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替罗非班对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管再通率的辅助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1-10-13 02:00张志琴仲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罗非班小剂量血小板

张志琴 仲宁

(1.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心肌梗死系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治疗原则为重建血运、抗凝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联合术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案,其中替罗非班可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IIb/IIIa 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疏通冠状动脉的作用[1];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常规剂量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过于显著,导致患者术后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提示降低替罗非班使用剂量或许安全性更好。基于此,我院选取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70 例开展小剂量替罗非班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70 例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5)。本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1.1 纳入标准

经确诊为疾病心肌梗死;符合PCI 术手术指证;心肌梗死发作12 h 内就诊;缺血性胸痛持续0.5 h 以上 。

1.1.2 排除标准

伴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近期有脑血管病史;近期有外科手术史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行PCI 术,术前均予以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远大医药,国药准字:H20041165,规格:100 mL)静脉推注,首次负荷剂量为10 g·kg-1。

术后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即0.15 g·kg-1静脉泵入;研究组予以小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即0.12 g·kg-1静脉泵入。

两组均持续泵入至术后36 h。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3.1 血管再通率

经冠脉血管造影检测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程度,选用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评价,0 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Ⅰ级造影剂部分通过,冠状动脉狭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Ⅱ级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可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也慢;Ⅲ级冠状动脉远端造影剂完全而且迅速充盈和消除,类同正常冠状动脉血流。

1.3.2 血小板指标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 后,以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水平。

1.3.3 出血并发症

选用全球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策略(Global strategy of opening infarct-related arteries,GUSTO)出血分级标准:1)重度出血:血流动力学严重受损需干预或出现颅内出血 ;2)中度出血:血流动力学中度受损仅需输血干预;3)轻度出血:其他轻度出血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管再通率对比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无显著差异(82.86% vs 74.29%,P>0.05),见表2。

表2 血管再通率对比(n(%),n=35)

2.2 患者血小板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研究组PAR、MPV、PDW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指标水平改变(,n=35)

表3 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指标水平改变(,n=35)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n=35)

3 讨论

PCI 通过重建血运恢复冠状动脉灌注量,是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案。但PCI 介入治疗时可能破坏冠状动脉血管中既存的斑块,导致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凝血功能障碍,因此术后常辅以抗凝药物治疗[3]。替罗非班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老年人使用常规剂量的替罗非班治疗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下出血等出血事件较多[4],提示相应调整替罗非班使用剂量或许能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

血管再通率是评价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冠状动脉血液灌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无显著差异,表明小剂量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说明替罗非班作为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阻断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IIb/IIIa 受体结合,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有效抑制病变部位血栓形成,促进闭塞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其抗血小板功能显著,因此即便适当降低使用剂量后抗凝效果、再通冠脉效果仍较好。

PCI 治疗心肌梗死时可破坏冠状动脉血管动脉粥样斑块,引发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高凝状态。TT、PT、APTT 是评价机体凝血功状态的常用指标。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TT、PT、APTT 均显著延长,但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小剂量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较常规剂量能更显著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是因为老年人对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时患者体内血药浓度过高,容易过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血小板的正常聚集,干扰凝血功能;适当降低替罗非班剂量可在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坚守对血小板的生理性聚集的影响,从而显著纠正凝血紊乱。而且我们发现,研究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也和之前报道小剂量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肉眼血尿、牙龈出血、鼻衄等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剂量辅助治疗[5]基本一致,表明小剂量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较常规剂量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小剂量替罗非班辅助治疗心肌梗死PCI 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且较常规剂量能更显著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安全性更高,可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罗非班小剂量血小板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罗非班规范化给药流程的临床实践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