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要求探析

2021-10-12 07:05马登环马登杰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新媒体

马登环 马登杰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是媒体领域革新与进步的大势所趋,而新的媒体环境对新闻编辑记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新闻编辑记者不仅需要负责完成新闻信息的采集与编辑等工作,更需要运用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新闻产品的质量。新闻编辑记者需要主动适应全新的媒体环境,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本文结合新媒体发展形势,分析新闻编辑记者面临的挑战,探讨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素养应对各类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编辑记者;记者素质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218-03

一、引言

新闻编辑记者在新闻生产工作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最基本的信息采集、整理、编辑,甚至到新闻的傳播、推广,他们需要全程参与。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对新闻编辑记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编辑记者需要主动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转变思维,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本文就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开展研究和分析。

二、新媒体环境带给新闻编辑记者的挑战

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应运而生的,其具备的最主要优势在于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拓展了新闻信息的传播广度,展现了快捷性、高效性、交互性等特征。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既是媒体领域在发展变革中摸索出的全新路径,也是新闻传播领域对媒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新闻编辑记者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信息传播,不仅在传播方法和传播渠道上发生了变化,更是直接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路径。具体来说,新媒体环境给新闻编辑记者主要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新闻信息传播渠道拓宽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路径通常只限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平台,而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终端都纳入了传播体系当中。人们运用互联网平台,借助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了解一个新闻事件的大概情况。受众可以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信息的获得渠道更加宽泛,无论是新闻客户端、新闻网站,还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应用频率较高的社交类APP,都可以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平台,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但同时也对新闻编辑记者新媒体环境适应性和信息平台应用能力提出了系统化的要求[1]。

(二)新闻信息传播效率提高

信息传播渠道拓宽,新媒体也带来了海量的新闻信息。信息的传播频率极高,传播范围也更广,受众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搜集新闻信息,而信息一经发布,即可实时传递给广大受众,各类直播平台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率。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这意味着受众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发布者,媒体从业人员不再是新闻话语权的唯一持有者,受众可以针对新闻信息发表个人看法,并决定是否要将信息分享给身边人。这种扩散式的信息传播形式使新闻编辑记者的工作成果受到了更多人的监督,新闻编辑记者在能够赢得更多赞许的同时,往往也承受着来自各方的质疑。

(三)新闻信息传播模式改变

传统媒体在传播新闻信息时往往只能依赖比较单一的形式,如广播依赖于声音,报纸依赖于文字,信息承载形式相对多样的电视依赖于单向的传播模式,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何时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受众的选择面都比较狭窄。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环境的信息承载力大幅度增强,视频、音频、文字、图片、H5等形式都可以成为传播信息的形式,形式多样的简短新闻信息正逐步替代长篇大论的规范性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新闻编辑记者专业性的展现空间[2]。

(四)新闻编辑记者自身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传递可以借助直播的形式进行,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记者能够做到随机应变,随时投入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但现实情况是许多新闻编辑记者仍然固守传统的编辑思维,过于保守的态度、过于僵硬的模式使得部分新闻编辑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无法很好应对,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新闻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最终的呈现效果。还有部分新闻编辑记者缺乏创新能力,无论是视野还是思想都存在局限性,这成为新闻编辑记者无法适应新媒体发展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

新媒体环境与传统媒体环境大不相同,部分新闻编辑记者因思维模式过于固化,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创新发展的意识,逐渐出现了与新媒体发展环境相斥的情况,不仅不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也会降低新闻报道的质量,对新闻媒体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3]。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闻编辑记者还需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新的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

(一)与正确政治方向一致的政治素养

曾经,新闻编辑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新闻编辑记者承担着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守门员”的角色,直接决定着将何种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从哪一个角度入手报道新闻。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记者在信息传播体系中拥有极强的信息把控力,几乎成了信息传播体系中的掌控者。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掌握着对外发声的“麦克风”,新闻编辑记者在信息发布流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被削弱,部分新闻编辑记者甚至认为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与网络小编并无差异。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即便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记者在新闻领域的地位仍然较高,能够产生的舆论影响力仍然十分突出,需要主动承担起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将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反馈给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在提升政治素养方面下功夫,同时增强自身的政治敏锐性,以政治素质指引自身观念、约束自身言行,更好地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二)与传统媒体同等的工作能力

媒体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展和前进意味着要离开现阶段所处的位置,意味着要颠覆固有的新闻信息制作与传播模式,但这并不代表着传统媒体在过去数十年中走过的路和积累的经验是毫无价值的。相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许多信息发布者而言,传统媒体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有严格的要求,在信息审核流程和制作方法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受众心中,传统媒体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针对同一新闻事件,如果在新旧媒体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舆论倾向,大部分受众仍然会选择相信传统媒体,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传统媒体工作能力的肯定[4]。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记者需要保持与传统媒体同等的工作能力,坚定个人理想,坚守职业发展方向,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博取受众眼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起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职责。新闻编辑记者应当运用更加灵活自由的信息表达方式,拓展自身的信息传递空间,抓住受众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将运用单一平台进行的信息传播转换为多平台的同步信息推送。新闻记者还需不斷提升自身的工作实践能力,及时把握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充分展现自身的专业能力,从新闻事件本身出发,结合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与该新闻事件相关的各类主体,从细节处着手,加强信息传播引导,使新闻报道能够在受众群体中产生正面积极的思考,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坚持新闻内容至上的原则,维护新媒体领域中的良性竞争环境。

