感认同。

四、结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党史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生动素材,融媒体技术赋能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育实效性。因此,高校应把握融媒体带来的契机,从学习方式及载体、展现形式等方面寻求新路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董黎丽.融媒体时代纸媒的优势及突围之道[J].新闻战线,2016(08):48.

[2] 唐铮.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融媒体优势[J].求是,2021(07):34.

[3] 刘宏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5.

[4]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5.

[5] 易莉.思想政治教育榜样示范法的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19.

[6] 胡小娱. 2019年度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110.

作者简介:周琴(1992—),女,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网络思政教育。

夏友福(1976—),男,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传媒经济学。

猜你喜欢
党史思想大学生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