(三)与网络环境适应的创新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必将改变媒体领域原有的发展环境,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新闻编辑记者不能固守“老一套”,而是应当主动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开拓更为广阔的信息传播渠道,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信息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

从受众角度来看,新媒体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了他们快速获取新闻信息的要求,简短、直观、双向性的信息传播模式提高了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但也形成了许多新的新闻报道语言习惯,新闻编辑记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同时,也应当强化自身适应新的发展环境的能力,学会立足于受众角度看待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新闻报道切入点,学会运用新的媒体平台体现舆论引导的价值,形成更能满足受众需求的全新新闻报道形式。

另外,在报道内容方面,新闻编辑记者应当加强创新,制作出具有新鲜性、独特性、吸引力的新闻产品,使之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发展的有利地位。新媒体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受众面对大规模的信息,无形中提高了对新闻质量的要求。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制作出别具一格的新闻内容,灵活借助新的平台传递新闻信息,学会运用不同的信息传播载体,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注意,提高受众的满意度。除此之外,媒体也应将创新发展的视角转向内部机制的调整,适当简化新闻编辑记者的工作流程,建立数字化信息传播平台,消除新闻编辑记者与受众之间的隔阂,便于及时获取来自受众方面的信息反馈。

(四)与新闻传播契合的新闻敏感度

新媒体拓宽了新闻信息传播渠道,也开拓了新闻信息来源渠道。以往新闻编辑记者掌握的新闻信息来源渠道比较狭窄,除了他人主动提供的新闻信息之外,记者需要主动搜集新闻信息。而如今,网络平台成为受众分享身边事的聚集地,许多潜藏新闻价值的事件通过网友的分享被人们知晓,但普通网络用户发布的信息能够产生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对于与媒体定位相契合、具备新闻价值和真实性的新闻信息,新闻编辑记者可以将其纳入新闻信息传播体系当中,主动编辑报道。新闻编辑记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度,以便在海量的信息当中挖掘出值得传播、能够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优质新闻内容,同时,应当坚守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验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通过调查采访获得更加全面的内容,避免新闻报道出现片面性、虚假性等情况,充分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时效性[5]。

(五)与其他领域区别的角色定位

新闻编辑记者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工作人员,也不同于负责其他工作内容的编辑人员,其扮演着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与众不同的社会职责。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新闻编辑记者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不仅是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更是信息传递的把关人和接收者,记者需要在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的前提下合理规范自身行为。在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主动面向社会公众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新闻产品。新闻编辑记者还需要时刻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将过多的主观因素融入信息传播体系中,杜绝虚假信息、夸大信息、片面信息的出现。针对国家和政府部门对新闻编辑记者职业发展推行的各类规范,新闻编辑记者应当主动以此约束自身行为,提高专业素养,强化职业道德。新闻编辑记者长期处于媒体环境中,发布的信息在受众群体中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新闻编辑记者需要主动学习法律法规,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各界传递新闻信息。

(六)与发展环境匹配的其他素质

其一,强大的心理素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虽然有一致的发展目标,但从本质上来看差别很大。新闻编辑记者发布新闻报道,是希望该新闻报道能够被更多人获取,而且借助媒体平台,受众也能够根据新闻报道作出相应的评价,这些评论是针对新闻事件内容的评价,也包括部分针对新闻编辑记者的评价,其中有赞美和支持,自然也包括批评。对于许多新闻编辑记者而言,信息的把控权丧失,手中的话语权被分散,还需要面对社会公众的监督与评价,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寻求可靠的方法减轻心理压力,以谦虚、认真的态度看待正面评价,以客观、平静的态度看待负面评价,以专业、严谨的态度传递新闻信息[6]。

其二,突出的市场分析能力。新媒体是依赖于信息技术生成的一种媒体类型,各行各业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环境。新闻编辑记者不能只关注浅层信息,而是应当发现信息与信息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明确不同类型的信息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全面客观的角度看待媒体发展环境,拓展市场化的新闻发展思维,扩大新闻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提高新闻信息传播水平。

其三,适当运用逆向思维。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传播环境较为稳定,新闻编辑记者习惯了这种稳定的信息传播模式,反而容易满足现状,不知变通。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新闻编辑记者仍以常规的思维看待信息传播,可能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实质性问题。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养成用逆向思维解决特殊问题的习惯,深入领会新闻传播的本质内涵,有效提升信息的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公众对新闻报道的满意度,助力新闻行业有序发展[7]。

四、结语

新闻信息能够满足受众拓宽视野、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等多方面需求,新闻编辑记者不能以固化的思维应对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而是应当在充分了解新媒体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提出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使自己能够具备与正确政治方向一致的政治素养、与传统媒体同等的工作能力、与网络环境适应的创新能力、与新闻传播契合的新闻敏感度、与其他领域区别的角色定位以及与发展环境匹配的素质,为新闻领域的稳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产品。

参考文献:

[1] 石竹林.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J].新闻传播,2016(24):56,58.

[2] 舒虹雁.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09):127.

[3] 郭燕珊.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24):162.

[4] 包小川.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要求[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3):128-129.

[5] 汪郡.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探究[J].视界观,2019(4):0014.

[6] 李哲.新媒体发展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22):231.

[7] 邝辉明.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的要求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143.

作者简介:马登环(1983—),女,山东邹城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马登杰(1986—),男,山东邹城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